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高校貧困生的消費特征做了分析,從而對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消費特征
貧困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重要的關懷教育對象。高校貧困生是指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無力支付高等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學生。為了切實了解貧困生消費狀況及其所反映的問題,本研究將本校已參與本年度認定的貧困生(含省內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納入研究樣本,從被調查者的消費狀況、行為等方面著手,以期深入了解貧困生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消費特點,探討其需求及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好“精準資助”的具體要求。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發(fā)放和統(tǒng)計方法
(一)問卷設計
通過綜合比較,結合本次調查的需要編寫出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區(qū)、家庭年收入及年支出、家庭成員及其狀況,學生的消費狀況及其消費心理等幾個方面。
(二)問卷發(fā)放
抽樣框:按本校貧困生數(shù)定額發(fā)放,采用自填式方法搜集數(shù)據(jù)。
(三)分析工具
采用按名額分配至各學院,紙質調查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二、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及分析
在本次調查階段共發(fā)出問卷3000份,收回2857份,有效問卷2773份,樣本的有效回收率為92.43%。在參加調查問卷的貧困生2773名貧困生中,男生共831名,女生共1942名,其中大多數(shù)為我校本科2017級和2016級學生,約占有效樣本總量的70%。被調查貧困生中約81.68%的群體來自“縣城”以及“農村地區(qū)”,極少數(shù)來自于大中型城市。家庭收入普遍低下,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群體占有效樣本總量的48.00%。
對其他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消費水平
由調查問卷Q6統(tǒng)計顯示,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每月平均消費支出(除學費、住宿費以外)均值為669.41元,其中在400元以下、400元~600元、600 元~800 元、800元~1200元、1200元以上的分別占4.69%,26.36%,55.97%,10.96%和2.02%。貧困生的月平均消費水平集中在600元~800元(55.97%),近85%的貧困生月平均消費低于800元。
(二)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是指各消費項目所占比例及其組合方式。問卷將大學生的消費項目分為基本生活消費、用于學習的培訓費用(含教輔資料、培訓機構費用等)、購買化妝品、服飾等消費、人情消費(人際交往、戀愛、通訊等)、娛樂消遣(含旅游、電影等)、貼補家用、醫(yī)藥保健以及其他消費七大類。
由Q9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除去每月的基本生活開支外,貧困生每月最大比例開銷遍布所列項目。其中,約30.65%的貧困生選擇“貼補家用”,為比例最高項,其次依次為“學習培訓費用”“醫(yī)藥保健”等。如圖2所示,貧困生用于“學習培訓費用”支出比例約占有效回收樣本總量的五分之一,僅次于排名最高“貼補家用”,這說明貧困學生雖然經(jīng)濟拮據(jù),但對于學習和個人發(fā)展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較高,能在有限資源內進行最大合理化應用。數(shù)據(jù)顯示,除每月基本生活開支外,最大比例開銷用于“購買化妝品、服飾”“人情消費”“娛樂消遣”等方面被的調查的貧困生約占有效回收樣本總量的15.76%,享受消費低下,消費結構單一。
(三)消費理念
由Q13顯示,在被問及消費過程中對消費決定影響最大的因素時,被調查貧困生選擇比例最高的三項分別是產品價格(37.61%)、產品性價比(33.97%)和產品質量(21.53%),其他方面如產品品牌、產品包裝、時尚潮流、個人情緒等選擇比例不足7%。由此可見,對于貧困生而言,消費過程中最看重的因素就是價格,也就是說個人經(jīng)濟狀況是影響被調查貧困生消費的主要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貧困生注重節(jié)儉、量入為出的消費理念。
(四)消費心理
調查發(fā)現(xiàn),周圍同學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會對貧困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被問及“面對同學日常開銷遠高于自己,是否會產生自卑感和不平衡感”時,有88.28%的被調查貧困生表示肯定,認為周圍同學的消費水平給自己帶來了壓力,甚至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感和不平衡感,其中認為“經(jīng)常會”的同學高達48.76%,表示“從來不會”的貧困生僅占有效樣本回收總量的12.44%。這體現(xiàn)出在日常生活中,盡管有獎助學金的補貼,絕對多數(shù)的貧困生仍存在內心不平衡現(xiàn)象,消費過程中不免存在一定的從眾和攀比心理,因此需要輔導員老師加強思想教育,引導貧困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相應地,在Q15的進一步探索中,在贊同“會產生自卑感和不平衡感”的貧困生中,約53.98%的群體認為“堅信憑借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善家境”,42.99%的群體認為“常常質疑自己,不斷努力,但是缺乏信心”,但仍有84名貧困生存在“懊悔苦惱,認為‘寒門難出貴子”的想法,約占有效收回樣本總量的3%,堅信自己會與同學間距越來越大。從該項數(shù)據(jù)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存在內心不平衡的心理的貧困生中,絕對多數(shù)同學心態(tài)積極樂觀,肯定自身努力的意義和價值,但仍存在消極悲觀的群體,亟待學校、社會團體等相關組織的教育和引導。
三、貧困生消費特點分析
(一)貧困生日常消費低下,必要消費支出不足
學習、醫(yī)療、保健、體育等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必要消費支出項目。但是, 由于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 絕大多數(shù)貧困生不得不大幅度壓縮甚至放棄這些方面的消費。統(tǒng)計結果顯示,貧困生的月平均消費水平集中在600元~800元(55.97%),約六成貧困生每日用于飲食開銷(含水果、牛奶)部分集中于15-20元之間,貧困生必要消費支出不足, 不可避免地縮減發(fā)展性消費和享受性消費比例,對大學生的正常學習與身體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影響學生心理狀態(tài)等方方面面,不利于其自身全面發(fā)展。
(二)“勤儉節(jié)約”是高校貧困生的消費觀念主流
貧困生的客觀消費水平僅能維持基本需要。在除去每月的基本生活開支外,貧困生每月最大比例開銷中,約30.65%的貧困生選擇“貼補家用”,為比例最高項。在生存需求壓力下, 這些貧困生的主觀消費要求普遍不高, 與其客觀消費水平差異不大, 勤儉節(jié)約觀念在貧困生中表現(xiàn)十分明顯。最大比例開銷用于“購買化妝品、服飾”“人情消費”“娛樂消遣”等方面被的調查的貧困生約占有效回收樣本總量的15.76%,享受消費低下。在問及是否愿意從事兼職工作增加可支配生活費用時,約88.86%的貧困生表示愿意??梢?, 一方面, 貧困生基于自身經(jīng)濟狀況的制約, 生活普遍比較簡樸節(jié)約; 另一方面,無論是主動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精神,還是尋求兼職以“開源”,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shù)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對于消費還是持省吃儉用、盡量節(jié)約的態(tài)度。
(三)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容忽視
研究發(fā)現(xiàn),有相當比例的被調查貧困學生消費計劃性不強,消費計劃執(zhí)行情況不佳,同時,還表現(xiàn)出較強的消費從眾性和攀比性。進入大學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這種需求與實際生活中尚不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產生矛盾,表現(xiàn)在消費方面就是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從眾性和攀比性。此外,仍存在部分同學否定自身努力的意義和價值,認為“寒門難出貴子”,這說明貧困學生的消費心理還處于成長期,其價值觀和人生觀仍需要家長和高校管理者給予重視,進行必要的引導。
(四)貧困生兼職現(xiàn)象普遍,自強奮斗意識較高,但仍需引導
研究發(fā)現(xiàn),約88.86%被調查貧困生表明愿意從事兼職活動,表明目前高校貧困生自強奮斗意識較高,但其中約84.85%貧困生認為兼職工作與自身學習生活存在沖突,或表現(xiàn)于影響正常課業(yè)活動,或表現(xiàn)于侵占大部分課余休息時間,難以做到自身學習生活與兼職兩不誤,這表明貧困生急需學校加強組織和引導,一方面對貧困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清晰地認識到自身需要,合理規(guī)劃人生;另一方面學??梢耘c有關部門合作,為貧困生提供相對便利的兼職工作崗位,為貧困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生活條件。
參考文獻:
[1]陳亮.貧困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觀研究[J].西南大學,2010(10).
[2]姜穎杰,陳志霞.高校貧困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研究報告[J].文教資料,2016(12).
[3]薛宇,裴斐斐.“精準扶貧”視角下大學貧困生問卷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7(10).
作者簡介:呂莎(1986-),女,漢族,山東東平人,現(xiàn)為西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本文受“西北政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項目基金資助”,系2017年西北政法大學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項目編號:KT-2017-Q-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