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曉
如何讓學生學好物理,是每位物理教師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態(tài)度積極,就能促進學生學好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心系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反思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做好學生學習物理的引路人.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
識
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可見,“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體”.有些教師忽視學生自我確認的重要心理過程,不在意學生對物理世界的認知程度,對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漠不關心,沉浸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在課堂中處在同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缺乏自我認識,缺乏個性,總是在察言觀色,看老師的臉色行事,聽老師的語氣下結論.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固化,創(chuàng)造性消退,物理思維能力無從談起.教師要將外界的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通過演示實驗、分析論證等過程傳授給學生.學生接受老師的思想和觀念,這是老師同化了學生.如果其中有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老師認同了學生的意見或者幫助學生優(yōu)化了見解,這是老師被學生同化了.因此,課堂中師生的互動,學生自我意識的表達,對于學生學好物理具有促進作用.
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
神
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對于物理問題,很多時候并不是簡單復制前人經驗或課本知識就能解決的,要求學生對既有知識有所取舍,突破限制,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
例如,一天,父親帶著兒子去捉魚.在進入池塘前,父親再三告誡兒子千萬不要出聲,否則魚兒聽見聲音就會嚇得往深水處跑,就很難捉了.第一次,父子倆合作,抓了十多條魚.第二次,兒子單槍匹馬,居然收獲更大.父親覺得吃驚,連忙問他是怎么辦到的.兒子說,您跟我說的,魚兒聽見聲音就會往深水處跑,所以我在池塘中間挖了個坑,然后向四周扔石子,這樣魚兒聽見聲音就會往水坑里游,我只管在水坑旁摸魚就行了.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魚是激發(fā)兒子行動的動力.在解決捉魚這個問題時,兒子的策略要比父親高明得多!他接受了父親的知識,同時突破了父親設置的“警戒”,提出了更有創(chuàng)意的解決方案.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學習物理尋求合適的動力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獲取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搭建學生的提升階梯
初中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經驗型思維仍屬于主導,固有的經驗對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識影響很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正確、有趣的新經驗.例如,在講“電路的連接方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串聯(lián)電路中用電器短路的現(xiàn)象,并幫助學生建立導線并在用電器兩端時用電器不能工作的經驗;在講“歐姆定律”時,教師可以用理論解釋短路,因為學生已有短路現(xiàn)象的經驗,在學生理解短路原因時陌生程度將會降低,從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四、關注學生的學情變化,注重學生的個別輔導
隨著初中物理知識難度的不斷加深,學生對某些現(xiàn)象或知識點不能理解透徹是正常的學情.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種變化,重視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教師常用問題提示的方法,讓學生對問題情境中的信息進行歸類或精細加工,并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等,然后在適當?shù)牡胤郊右灾笇?,使學生形成對問題情境的恰當表征.
個別輔導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成績進行肯定.通過表揚等方式讓學生感覺良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動機.2.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建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理解和解題體系,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和迷茫.3.傳授解決問題的原則、概念或理論.4.提出關于問題情境的建議,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系降低問題的難度.5.分享個人經歷和故事.教師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用自己的學習故事更能感染學生,激勵他們不斷思考.
總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改變人的活動.教師作為學生物理教育的引路人責任重大,要用得法的教育理念,使學生不僅能接受信息,還能搜尋信息,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度,提高學生的反應性和應變性,從而做好學生物理學習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