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群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的五大技能,其中口語是國內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英語技能培養(yǎng)訓練中,把握各項技能的內在關系,突出“說”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行為上從“應試”向“素質”轉變。
1.以學生為主體,活動設計多樣化
教師利用教學藝術,根據學生的求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啟發(fā)學生思維,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引導學生在大量口語練習中形成自主開口流利說英語的能力。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運用知識。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將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造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環(huán)境下、自然地達到訓練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
(1)短劇表演
把課文編成短劇式對話,由學生們表演。把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在一組,對白多的角色由水平較好的學生扮演,對白少的由水平較低的學生扮演,促使孩子們在準備過程中,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悅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2)復述模仿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人稱、時態(tài)、語態(tài)來表達所學的內容:以故事的情節(jié)為線索,把重點詞句寫在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類別等為線索畫成表格,引導學生復述。學生們在復述時有邏輯線索可循,不會感到吃力,避免死記硬背。
(3)畫圖記憶
畫簡筆畫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它簡明、易畫、生動,老師可以邊畫邊引導學生敘述,將語言和畫面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4)“花樣”背誦
背頌范文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它可以積累語言精華,有助于指導語言實踐。適當?shù)膹娀柧毧梢愿咝У嘏囵B(yǎng)聽說能力。一名好的英語教師如同交響樂隊的指揮,不是演奏者,而是指揮學生演奏。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指揮”學生進行大量豐富多彩的練習,時而提問題、時而重述、時而朗讀,時而獨奏、重奏或齊奏。在老師的指揮下,整個課堂充滿緊湊而活躍的學習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學生會感到新鮮多樣,趣味無窮。
2.課前會話練習
課前安排10分鐘的英語會話時間進行口語訓練。內容選學過的對話,有時教師跟個別學生對話,有時學生之間對話。如打電話,談論家庭,互相問好,打招呼等,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后有一個自我考察能力的機會,幾分鐘的會話訓練,能使學生感受到語言交際的功能,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開口。
3.充分利用多媒體
如今教師可以使用的教學多媒體設備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在教學設計中應當充分發(fā)揮作用。例如:教新課時,教師指導學生認真收聽錄音內容,然后讓學生每聽一句重復一句,接著“開火車”式地讓每個同學復述。有的說得準確,有的發(fā)音不準,教師適當給予糾正,使每個學生都要開口讀。這樣就改善了傳統(tǒng)教師反復帶讀練習而使學生產生的厭倦情緒。通過多媒體播放設備,把準確、清晰的發(fā)音送到每位學生耳邊,實踐表明此種教學活動可以增加學生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開闊視野,培養(yǎng)語感。
4.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激發(fā)興趣
為了縮短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將真實的生活引入課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模擬生活情景,給學生提供語言交際機會,并在模擬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訓練。
(1)角色扮演
進行“人物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做自我介紹或上臺表演;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對話內容,變換對話角色,盡可能讓學生全員參與,使課文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并且強化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
(2)適當競爭
在課堂上安排游戲、對話、表演、單詞等各種比賽,并進行評比,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以此豐富學習內容,彰顯學生能力,讓學生獲得語言交際應用上的成功體驗,愉悅的內心體驗會進一步激發(fā)學好英語的信心,同時適當?shù)膶剐曰顒右材茉鰪妼W生抗壓能力。
5.樹立信心,增強學生融入感
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升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那些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做出反應的學生,其口語表達能力通常較強;而那些比較靦腆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會在課堂上保持沉默,表現(xiàn)出不自信,其口語自然會差一些。因此,教學在教學中需要投入情感:真誠地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縮短師生心理距離,并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大膽開口。不但在課堂上要大膽說,而且在課后也要隨時用。好老師應當在教學中注意積累和運用諸如“Thank you / Please / Well done /Never mind.”等有助于激勵學生的課堂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