榮世杰
摘要:學困生轉化是高中數學教學階段必須要重點關注的內容,為了探索基于生本教育理論的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具體方法,首先對生本教育的基本概念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改變教學觀念,樹立學困生也是人才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幾個方面論述了現階段可以應用于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生本教育理論。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中數學;學困生;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131-01
1.引言
現階段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仍存在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學困生的轉化已經成為現階段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從總體上來看,現階段我國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任務相對較為艱巨,還存在著許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诖朔N情況,在本文當中筆者對現階段基于生本教育理論的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進行了必要的研究與分析。
2.生本教育的基本概念
生本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郭思樂教授提出的,既屬于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育,也包含生命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自提出以來在我國100多所小學、中學取得很好的成效,為解決我國現階段高中教育出現大量學困生的問題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中國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國也從"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生本教育在高中數學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教師觀和教學觀。教師觀主要表現為教師課堂角色的轉型,從傳統(tǒng)課堂"掌握者"變?yōu)閷W生的引導者,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數學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教學觀打破了原有的課堂以分數為主的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在課堂授學過程中要盡量少教,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基于生本教育理論的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3.1 改變教學觀念,樹立學困生也是人才的教學理念。學困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一般較低,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現偏差,大多數教師對于學困生的態(tài)度是"放任不管",然而這種教育理念是錯誤的,與生本教育所提倡的"一切以學生為主"是相違背的。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樹立學困生也是人才的教學理念,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對他們學習的重視。教師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不存在朽木不可雕也的情況,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困生找到適合本身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觀性,使學困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诖朔N情況,我們要堅持落實生本教育的教學方針,改變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促進學困生向優(yōu)秀生進行轉變。
3.2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數學課堂的基本內容,高質量的教學情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數學教學將復雜、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必須借助特定的教學情景,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數學課堂開始階段可以先通過相關的數學名人引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對課堂知識能夠有一個形象的認識,不再是單子的數學符號和數學公式,通過數學歷史名人導入課堂內容能夠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讓整個教學情景更適合學困生學習。另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圖像化情景,通過圖片展示和視頻演示讓數學知識更加立體化,化抽象為具體,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3.3 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都是基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一定限度上造成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無法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并且單一的評價考核標準對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是多元化的,有的學生思維能力較強,而部分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強。由于傳統(tǒng)的數學評價標準過于強調共性,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注重學習結果,不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降低,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逐步降低。因此,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需要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加大對學生數學學習實踐能力、個人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能動性的重視力度,使得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發(fā)展,減少數學學困生的數量,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4.結語
生本教育理論的應用對于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以及教學模式的改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本文當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對當前階段可以應用于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生本教育進行了簡略的分析,旨在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葉萍. 生本教育點燃學困生的激情[J]. 現代教育論叢,2010(04):62-63+46.
[2] 張惠娟. 生本教育下的小組學習--談小組學習的實效性[J]. 現代教育論叢,2009(02):76-79.
[3] 生本教育帶給我們的幾點震撼和啟示[J]. 人民教育,2009(Z3):56-57.
[4] 唐烈環(huán). 以生為本提高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動力[J]. 現代教育論叢,2011(0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