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
瀾河是沂黃兩縣的界河,西通長江,瀾河口世世代代就是個渡口,江對岸是江南雁磯。
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發(fā)生了一樁奇慘事,瀾河口十里八鄉(xiāng)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都知道。
那是個夏天的上午,瀾河口像往常一樣,趕渡去雁磯的乘客陸陸續(xù)續(xù)地來了,提籃的、挑擔的、背包袱的……渡船不大,一次也就能坐十幾個人,船也并非定時開,乘客湊得差不多就開。
船家是個黝黑的中年漢子,頭上大塊大塊暗紅的瘡疤,右眼瞼外翻著,樣子能嚇著小孩。
“開船了,老板?!庇袀€后生乘客開口催了。
“快開船,我還有事!”有人在附和。
船家沒吭聲,黑手握著油光發(fā)亮的槳柄,他溜了一眼船上的人,十二個,然后慢吞吞地起身去船頭拖搭腳的跳板。這時河岸上下來一個人,風風火火朝這邊趕,連連招手喊:“過渡的,過渡的!”來人五十好幾,挎著手工縫制的白帆布包,手里拿著長短兩把竹尺,是個篾匠。篾匠搶上渡船,連同船家船上一共是14個人。船家利索地收了跳板,蕩開雙槳。
渡船離岸不到三丈,眨眼間江上起了烏云,剛才還是燥熱的太陽不見了,天一下就暗了下來,一江波濤翻滾著,慘白慘白的。接著沉悶的雷聲響起,像巨石朝渡船滾將而來,只見渡船當頂“刷”地扯開一道電光,炫得人眼花,接著又是一道飛舞閃電,眾人縮頭掩耳,但卻沒聽見雷聲。渡船這時也劃不動了,在原地打轉轉,滿船人納罕不已。“哧—”又是一道弧光,乘客中有人認識字的看得明白,閃電反復閃現(xiàn)的是一個龍飛鳳舞的“陳”字,渡船上一片嘩然。有人在問:“哪個姓陳?”眾人紛紛嚷起來:“哪個姓陳?”
船艙里只見那篾匠聳肩在哭。
云層里又是一個“陳”字形弧光一閃,像一條竄逃的大蛇,使槳的船家由于驚恐嘴臉變得陰森恐怖,他奮力將船向岸邊靠攏,翻著可怕的紅眼,扯著破風箱一般的聲音在吼:“是篾匠姓陳是不是?你快下去?!斌尺€在哭,瘋狂的乘客七手八腳架起篾匠,推搡到船頭,篾匠踉踉蹌蹌地下了船,竹尺也不要了。
就在篾匠踏上岸的剎那間,一聲炸雷響過,渡船上13個人全遭了雷擊,無一生還,炸飛的船木屑遠遠近近插滿了江堤,姓陳的篾匠卻毫發(fā)未損,只是受了一場驚嚇,遺落在船上的兩把竹尺飛落在他的身邊。
這事無法解釋!我們這兒流行這么個說法:“雷打三世冤,火燒五百年?!?/p>
選自《新聊齋》
(段明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