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杰 張東戈 陳國友 于愛榮
[摘 要]裝備實踐教學是面向任職崗位、提升學員第一任職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恰當的考核模式對教學起著激勵相容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實現教學目標。教員可以以ZPD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協同學理論作為理論依據,研究面向實訓的裝備教學考核模式,從考核目的、考核主體、考核層次、考核模塊、考核形式等五個方面對考核模式展開研究,構建出裝備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裝備實踐教學;ZPD理論;建構主義;協同學;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04-0075-03
○、引言
裝備教學是一種面向實際工作崗位、實際裝備的專業(yè)性教育,必須面向任職崗位,培養(yǎng)學員在素質、知識、能力上能夠滿足部隊任職的需要。第一任職能力意味著學員需要自主解決問題。裝備教學以培養(yǎng)學員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員,強調學員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以提升能力為目標來驅動學習,同時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己耸歉鶕虒W目標,對教學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衡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恰當的考核模式與教學過程應該是激勵相容的,對教學起著促進作用;不恰當的考核模式與教學過程是激勵不相容的,甚至會降低教學效果。因此,研究面向實訓,以提高學員能力為目標的裝備教學考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學者對裝備教學進行了研究,空軍預警學院徐穎鑫等教員分析了裝備教學中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員授課效果不理想、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裝備教學緊貼實戰(zhàn)的措施[1];軍械工程學院馬喬等教員以具體課程為基礎,從教學設計理念、內容設計、方法設計和手段設計等方面進行了研究[2];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婁樹理等教員面向部隊、面向實戰(zhàn),探討了提高教員裝備教學能力的思路和途徑[3];空軍預警學院梅進杰等教員從實戰(zhàn)化教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了任職干部培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4]
雖然有很多學者對裝備教學進行了研究,但多是以各自具體裝備和所處學院的特點為出發(fā)點,從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的角度來展開研究的。對于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成體系的研究尚未見到報道,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研究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
一、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裝備教學課程包括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在學歷教育階段的裝備課程既要教會學員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員對實際裝備的操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員的第一任職能力。ZPD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協同學理論都強調學員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一)ZPD理論
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論即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由蘇聯教育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重點關注培養(yǎng)學員的探究能力[5]。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著重強調學員的主體地位,通過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探究環(huán)境、引導交流探討等教學過程,在主動探究過程中實現學員的能力增長。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學員實際能力與他在幫助的情況下解決問題所達到的能力之間的差異,包括兩個部分,即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和考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學員的探究精神,體現學員的主體地位,引導學員從多個環(huán)節(jié)、采取多種途徑主動探究和思考。在ZPD區(qū)域的探索,可以牽引探索者從未知到已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從而達到知識和能力的拓展。同時,在ZPD區(qū)域內的探索活動鼓勵探索者之間的合作,可以培養(yǎng)學員的合作能力。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是由認知主義發(fā)展而來的哲學理念,其含義是任何學習的發(fā)生都不是在白紙上進行的,而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聯系,從內部通過創(chuàng)造、協調對原有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對新知識進行意義建構[6]。以學員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員為中心,強調的是“教”。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以學員為中心,強調學員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中學員對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通過教員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由學員通過與教員和其他學員之間的合作來完成。建構主義以學員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員的協助和指導下,通過合作的方式,發(fā)揮學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調動學員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三)協同學理論
協同學理論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創(chuàng)立的。協同意味著合作。協同學習建立在群體動力學理論基礎上,是學員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為獲得個體和群體學習績效而進行的互動、互補的學習方法。協同學習強調學習資源環(huán)境與學習小組、學習小組與教員、教員與學員個體以及學習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多重協同作用的學習組織形式,使得群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學習的時候,形成個體間互補、合作的協同效應[7]。協同教學是由兩位或兩位以上教員,組成一個教學團隊,發(fā)揮各人所長,共同合作指導學員。由于裝備教學涉及的理論知識面較廣,課題組采用教學團隊的形式,由6~8名教員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f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協同學理論在教學和考核中的應用,可以在學員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領導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向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體系
裝備教學課程面向實戰(zhàn)實訓,必然要求教學和考核模式更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強調以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主,考核模式的設計要引導學員深化對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指控裝備操作使用、組織實施和技術保障的綜合能力。以任職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出發(fā)點,本節(jié)從考核目的、考核主體、考核層次、考核模塊、考核形式等五個方面,構建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體系,如圖1所示。
(一)考核目的實戰(zhàn)化
裝備教學的目的一是使學員能夠盡快地掌握裝備的原理,重在培養(yǎng)學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深化,要求理論扎實、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即對裝備原理的考核;二是規(guī)范操作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重在培養(yǎng)學員具備裝備的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障技能,要求貼近裝備、針對性強,即對操作保障的考核;三是強化學員的第一任職能力,具有清晰的崗位導向性,重在培養(yǎng)學員具備裝備保障的組織和協同能力,要求貼近崗位、面向實戰(zhàn),即對組織實施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主體多樣化
考核評價從單一的教員打分轉為教員、學員和士官三類主體的綜合測評。教員考核通過理論課程的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yè),以及操作過程中的訓練效果和綜合實踐的完成情況,重點評測學員對理論知識和技術保障的掌握情況;小組考核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由小組組長考查小組內各成員在平時訓練中和綜合實踐過程中的分工合作情況,重點評測學員的協作能力;士官考核通過平時訓練和綜合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觀察,重點測評學員的操作規(guī)范性、軍事素養(yǎng)和組織能力??己酥黧w的多樣化可以從不同側面、更加科學合理地評價學員對于裝備保障的掌握情況。
(三)考核層次立體化
考核分為理論知識、操作能力和軍事素養(yǎng)三個層次。理論知識是基礎,所有的操作訓練都是以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作為基石,對原理的牢固掌握才是未來任職能力不斷得以提升的根本,裝備原理不掌握,操作訓練就無從下手;操作能力是核心,第一任職能力是通過快速完成裝備保障任務體現的,裝備操作的規(guī)范流暢意味著技術保障能力的養(yǎng)成;軍事素養(yǎng)是靈魂,對嚴謹工作態(tài)度、主動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訓練和考核過程中貫穿始終。通過這三個層次的考核,可以激勵學員成為懂原理、會操作的合格技術保障和指揮保障軍官。
(四)考核模塊多元化
考核模塊分為理論考試、綜合實踐、現場抽測和觀察測評四個方面。理論考試可以占整個考核分值的40%~50%,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以能力性考核為主、記憶性考核為輔,重點考查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綜合實踐可以占整個考核分值的40%~50%,在整個課程的結束階段進行,以保障任務為牽引,各小組分工協作,完成整個裝備保障全過程的展開,重點考查解決問題的能力?,F場抽測和觀察測評可以占整個考核分值的10%~20%,貫穿于課程實施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由教員和士官作為考核主體,不限時間、不限方式、不限內容,靈活進行隨機考評,重點考查團隊協作、職業(yè)素養(yǎng)、領導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考核形式動態(tài)化
考核形式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將教學和考核融為一體,變一次性靜態(tài)考核為多次的動態(tài)考核。定量考核基于理論考試成績、現場抽測的提問回答和綜合實踐的完成時間,屬于靜態(tài)指標;定性評價體現在理論學習、實裝操作、綜合實踐的各個方面,屬于動態(tài)指標。終結性考核包含理論考試和綜合實踐,有分值和時間等作為硬性依據,屬于靜態(tài)指標;過程性考核包含能力素質和態(tài)度素養(yǎng),由多主體全過程參與評價,屬于動態(tài)指標。靜態(tài)考核和動態(tài)考核相結合,能更加全面反映學員的訓練效果,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學員受訓規(guī)模小型化
除了理論教學以外,面向實戰(zhàn)實訓的裝備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在實裝上展開。首先,學員要掌握裝備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正確并熟練操作指控車上的各種裝備,如人數過多則難以展開,無法保障每名學員的操作時間和學習效果,例如一臺指控車合適的學員數量不應超過6人。其次,以學員為主體的訓練模式要求學員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每個訓練科目,從搜集資料、制訂方案、交流討論再到具體實施,都需要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配合,4~6人的小組規(guī)模在實踐中證明效果較好;再次,最終的綜合實踐考核是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裝備保障任務的展開包含多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各個小組之間的任務需要協同,組內具體任務也需要4~6人協同完成。受裝備數量和教員數量的約束,為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學員的受訓規(guī)模應該小型化。
(二).教員學識能力復合化
教員是教學訓練的主導,承擔裝備教學的教員需要“上臺會講課、上車會操作、上場會組織”,必須具備復合化的能力素質,成為集理論授課、裝備操作和組織實施于一體的“三會教員”。首先,教員是理論考核的主體,需要精心設計考試內容,考試題目不僅要覆蓋所學的裝備原理,還要將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融入試卷中,通過設計題、綜述題等題型強化學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員是整個過程性考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學員進行實裝操作訓練時,可以通過隨機抽點、現場口頭答辯等方式隨時隨地對學員展開考核,重點考核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員是綜合實踐考核的設計者和評測者,一方面需要根據保障任務想定合理設計綜合實踐題目,一方面監(jiān)督和觀察學員在實踐考核階段的完成情況,從時間和效果上加以評判。
(三)士官參與程度深入化
士官作為教練員參與到整個教學訓練和考試考核過程中,參與的程度較其他課程都更為深入和完整,一方面要在訓練過程中起著裝備操作的示范作用,如電源開設、天線架設等;另一方面在平時操作訓練的過程性考核階段和課程結束時實踐考核階段中,起著考核和測評作用。在過程性考核過程中,士官需要關注整個訓練過程,重點考核學員按流程操作裝備的能力、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扎實的軍事素質;在最終的綜合實踐考核階段,士官作為考核組成員,主要考核學員的操作規(guī)范性和組織指揮能力。因此,裝備實踐教學對士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從數量上加以保證,示范環(huán)節(jié)需要以小組形式演示,考核環(huán)節(jié)需要散到各個學員小組進行考評;其次需要從能力上加以保障,切實掌握裝備的維護保養(yǎng)、操作示范和考核評判方法。
四、結語
裝備實踐教學的考核既要強調理論更要強調實踐,教學組通過精心地設計、有效地組織,在近幾年的課程實施過程中總結和積累了一些經驗,發(fā)現面向實戰(zhàn)實訓的裝備實踐教學考核模式對學員的任職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考核對教學的牽引作用和激勵導向,強化了學員掌握裝備原理的深度,強化了學員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強化了學員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下一步擬通過對畢業(yè)學員的情況進行調查,到相關院校進行觀摩、交流等多種方式來優(yōu)化設計,進一步完善裝備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探索提高裝備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
[ 參 考 文 獻 ]
[1] 徐穎鑫,陸萬宏,晏凱,等.裝備教學向實戰(zhàn)化靠攏的思考[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29(2):141-142.
[2] 馬喬,閻文,于貴波,等.裝備教學的課程設計探討[J].科技信息,2010(31):152+356.
[3] 婁樹理,韓艷麗,呂俊偉.面向部隊、面向實戰(zhàn),提高院校教員裝備教學能力[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9):82-83.
[4] 梅進杰,楊瑞娟,程偉,黃美榮.軍校生長干部任職培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4):285-288.
[5] 牛彥杰,王勇,董強,陳國友.基于ZPD理論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改革[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6,38(a01):241-244.
[6] 劉振恒,王金華,李天工.建構主義理論在應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中的探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5(12):42-44+68.
[7] 江衛(wèi)華.增進課堂協同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8):49-53.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