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個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維護社會穩(wěn)定,同時促進個人發(fā)展。當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其作用的正常發(fā)揮。因此,要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大學生、教育者和學校管理者等方面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現狀分析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目前,我國正處于急劇轉型的時期,外部與內部世界的變化都對新時期的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肩負著振興祖國的重任,應該具備相應的素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推進,西方的一些觀念也涌入國內,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包含其中的腐朽價值觀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同時,我國在高速發(fā)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國內學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響。正是由于外部環(huán)境中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顯得非常必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個渠道。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得好,對學生、學校、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
首先,高校的和諧有賴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高校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象牙塔,但近年一系列高校校園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威脅到了師生的人身安全,也影響了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同胞之間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養(yǎng),就發(fā)揮了協調的功能,協調了各種復雜的關系,減少了矛盾的發(fā)生,從而端正了人的態(tài)度,提高了人的思想覺悟,使全體師生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發(fā)展提供直接的精神動力。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在讀書期間培養(yǎng)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那么走出校園之后,就不會誤入歧途,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1.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有助于促進個人發(fā)展
大學生生存與發(fā)展需要的滿足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把握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正確認識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自主性與社會制約性的關系,使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激發(fā)大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客觀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得到完善,大學生的素質得到提高,加速了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在為取得的成績感到欣喜時,我們也應該冷靜地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不夠深入。雖然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學科的各個領域理論凌亂,研究不深入,未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許多概念和范疇都是從日常概念和具體經驗中直接搬來的,尚未經過科學的抽象和加工提煉,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學科的發(fā)展。二是在學科建設中不能聯系當今中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著脫離實際的傾向。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脫離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其學科的概念、原理失去了價值,導致這門學科無法吸收其他學科的有益成分,漸漸走入故步自封的境地。
其次,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呈現出學習能力低、脫離實踐的特點。一是部分大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jié),理論知識雖然很扎實,但是缺乏實踐能力,出現動手能力差、眼高手低、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情況。二是部分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正確,學習這門課程只是因為它是學校安排的必修課,不學就無法順利畢業(yè),而沒有真正地領悟到學習這門課程會給自己發(fā)展帶來的價值。三是大學生因知識儲備不足而不能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大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缺乏相應的知識接受能力,不能運用自己的能力,消化、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的。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路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學科價值,這就奠定了其在學科群中的地位。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思索其發(fā)展的路徑。
首先,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要實現專業(yè)化發(fā)展,必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突出該學科的特點和特色,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特點,關注相關學科的知識,兼收并蓄。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實際情況的聯系。
其次,完善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大學生接受教育的能力。一是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對大學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后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要增強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讓大學生了解實踐的重要意義,讓大學生自愿參與實踐,同時要為大學生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大學生的實踐落到實處。讓大學生能在實踐中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發(fā)展。
再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一是學校在選聘老師時要客觀考查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任用的老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二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者要能學以致用,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教的具體內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最后,高校領導應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足夠的重視。健全對該門課程的管理體制,在學校內采取相應的措施,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閔永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1).
[2]劉建軍,朱建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2).
[3]佘雙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研究現狀、特點及發(fā)展趨勢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0).
[4]張秀榮,王麗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