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煥利
比較閱讀就是指把內(nèi)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對的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著進行閱讀。簡單說來就是將兩種或多種材料對照閱讀,分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閱讀方法?!皩Ρ乳喿x”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多文本”“開放性”,重點則是文章的組合選擇。對比閱讀不是任意幾篇文章的簡單組合,教師要合理選擇文章,使學生在對比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語文思維,促進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一、選擇相同議題的文章
對比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求文章之間的相同點,更要善于尋求多篇文章之間的共同議題和同一議題各文章中的不同點。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異過程中,不僅要探求多篇文章在整體上的不同之處,更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求異,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發(fā)展學生同中求異的閱讀思維。為此,教師可以選擇同一議題的文章開展對比閱讀教學。
選擇教材中有相同議題的文章。例如:學習課文《母親的恩情》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閱讀后對這幾篇文章的相同與不同之處進行比較,感受父愛、母愛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合理利用教材的編排特點。有的教材采用單元主題編排,如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以一個核心詞語組建的文化單元。例如: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個單元主題是“馬”,課文《天馬》是一篇介紹馬的工藝品的說明文,《古詩二首》是寫馬的形體的古詩,《鞏乃斯的馬》是描寫馬群奔騰的散文,拓展閱讀中的《馬背小學》是描寫兒童生活的現(xiàn)代詩歌,這些課文類型不同,體裁不同,完成的年代也不同,但都和“馬”這個核心詞語有關。教材中主題單元的課文,非常便于學生對比閱讀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突破教材選擇相同議題的文章。例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一枚金幣》是一篇格魯吉亞民間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外選取與《一枚金幣》情節(jié)相同的故事,如《鐵匠和兒子》。雖然故事情節(jié)、哲理相同,但寫法不同。
此外,也可以選擇描寫同一事物或反映同一主題的文章,如“故事中的狐貍”“作者筆下的老師”“教材中的歷史名人”“教材中的父親”“友別組詩”等。
二、選擇相同體裁的文章
教師以同一體裁為關聯(lián)點,以某一篇文章為輻射點,選擇相同體裁的多篇文章,引導學生尋找它們的相同點,進行巧妙的拓展閱讀,可以實現(xiàn)從單篇到多篇、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單篇到整本書的延伸,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發(fā)展學生異中求同的閱讀思維。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淺顯易懂、清晰有序。在學習時,教師選擇已經(jīng)學過的《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媽媽》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故事進行對比閱讀,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在情節(jié)上的共同特點:情節(jié)類似,結(jié)構(gòu)相同,寫法相似,也就是童話常用的反復結(jié)構(gòu)特點。
再如:可以將《狐假虎威》《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進行對比閱讀,學習寓言故事用短小的故事寄寓深刻道理的特點;將《盤古開天地》《普羅米修斯》《神筆馬良》《嫦娥奔月》進行對比閱讀,認識神話故事所具有的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表達方式等特點;將《荷葉圓圓》《四季的腳步》《要下雨了》《植物媽媽有辦法》等兒童詩放在一起閱讀,引導學生感受兒童詩的象聲詞及詩歌的音律美等。
三、選擇同一作者的文章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節(jié)選自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小說《呼蘭河傳》,描寫“我”在祖父的園子里享受勞動的自由和快樂。當學生沉浸其中,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純真親情而感動時,一個個問題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我小時候和爺爺還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作者的童年還有什么樣的經(jīng)歷?”“她的童年是不是一直這么快樂?”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一起閱讀《呼蘭河傳》,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尋找相同與不同之處,并組織開展班級讀書交流會,分享讀書感受,共享讀書樂趣?!皩W生能夠獨立思考,不步人后塵,不人云亦云,認識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感受、獨有的見解”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在。
綜上所述,比較閱讀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和學生選擇相同議題、相同體裁、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讓他們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真正愛上閱讀、學會閱讀,成為一個個有閱讀情懷的鮮活個體。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