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落語是一種源于民間、口口相傳的藝術。學界普遍認為落語是在佛教傳入日本時僧侶為傳教講述教義而產(chǎn)生的。日本第一部笑話集《醒睡笑》是由一位擅長講笑話的凈土僧侶安樂庵策傳編撰的,而落語滲透至民間則是在幕府的力量逐漸弱化,對落語師的管制逐漸放寬的過程中。近代社會以來,落語仍興盛不衰。
【關鍵詞】落語;幽默;文化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242-01
一、引言
馬克吐溫曾說過:幽默的內(nèi)在根源不是歡樂,而是悲哀。
“在旁人眼中的喜劇,或許是發(fā)生在當事人身上的悲劇”,為壓抑的昭和年代帶來歡樂、主演喜劇《日本無責任時代》的植木等說道,這與馬克吐溫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落語作為一種日本傳統(tǒng)的語言藝術,一種幽默藝術,也是如此,它展現(xiàn)世間百態(tài),為普通百姓帶來歡笑,并從江戶初期傳承至今。
二、落語概述
落語,平假名寫作らくご,其中“落”是指詼諧有趣的收場。“落語”來源于“落とし噺”這個稱呼,落語有時也被稱作噺。
落語是一種源于民間、口口相傳的藝術形式。學者普遍認為落語是在佛教傳入日本時僧侶為傳教講述教義而產(chǎn)生的。日本第一部笑話集是由一位擅長講笑話的凈土僧侶安樂庵策傳編撰的《醒睡笑》。
落語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枕、本題、下げ。“枕”是表演開始時落語家說的一些與正題無關的瑣事、小故事,可使觀眾們自然進入落語世界。“本題”即正題,是落語故事的主要部分。“下げ”,即“落ち”,是指用俏皮話、諧音或意味深長的話做結尾,這是整段落語的畫龍點睛之筆。
三、落語經(jīng)典段落——品川殉情
品川的女郎阿染沒有錢,且不得在店里好待,阿染便欲尋人一同去死。阿染用甜言蜜語誘騙隔壁書店呆頭呆腦的金藏同她殉情。金藏便高高興興地前往,但他既忘了和大哥告別,又怕用刀刺起來太痛,推諉之間,阿染決定和金藏去跳河,而至河邊金藏又因怕水猶豫不決,阿染便徑自將金藏推到水里,自己正要跳河時,店里的伙計尋過來告知阿染“你有錢了”。于是阿染不再尋死,也不管金藏死活,高興地回店去了。金藏則因水淺未喪生,狼狽地跑去跟大哥哭訴。
大哥得知原委后,想辦法報復阿染:他們假裝金藏已死,讓金藏去尋阿染,讓阿染錯以為所見的金藏是鬼。在大哥的威脅下,阿染剃了頭發(fā),此時金藏便跳出來責罵她:“既然都沒客人,還不如出家了吧!”
四、落語之妙
落語是一種語言藝術。
坐墊一張,折扇一把、手帕一塊,落語家便可僅僅依靠他們神奇的話術在偌大的會場內(nèi)牢牢抓住上千觀眾的心。
落語的舞臺上通常不會具體安排當天應該表演哪些段子。后臺放有一本“段子賬”,上面記載當天已表演過的段子,表演者就根據(jù)這張列表,上臺后先觀察觀眾席的氣氛,再自主選擇表演節(jié)目。
日本著名落語家林家太平認為,表演時應“考慮到5秒前與5秒后的情況”。說話時想想5秒前說過的內(nèi)容,看看觀眾現(xiàn)在的反應,決定5秒后自己如何表演。若觀眾反應比較快,就繼續(xù)把故事推向高潮;若觀眾一時無法反應過來,就仔細地做一些說明。落語家根據(jù)觀眾的反應來靈活調(diào)整自己段子的長短,所以說落語的確是一門需要精確把握時機的演說藝術。
落語是大師們的傲骨。
落語按照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不同可劃分為古典落語和新出落語。古典落語較為經(jīng)典,其表現(xiàn)手法豐富,且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擁有了獨特的風情,質(zhì)量較高。但新出落語就如同快餐消費,難以與經(jīng)典相媲美。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落語就如同我國的戲曲一般,漸漸被人們遺忘,在飛舞著塵埃的燈光下,退出舞臺中央,成為日本寶貴而孤寂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然而落語大師們卻依舊與落語相依,頑強地與時代同行。
落語是乘著寄席氣氛而行的一種表演,因此它敘述的方式也較為靈活——以故事大綱作為落語的骨架,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其他的細枝末節(jié)則可根據(jù)表演的地點、表演者的經(jīng)歷、觀眾的反應進行相應的修改,因表演者對落語的理解而異,一段落語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多樣的感受。也許正是憑借這種方式,落語才能在摩登時代存活下來,這種奮力斗爭的姿態(tài)使它光彩奪目。
落語充滿著喜劇色彩的悲哀。
落語的主角都是人生舞臺上的小人物,往往英雄、偉人的出現(xiàn)只是推波助瀾。平常人經(jīng)歷過的糗事、無奈之事、不如意之事都可以成為落語的素材。就像小丑畫著夸張笑臉,在舞臺上出丑來贏得他人的歡呼與掌聲,人們卻永遠都不知道虛假的笑臉背后的小丑的真實表情——或許他為自己的成功表演露出洋洋得意的笑容,或許他沉浸于表演這份工作而忘記了舞臺周圍的一切,或許他正在飽受煎熬想要哭泣……觀眾對于這些一無所知,大多數(shù)人最直觀的感受只是滑稽,最直接的反應是捧腹大笑。
正如《品川殉情》中的妓女阿染,她的生活是貧窮、苦澀、沒有尊嚴的,所以她選擇終結生命來告別痛苦。但死亡只是她被生活所迫的無奈之舉,她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在世間存活下去,所以伙計的消息立即點燃了她的希望之火。而從阿染對待金藏的態(tài)度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性的自私——阿染不想孤零零地死去,所以誘哄金藏殉情,不顧金藏的意愿把他推到河里,但得知自己有錢后便不管金藏的死活離去??偠灾?,不管從哪一面看,觀眾都能從幽默的故事下感受到平凡人生的酸甜以及浸染在其中的淡淡苦澀。
參考文獻:
[1]鮑同,趙聰.從《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看日本傳統(tǒng)文化精神傳承[J].中國電視,2016(10):94-99.
[2]Lampick.愛與情懷:昭和元祿落語心中[J].課堂內(nèi)外:初中版, 2016(6):34-37.
[3]楊曼.淺析中國《笑府》對日本落語的影響[J].世界文化, 2009(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