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克發(fā)
我家灶堂上始終擺放著一個土陶罐,幾十年如一日,守護(hù)著一家人過日子。陶罐造型很特別,像一個南瓜,呈金黃色,手柄像個南瓜蒂,不仔細(xì)觀看還真以為是一個剛剛從地里摘下來的南瓜呢!擺在灶堂上,幾代人都不曾挪開過。
母親很吝嗇,總喜歡在牙縫里摳糧食,每次煮飯的時候,都要從打米瓢里摳那么幾顆米出來,放在陶罐里積攢起來,日積月累,十天半月,就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囊惶展廾?,一家人又可以吃上兩頓。
我小時候百思不得其解,母親為什么每次煮飯都要摳那么幾顆米出來呢?每次少舀點米不就得了,簡直是多此一舉,多煮幾顆米,少煮幾顆米,不是一回事嗎?母親常常在我們面前嘮叨:“三年自然災(zāi)害,那個時候,真是餓怕了的,親眼目睹整家整家的人都被活活地餓死了。有食要把無食想,節(jié)約糧食不能忘呀!你們不知道,災(zāi)荒年野菜都被吃光了,只有啃草頭木根,有的甚至吃白鱔泥(一種白色帶粘性的泥土)。你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沒有吃的,我都沒有奶水來喂你呀!全靠你祖母,每頓摳幾顆米存放在陶罐里,每頓給你抓幾顆米,熬米湯喝才把你養(yǎng)活了。”我聽得似懂非懂,將信將疑。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有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我們都堅持要倒掉,吃了對人的身體有害無益。母親她卻不準(zhǔn)我們倒掉:“千萬不能倒掉,實在太可惜了,太浪費了,你們不吃的我吃!花錢買來的東西,扔掉了怪心疼的?!庇袝r候桌子上掉了幾顆飯,母親也要撿來吃了,她還說:“撿來的飯吃了,腰桿不痛?!蹦赣H還常講:“節(jié)約糧食,應(yīng)該從點滴做起,‘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們年輕人就是不知道節(jié)約,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p>
后來搬進(jìn)城里居住,母親什么都沒有收拾,就是舍不得扔掉那個土陶罐,非要我們給她帶上。她每頓煮飯的時候,仍舊要給陶罐里抓幾顆米存放起來。母親常常在我們面前講:“能掐會算,勤儉節(jié)約,才是一個好媳婦!”
有一次,我嫌那個陶罐放在灶面上,實在有點礙眼,就悄悄地把它藏了起來。母親做飯的時候,怎么都找不到那個陶罐,她急得大哭起來:“你們這些敗家子,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跟隨我?guī)资炅?,你們竟給我弄丟了,我怎么向老祖宗交代呀!我沒有守住它,罪過!罪過呀!”
我沒有想到母親會如此地傷心難過,一連幾天不吃不喝,可把我們嚇壞了。我趕緊把陶罐找了出來,賠了多少個不是,母親都不肯原諒我。幾天不跟我說話,滿臉怒氣,好像有深仇大恨一般,飯也懶得煮了,整天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妻子見狀,她用實際行動來安慰母親,懶得做飯的她,變得勤快起來了,開始操持家務(wù),學(xué)煮飯燒菜。每天把陶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陶罐擦得亮晶晶的。每頓煮飯的時候,也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往陶罐里抓幾顆米存放起來。
我見母親躲在門背后窺視,偷偷地樂。只聽她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道:“能掐會算,勤儉節(jié)約,這才像個好媳婦的樣子!”
雖然母親已經(jīng)去世多年了,但是那只陶罐始終不曾挪動位置。仍舊擺在哪兒,金光閃閃,很是惹眼,它成了我家廚房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有客人來做客都會興致勃地問道:“灶堂上擺個老南瓜干嗎?”
我妻子就當(dāng)眾炫耀一番夸夸其談:“你們別小瞧這個老南瓜呀!它是我家老祖宗傳下來的鎮(zhèn)宅之寶!勤儉節(jié)約,能掐會算,好媳婦就是這樣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