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中高職銜接的利益主體與路徑框架

      2018-06-13 17:13方緒軍王敦周旺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8年1期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中職學校高職院校

      方緒軍 王敦 周旺

      摘 要 應然的教育狀態(tài)跨越至實然的教學狀態(tài)是一種內生性的教育發(fā)展表征。從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內生性的核心指標、教學模式銜接內部結構性錯位、多元治理結構中多元主體治理復位等三個層次的內生性訴求為邏輯出發(fā)點,深入剖析中高職銜接中政府、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企業(yè)等各利益主體的辯證關系。并以各主體利益博弈和融合域為邏輯基點,確立了構建中高職銜接多元治理的路徑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資源分配;加強內在銜接要素的對接、構建銜接實施平臺;鼓勵企業(yè)實施主體介入、多層次參與銜接項目;以教學模式銜接為內核,規(guī)范各要素結構性標準的制定等。

      關鍵詞 多元治理結構;中高職銜接;利益主體;路徑框架;高職院校;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8)01-0033-05

      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打通職業(yè)教育獨立的學制體系、實現職業(yè)人才一貫制培養(yǎng)具有深遠意義。由于構建中高職銜接體系存在著多元化的治理結構以及多元化的利益主體,銜接過程中便會出現“利己主義”傾向,導致中高職銜接停留在“學制化”銜接的實然狀態(tài),結構內部各因素缺乏有效的、無縫的銜接。因此,基于多元治理結構視域對中高職銜接的利益主體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建設路徑框架便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應然—實然:中高職銜接的三層次內生性訴求

      從教育倫理的價值取向看,應然的教育狀態(tài)是教育理想化的精神追求,是對教育本質作出的一種價值判斷。而實然的教育狀態(tài)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教育狀態(tài),是對教育現狀進行的一種復制性表述。根據英國學者G.E.摩爾(George Edward Moore)提出的“自然主義謬誤”理論,從實然陳述推論出應然論述是一個謬誤。但現實化的教育狀態(tài)與理想化的教育形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時,就要深刻反思教育理想與教育行為鴻溝的起源?;诖?,在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中高職學制銜接建設的背景下,理順各利益主體錯綜復雜的關系與追求應然的銜接狀態(tài)已應為政策設計層面、實踐層面和治理層面等三維內生性訴求。

      (一)政策設計: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內生性的核心指標訴求

      在國家頂層設計中,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是職業(yè)教育學制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產業(yè)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yè)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睆膶W制銜接角度看,我國已經初步構建了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但從內生性的體系銜接來看,還存在著一定的阻隔,導致銜接路徑不暢,特別是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結構中教學模式銜接不暢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課程、教學、實訓等內部因素的不對稱銜接或錯位銜接,這與中高職銜接的應然狀態(tài)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相對于其他銜接要素,教學模式銜接是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核心指標,關系到職業(yè)教育屬性的應然歸屬,也是中高職銜接體系構建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的探索期,職業(yè)教育中高職銜接要以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為指南,不能僅僅是學制層面上的銜接,更為重要的是教學模式內生性要素之間的銜接。事實上,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由于中高職學校在地域范圍、學校傳統(tǒng)、管理體制、隸屬系統(tǒng)等社會固有屬性實現原因,加之有些學校出于功利主義,重學制銜接而輕教學模式銜接,其實質就是重形式上的銜接而忽視實質上的銜接。這往往導致中高職銜接簡單化、形式化。而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呼喚的銜接不僅僅是學制上的外在銜接,更要重視學制之間的內生性銜接。

      (二)實踐訴求:教學模式銜接內部結構性錯位的訴求

      教學模式銜接是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同時也是中高職銜接可持續(xù)開展的核心元素。從狹義的角度來看,教學模式銜接就是中高職兩種教學模式之間的銜接。但從廣義角度來看,教學模式是一個復合式的概念,其運行模型結構不僅涉及專業(yè)銜接、課程銜接、師資銜接、實訓銜接等顯性的銜接因素,還包括校園文化銜接、課程文化銜接、技術文化銜接等隱性銜接因素,而這些因素之間在相互沖突、融合、共生中建構的和諧銜接整體,構成了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教學模式銜接的內在機理。雖然我國各省市普遍實施了中高職銜接工程,實現了學制層面上的初步銜接,但從學制的內部結構來看還存在著銜接不對稱的問題,特別是以教學模式銜接為核心的人才培養(yǎng)銜接還存在著目標不明確、結構不對稱、課程設置重復、教學方式迥異等問題。事實上,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由于各利益相關主體缺乏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指導、一貫制銜接等原因,而導致教學模式銜接的實質主體——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案髯詾檎薄案餍衅涫恰钡你暯映B(tài)屢屢發(fā)生??傊瑧坏你暯訝顟B(tài)應該是中高職有效的、無縫式的銜接,然而卻被實然的“學制化”銜接所占據。

      (三)主體要求:多元治理結構中多元主體治理復位的訴求

      在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中高職銜接工程需要政府、高職、中職、企業(yè)等多元化主體的協(xié)同構建。但多元化的主體基于核心利益博弈的考慮,極易使中高職銜接陷入以單一利益主體為核心的“利己主義”怪圈。這必然使中高職銜接的應然狀態(tài)與實然狀態(tài)產生利益空間地帶,特別是在政府、行業(yè)和企業(yè)缺位狀態(tài)下,中高職銜接儼然演變成中高職學校各自主導下的一元銜接治理模式,引發(fā)了各利益主體在銜接內部結構運行中“各自為政”,導致在邏輯目的、邏輯內容、邏輯系列以及邏路徑等方面存在差異與錯位。究其原因:事權是由多元主體構成,而各個主體在內部與外部雙重因素交織下,缺少有效的學制貫通平臺,導致內部結構處于無序化銜接狀態(tài),進而造成中高職內部結構的銜接陷入低效、不對稱銜接的實然狀態(tài)。這不僅影響到中高職銜接項目的數量、質量與效益,同時也危害了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一貫制和學制的無縫銜接。

      二、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中高職銜接的各利益主體分析

      在中高職銜接多元治理結構內部存在著各利益主體(stakeholder),從利益主體角度看,中高職銜接可以被視為各種利益主體與客觀交織存在的場域。在這個場域中,處于各種利益交織的各主體在客觀上會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雖然國內學者對中高職利益主體的客觀存在個體觀點存在著一定差異,但從分類結果上看,各利益主體大同小異。其中,政府、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企業(yè)是最為重要的四個利益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本研究認為,各利益主體內部結構也存在著一種層次性和權重,按照銜接維度劃分,政府屬于上層利益客體,權重比較低;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是屬于中層利益主體,權重較高;企業(yè)屬于低層利益主體,權重也比較低?;趶V義邏輯方法論中的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手段,本研究基于多元治理結構視域,針對中高職銜接的應然狀態(tài)進行辯證邏輯研究,并對多元主體結構的實然狀態(tài)進行形式邏輯研究,以此構建多元治理結構視域下中高職銜接的邏輯結構,從而為疏通中高職銜接中的多元治理結構性不暢提供支撐。

      (一)政府——公共利益為使命的利益主體

      政府可以作為利益主體出現嗎?關于政府作為利益主體的觀點,學術界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主要包括公共利益學派的政府利益觀和公共選擇學派的政府利益觀兩種學說。不過,后者主要是適用于經濟學等領域,而前者廣泛適用于教育學領域。有學者認為,政府利益就是全體人民公共的利益,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定的社會服務。例如,亞里士多德基于“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一命題,提出了“凡是正宗政體,其行為的價值取向自然是公共利益;只有‘變態(tài)政體行為的價值取向才是統(tǒng)治者個人的利益或部分人的利益”[1]。法國盧梭指出:“政府作為全體公民權力的委托行使者,除了公共利益以外,在行使公共權力過程中不會追求任何個人或團體的利益,也就是說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是完美的利他主義者?!盵2]美國學者詹姆斯·E·安德森也認為,“政府的任務是服務和增進公共利益”[3]。由此可見,政府的價值取向和任務是“公利”而非“私利”。因此,基于宏觀角度來看,中高職銜接工程是政府頂層設計中打造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社會服務為利益點的戰(zhàn)略性工程,其作為利益主體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法理性依據和教育體制運行上的考慮?;诙嘣卫斫Y構視角,本研究認為政府的利益主體體現在公共服務職能、宏觀管理職能兩方面,其中,公共服務職能在于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在學制上實現中高職貫通縱深發(fā)展的服務職能,這也是為解決中職生的升學問題。同時,政府也在履行宏觀管理職能,主要是通過行政指導式的命令加強政府對于教育的方向性指導以及部門職能的行使,其方法包括宏觀政策引導、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在客觀上影響到微觀領域??傊唧w的利益訴求包括: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構建、優(yōu)質職業(yè)院校的建設、中職學校學生學制提升與就業(yè)、人民對于高質量職業(yè)教育的需求等。

      (二)高職院?!瞬判枨蟮睦嬷黧w

      高職院校在中高職銜接中存在什么利益?處于職業(yè)教育學制高層次的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教育學制類型和教育目標屬性,即使面臨著學制上移和生源減少的大背景,其招生人數也沒有受到明顯影響,那么開展中高職銜接的利益點何在?基于利益層級角度,高職院校是直接實施和落實中高職銜接頂層設計的利益主體,是上位機構利益下移的主體機構;同時,也是中高職銜接中作為主體地位直接參與中高職銜接的執(zhí)行者,是中職學校利益上移的主體。換言之,高職院校的利益主體地位不僅僅體現在銜接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同時也是相關利益主體“利益輸送”的目的地。因此,從多元治理結構角度看,高職院校是中高職銜接的直接執(zhí)行者,其作為利益主體的利益切合點集中在政治屬性、本體利益屬性以及社會效益屬性三個方面,其中政治屬性主要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而開展工作,主要包括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實踐經驗的探索、教育行政部門的任務、高職教育的社會使命和培養(yǎng)任務、學制上移的實踐;本體利益屬性主要是以高職院校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開展工作,主要包括拓展生源范圍和人數、特色人才的培養(yǎng)、校際之間的利益以及教學模式銜接的探索等;社會效益屬性主要是高職院校對社會穩(wěn)定和美譽度等產生積極的正向效應,主要包括接收中職畢業(yè)生,避免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發(fā)生,以及增強學校在地區(qū)范圍內的美譽度等。

      (三)中職學?!瞬殴┙o的利益主體

      中職學校在中高職銜接中能獲得什么利益?按照我國的學制體系,中職學校屬于中等教育,處于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層次。因此,相對于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在招生生源、學生質量、學生就業(yè)以及社會服務力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從多元治理結構角度看,中職學校是中高職銜接的直接參與者,其作為利益主體的利益焦點集中在學校生存壓力上,這是中職學校實然的發(fā)展狀態(tài)。長期以來,我國中職學校沿襲著發(fā)展軌跡“重復往復”、學校建設“亦步亦趨”、專業(yè)建設“一擁而上”、課程結構“人云亦云”,重復性建設屢見不鮮……縣級中職校以及優(yōu)勢特色不明顯中職校的處境每況愈下[4]。由此可見,中職學校辦學特色不突出和優(yōu)勢不明顯是限制其發(fā)展的癥結所在。因此,從多元治理結構角度來看,中職學校作為利益主體開展中高職銜接時,其利益結合點在于學校生存壓力所迫、職業(yè)人才發(fā)展兩個方面。其中,現在國內有些中職學校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壓力,特別是縣級中職學校。由于生源自然減退、學歷教育上移、傳統(tǒng)觀念偏見等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面臨著“無生可招”的窘境,因此中高職聯合辦學,提升學歷層次,也是吸引初中畢業(yè)生就讀中職學校的優(yōu)勢所在。同時,職業(yè)人才發(fā)展也是中職學校開展中高職銜接的驅動力之一,中高職銜接打通了中職與高職之間的學制阻隔,實現了人才培養(yǎng)的一貫制培養(yǎng),對于職業(yè)技術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進階有著非凡的意義。

      (四)企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企業(yè)參與中高職銜接有什么利益可尋?從企業(yè)角度來看,企業(yè)參與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篩選和聘用合適的高技能人才,提高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5]。2017年2月15日,全球招聘專家瀚納仕(Hays)在北京發(fā)布《2017年瀚納仕亞洲酬薪指南》,對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的3000多位雇主、涉及600萬名員工和1200個職位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90%的中國受訪雇主表示很難找到所需的技能人才,中國企業(yè)非常擔心持續(xù)的技能短缺問題會嚴重影響其業(yè)務發(fā)展[6]。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智能化時代的日益臨近,中國企業(yè)在不斷的技能升級下實現了發(fā)展的結構性轉型,企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更多能夠承擔一定技術研發(fā)和改造的技術人員,而現有的中職或高職院校單方面都無法滿足企業(yè)對于人才培養(yǎng)數量和規(guī)格的需要。中高職銜接所培養(yǎng)的人才與企業(yè)對于人才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集中在崗位勝任度、崗位工作認同度以及崗位融合度三個方面。除此之外,在技術操作、技能潛力、團隊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也是單一學制很難培養(yǎng)的。因此,企業(yè)迫切需要打通中高職銜接學制的障礙,參與職業(yè)教育中高職銜接的全過程,以培養(yǎng)企業(yè)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傊瑥亩嘣卫斫Y構角度看,企業(yè)是參與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主體,往往將校企合作為主要載體,屬于低層利益主體,主要是因為企業(yè)并沒有直接參與到中高職銜接學制建設中來,而是在參與中職或高職合作項目中間接參與中高職銜接。

      基于上述對于各權重利益主體的分析,從現行各主體實然的銜接狀態(tài)可知,中高職銜接是一種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頂層設計下,多元治理視域中各利益主體在“利己主義”驅動下開展的一種人才培養(yǎng)一貫制學制銜接形式。為什么各利益主體保持持續(xù)的銜接?第一,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的需要,中高職銜接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趨勢中必須尊重的客觀規(guī)律和主觀驅動,雖然早期中高職學校是被政府裹挾著開展相應的探索,但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中高職銜接已經成為各利益主體基于本體核心利益而開展的社會性活動。第二,各主體之間尋求利益的結合點或利益空間域。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助推各利益主體本體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多元利益主體在中高職銜接中已經找到了利益的結合點或利益空間域,這也是中高職銜接處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常態(tài)最為有力的佐證。

      三、中高職銜接多元治理路徑框架構建

      多元治理結構源于多元治理理論,強調多元化的結構和多樣性的治理。其中,多元化的結構強調利益主體以利益為出發(fā)點,可以在同一個框架內實施治理的職能,主體包括政府、高職院校、中職學校以及企業(yè);而治理是一個具有持續(xù)性、互動性、融合性和共生性的發(fā)展過程,強調在利益為邏輯歸屬性的前提下,通過協(xié)調、分配等手段實現利益主體之間的和諧共生。本研究以各主體利益博弈和融合域為邏輯基點,提出在多元治理結構框架內以利益主體的地位和屬性開展多元治理的路徑框架。

      (一)頂層設計: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資源分配

      從多元治理結構角度看,政府的職能往往定位在宏觀調控層面,而且在多元治理結構中處于頂層地位,因此政府要從微觀治理結構的職能解脫出來,加強宏觀管理的職能。首先,做好中高職銜接政策層面上的設計和規(guī)劃,通過促進、引導中職、高職和企業(yè)三方主體介入中高職銜接工程,為開展銜接工作提供科學性與法理性依據。其次,要制定好制度性規(guī)范。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7]。中高職銜接工程是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項長期性與探索性、艱巨性與責任性相結合的工作,因此政府要做好具體制度上的設計和規(guī)劃,為中高職銜接項目提供具體性指導意見和制度層面的保障,包括政策解讀、經費來源、技術保障、制度支撐、人員體系和實施明細等,并為開展銜接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最后,政府應以社會服務職能以及利益主體介入為邏輯出發(fā)點,積極做好教育資源的宏觀調整,科學、合理、有序地分配教育資源,包括專項經費、生源數量、試點單位、定向政策等,這樣才能在中高職銜接的框架結構中整合利益主體機構,規(guī)范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和責任關系,實現結構內部的合理配比。

      (二)中端實施:加強內在銜接要素的對接、構建銜接實施平臺

      作為中高職銜接中層利益主體,中職、高職對于中高職銜接工作的落地、實施、診斷、整改具有直接性的功效。但長期以來,中高職銜接陷入了片面“學制化”銜接的尷尬境地,出現了低效銜接等辦學窘境,影響了中高職有效性銜接、深化式銜接和拓展性銜接。因此,中高職學校應加強對銜接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從學制銜接的角度看,中高職銜接是一種定向培養(yǎng)、定向升學、定向育人的一連貫人才培養(yǎng)行為,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與連貫性共存現象。從哲學角度看,階段性與連貫性是對立的兩個概念,階段性強調學制的分離,屬于中高職銜接的實然狀態(tài);而連貫性強調學制間的銜接,屬于中高職銜接的應然狀態(tài)。中高職銜接的實然狀態(tài)不應該是碎片式、割裂式的銜接表征形式,而應該是全方位的立體銜接,具體包括人才培養(yǎng)目標銜接、教學銜接、課程銜接、實訓銜接、教學標準銜接、課程標準銜接,甚至還包括文化銜接、心理狀態(tài)銜接以及職業(yè)教育認同感等多種結構性的銜接,而這些銜接形式勢必是有效的、無縫的,這樣才能實現銜接的內在價值和意義。同時,從多元治理結構看,中高職學校在地緣等客觀因素存在的背景下,中職與高職多層次、內部結構性銜接缺少銜接媒介,導致銜接不暢、低效等問題。鑒于此,中高職學校應搭建開放式銜接平臺,既可以是實體的平臺(組織機構、定期會晤機制、互設辦學聯系處等),也可以是虛擬的平臺(中高職銜接精品課程共享開放資源平臺、中高職銜接專業(yè)教學資源共享庫等),這樣才能使雙方銜接的各要素在同一平臺上實現共建、共管、共享。

      (三)多方融合:鼓勵企業(yè)實施主體介入、多層次參與銜接項目

      從多元治理結構角度看,相對于中高職學校,企業(yè)并沒有直接參與到中高職銜接的具體治理中去,而是通過對適配性人才的訴求來表達一種社會認同感。同時,從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史看,絕大多數企業(yè)是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參與職業(yè)教育的建設,而大多數校企合作呈現出低效的發(fā)展狀態(tài)。究其原因,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還遠遠不夠,有深度、有溫度的校企合作依然鳳毛麟角。因此,在多元治理結構框架下,企業(yè)要實現對適配性人才訴求的愿望,就必須要以主體角色介入到中高職銜接中去,并開展深度合作。同時,為了實現深層次合作,企業(yè)要在合作內容的結構上實現多層次、立體化的銜接。多層次指企業(yè)在參與中高職銜接中需要連貫性地開展校企合作,以實現人才培養(yǎng)理念、目標、定位、能力結構的一貫暢通;而立體化強調企業(yè)要與中高職學校協(xié)同構建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內涵建設、課程內容設置與配比、實訓教學體系、人才就業(yè)等為主要內容的立體式銜接結構。唯有如此,才能使中高職銜接與企業(yè)無縫鏈接。

      (四)結構建構:以教學模式銜接為內核、規(guī)范各要素結構性標準的制定

      培養(yǎng)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是職業(yè)教育特有的教育屬性,而人才的培養(yǎng)往往取決于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適配性。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的教學過程或教學結果,而是基于特定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有一定邏輯線索、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8]。這種教育活動結構是一個系統(tǒng)性與復雜性并存的合理結構,包括組織教育教學在內的所有要素,在一定的結構性和系列性相結合的條件下開展。因此,在多元治理結構下,中高職學校負責微觀層面的銜接,以教學模式銜接為核心的銜接尤為重要。同時,在地緣、空間和時間等客觀因素存在的背景下,中高職教學模式銜接還需要規(guī)范各要素結構性標準的研制工作,尤其是教學標準銜接、課程標準銜接等核心要素的標準。因此,構建以教學模式銜接為內核,規(guī)范各要素結構性標準化的研制便是中高職教學模式銜接的關鍵因素。銜接結構性標準可以使中高職學校在標準化教學模塊中實現無縫式鏈接,而不至于由于標準各異而產生銜接上的“水土不服”或是“錯位前行”。

      參 考 文 獻

      [1][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33-134.

      [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82-83.

      [3][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決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2.

      [4]王屹,方緒軍,李春春.廣西中職示范特色學校建設的頂層設計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11):50-56.

      [5]洪貞銀.高等職業(yè)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6]2017年技能人才短缺將影響中國企業(yè)發(fā)展[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12):9.

      [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116.

      [8]大辭海編輯委員會.大辭海(教育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125.

      Analysis on Interests Subjects and Path Framework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vergence from Multiple Governance Perspective

      Fang Xujun, Wang Dun, Zhou Wang

      Abstract The state of the education state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tate is an endogenous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From higher vocational policy design, practical demands, and body three levels of endogenous demand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n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usinesses and so on. And interest game from the main body and the fusion domain into logical basis points, from the top design, the implementation, fus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ch as level, put forward to higher multiple governance path in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multiple governance structur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nefit subjects; pathway framework

      Author Fang Xujun, lecturer of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aw Research of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 530008);Wang Dun,professor of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Zhou Wang, Nanj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作者簡介

      方緒軍(1982- ),男,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研究所負責人,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南寧,530008);王敦(1972- ),男,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教授,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周旺,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

      2015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重點項目“廣西職業(yè)教育貫通培養(yǎng)‘立交橋模式的機制與實踐研究”(桂教職成[2015]22號),主持人:王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研究專項課題“廣西職業(yè)教育學生培養(yǎng)標準研究”(2016ZZC002),主持人:周旺;2017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公共決策中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建設研究——以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研發(fā))機構為例”(2017KY0993),主持人:方緒軍

      猜你喜歡
      中高職銜接中職學校高職院校
      中高職銜接下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機制探微
      中高職銜接教材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绥宁县| 晋州市| 南城县| 桐庐县| 玉龙| 普陀区| 金塔县| 河西区| 栾川县| 定陶县| 连江县| 栾川县| 裕民县| 科技| 海城市| 宁河县| 盖州市| 通城县| 常州市| 虹口区| 甘孜县| 米林县| 商城县| 泉州市| 双流县| 抚顺市| 辽宁省| 宣化县| 泸水县| 泸定县| 佛山市| 醴陵市| 峨山| 琼中| 福海县| 呼伦贝尔市| 乐安县| 闻喜县| 板桥市| 广灵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