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春
一個追趕蝴蝶的人
西西弗斯被天神懲罰,循環(huán)不止地推巨石上高山,然后巨石從山頂滾落到山下,他便重新開始艱難的推石工作,苦役永無終結。人們都會以為西西弗斯一定為他悲慘的命運愁苦不堪,甚至沮喪到了極點,可是大家看到的卻是他吹著口哨,邁著輕盈的步伐,路上還逮了一只漂亮的蝴蝶!然后他又走向巨石,開始又一輪新的勞作。多么枯燥、永無盡頭的苦役,西西弗斯卻能在短暫的時刻發(fā)現值得讓他快樂的東西。
有人把教學工作看成是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教育的樂趣與幸福。我說:“作為教師所面對的不是冰冷的石頭,不是無邊的黑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充滿了靈性的美麗靈魂。這樂趣與幸福不在于付出是否得到回報,不在于是否得到名利地位,而是在生命與生命的對接過程中閃爍出智慧之光、悄然綻放愛的花朵,那是生命浸潤生命的過程。雖然辛苦,但路邊的野草、絢麗的花朵,還有翩翩飛舞的彩蝶是對他們最好的饋贈。我希望自己做追趕蝴蝶的人!”
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始終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擔任語文學科教學。我用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感染著學生,成為追趕蝴蝶的人!
對于學生,我是老師,是友人,也是母親。我總是激情澎湃地去赴一場又一場與學生們的“約會”。作為教育人,我深知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不是知識與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閱讀是培養(yǎng)其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得生存技能的重要途徑。我在班里身先士卒,號召學生海量閱讀,并帶著學生海量閱讀。在閱讀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閱讀方法,并帶著學生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共同提升師生素養(yǎng)。
我在教育的羊腸小道上追逐蝴蝶之所得,享受著與學生最美好的相遇,享受著在與年輕生命碰撞中的幸福!
愿做一支快樂的“紅燭”
我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學的敏感,每次考試輕輕松松就能居于班級的前列??墒亲魑?,著實給我的童年帶來很多不愉快,每次作文都是硬著頭皮完成,東抄抄西湊湊。往事不堪回首。直到進入初中,一位個子高挑、走路一陣風的語文老師——黃老師,改變了我對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每天上課,黃老師都穿著一身洗得略顯褪色的藍色運動服,總是提前來到班級門口,她講課的聲音忽而輕柔,忽而有力,雖然聲音優(yōu)美,但仍不能提高我對語文的興趣。最讓我頭疼的是每節(jié)課黃老師都要讓我讀課文,無論長短,讀后她總會把我讀得不如意的段落,自己再陶醉地讀上一遍。時間久了,不知不覺我也愛聽自己的朗讀了。就這樣,三年的初中時光,黃老師默默指導,不僅使我喜歡上語文,更讓我愛上閱讀。這讓我在懵懂的少年時,閱讀了一些古典小說、雜志,為我打下一定的文字基礎。因為這段學習生活,我發(fā)自內心地欽佩黃老師,更讓我暗暗覺得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從而為我埋下了一顆報考師范院校的種子。
當我邁入師范院校,毅然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時,很多熟悉的同學都感到匪夷所思。與同系的同學說起讀書,我有些自卑,因為讀得太少,每次讀書都是緊跟在寢室姐妹的后面,踉踉蹌蹌地讀完一本又一本著作。正是閱讀,一次次把我推到新的起點,讓我一路走到語文教師的崗位。
就這樣,我有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帶著理想和熱情,走上了三尺講臺,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兒童世界。
趣味課堂 師生做主
“先當學生,后當先生”,是我初登講臺時教書育人的準則。跟所有年輕教師一樣,剛參加工作時,我也曾迷茫過,深陷于一本本教參、練習冊和試卷中不能自拔。作為年輕教師,學校領導經常會來聽課,每次都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各種改進建議??吹筋I導們所提供的各種問題,有時真覺得自己不是塊教書的料。沒辦法,我只能每天在家備課,父母和愛人則成了我的“第一聽眾”。每一個把握不大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問題,我都要先給家人講一遍,然后再根據他們反饋的信息,及時做出調整。有時候,整個雙休日我連門都不出,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一遍遍磨,反復讀課文,反復修改教學預設。自從有了女兒,我更是有了最忠實的聽眾。女兒的反饋更貼近學生的反應,能讓我換位思考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這使我的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起色。
女兒喜歡看輕松愉快的少兒節(jié)目,這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我試著把小游戲、小故事,還有學生喜歡的話題,引入課堂。我發(fā)現,這樣的課堂,學生喜歡,聽得認真,印象深刻。此后,我每節(jié)課都根據學生好奇、好強、好勝等特點,設計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練習。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我也在實際教學中漸漸走出了初為人師的困惑,越來越感到教書育人的快樂。
激勵學生 分享快樂
十八年來,我和學生們共同品嘗著喜怒哀樂,其中的快樂、酸楚,讓我領悟到生活的意義。我看到墻上貼著的一張張獎狀,不禁回憶起獎狀背后,師生攜手努力的足跡。
班級里有個叫小楠的女生,比男生還調皮、淘氣。有次小楠把一只青蛙帶進教室,青蛙的叫聲引起了波動。我發(fā)現后,并沒有訓斥她,而是先贊賞小楠關愛小動物,又建議小楠把青蛙養(yǎng)在班級里。后來其他同學也跟著樂此不疲地觀察,我趁機提出說:“既然同學們都這么喜歡觀察青蛙,我們就連載寫一寫你們所觀察到的青蛙?!边@樣不但平息了風波,而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推薦學生讀《昆蟲記》,共同感受昆蟲學家法
布爾筆下,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小精靈。而小楠不僅在這次觀察活動中日漸提高了習作水平,同時也漸漸改正了之前很多的不良
習慣。
班里轉來一名新生小勇,第二天就沒來上學。當我將情況告訴給小勇的母親時,他的母親并沒有因此驚訝,反而說:“以前他就總逃學,在外面玩夠了就會回來的。”這樣的母親卻是我很少見的。后來才了解到,小勇的父母離異,孩子不定期在奶奶或母親家住。長此以往,小勇便養(yǎng)成了逃學的惡習,成績自然也很不理想。根據這種情況,我又找來小勇的奶奶,建議他的奶奶、媽媽和我一起共同解決孩子的問題。從那以后,小勇漸漸有了固定的生活安排,雖然偶爾也會逃學,但每一次我都會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語文課上也總是適時地表揚他、鼓勵他,并送給他《湯姆·索亞歷險記》。三個月后,小勇再沒有逃學,并表示雖然自己跟湯姆一樣淘氣調皮,但也要做他那樣善良正直的人。在之后的期末考試中他的語文成績提高了40多分。
師生共讀 漫游書海
一個不愛讀書的老師,很難帶出愛讀書的學生。讀書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事,很多時候,我也是疲憊、懈怠。但為了帶出愛讀書的學生,也只能和學生一起展開閱讀。美其名曰指導學生,其實我們是互相制約、互相鼓舞的共同體。
學校每天半小時的讀書課,為我們師生提供了時間與空間。利用這個時間,我與學生一起閱讀。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展示自己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性。同時,學生的努力也讓我震驚,絕對不能輸給這些孩子們。為了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時間,我不但減輕學生的作業(yè)數量,還在班級中成立圖書角。在每天讀書課上讓學生自由閱讀,營造讀書氛圍,把閱讀課外書變成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時間久了,單一的閱讀形式也會使人乏味。在學生的建議下,語文課上開展一些展示閱讀知識的小競賽,摘抄好詞、好句、好段,辦課外書閱讀知識手抄報;寒暑假,學生互相推薦一些喜愛的課外書,開學時由同學們策劃舉辦閱讀交流會。他們的作品精彩紛呈,他們的水平不容小覷。作為他們的老師,我自然也要更為努力。
到了四年級,我發(fā)現學生已經開始把自己家的書與班內同學共享了。這時,恰逢來了一名實習老師,幾個學生就圍著問:“老師,你家有什么書,能借給我們看看嗎?”我才發(fā)覺,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讀書資源了。
正好我們市里的新圖書館向市民開放,我便去圖書館把借閱書籍的流程一一記錄下來,并發(fā)到班級群里,這既解決了買書貴的問題,又滿足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每到課間同學談論的是“你這周又借什么書了,怎么樣?”,讀書填滿了學生的課余時間,我的班級管理也輕松多了。
虛心學習 成為骨干
每一次聽課學習,對于一線教師都是吸收能量的好機會。汲取名家、優(yōu)秀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都是老前輩的寶貴財富。但學了以后怎么在一節(jié)語文隨堂課上實現呢?迷茫,沒有方向,不斷嘗試、實踐,雖有收獲,但困惑不亞于收獲。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反思,向身邊有經驗的老師偷師,還經常潛伏在市教研論壇和新浪UC小語房間中,學習市內外老師的新方法、新思路,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能力,在磨練中漸漸摸到語文教學的門。從一名再普通不過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一名市級語文骨干教師?!渡?生命》一課,是我第一次面對百人以上的公開課,忐忑與喜悅在內心交織。最終,我憑著這一課,在全市“課內大比武”活動中,獲得了語文組金獎。
一次次教研活動磨礪了我,一節(jié)節(jié)公開課成了我幸福成長的助推器。每一節(jié)公開課都凝聚著個人和集體的智慧,都是個人和團隊多次實踐反復打磨的結晶,無論是教者還是聽者,都能從中汲取營養(yǎng)。仔細回顧我的成長經歷,最難以忘懷的是2012年6月,我代表黑龍江省參加“東北三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第三屆年會”,執(zhí)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為了上好這節(jié)公開課,我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宿,或查閱資料,或修改教案,或制作課件。白天,一完成畢業(yè)班的正常教學任務,就在辦公室里潛心鉆研課標,用心揣摩教材。有了二十多次改稿的奠基,我才走上了千人聽課的講臺,最終獲得了一等獎。同年12月,在全市“構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教學會”上,我執(zhí)教的《秋天的雨》一課,運用“五步導學法”展開教學:老師導學—獨立自學—小組合作—成果展示—反思小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相信,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都離不開公開課的助推,它讓我們走得更穩(wěn)、更遠。
骨干研修 幸福加油
2013年10月,我參加了夢寐以求的北京師范大學“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研修班”的培訓,這一活動催生出了我作為語文教師的無限幸福感。與北京教育專家、教授、名師的近距離接觸,使我十幾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倦怠感在短短幾天內釋放。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幽默,獨特的教育視角,豐富的教育經驗,深深吸引著我,感染著我,引領著我。這讓我深刻理解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拓寬了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
“研修班”每天的學習都讓我的心靈震撼。在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能讓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擊與迸發(fā),每一節(jié)課都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同時又仿佛是一劑“興奮劑”,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我不禁一次次地問自己,我該怎么做,做什么樣的教師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fā)展;怎樣才能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從專家身上,我學到的不只是專業(yè)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他們對教育事業(yè)孜孜不倦、嚴謹治學、潛心鉆研、盡心盡責的態(tài)度。他們身上散發(fā)的人格魅力,使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自己,更認真地思考今后的教學方向。
北京實驗一小甄珍老師的講座《做現代班主任》,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名優(yōu)秀教師,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感染學生。雖然我與優(yōu)秀的教師不能相提并論,但在我心中卻播下了期待的種子,改變自己對工作的認識,今后力爭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讓學生快樂的語文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講得更好,更加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不要過多關注學生的成績,要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yè)負擔中解脫出來,留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萬物生長的春天到了,學生已經不安于坐在枯燥的教室里,萌發(fā)了一起出去看看的想法。正好學校允許各班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經過層層篩選,精心策劃,我和學生們決定去本市“打響抗戰(zhàn)第一槍的和平廣場”。學生不但推舉出解說員,還安排了自己喜歡的放風箏比賽、跳繩比賽。在游玩中,學生不僅了解了家鄉(xiāng)的歷史,增進了同學感情,班級凝聚力也得到提升。
“讓每個生命都精彩”,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就是要傳遞給學生正能量:快樂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一種力量;讀書是一種享受;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成功是一種心態(tài)。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名師,但只要努力,便都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