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海
1946年4月8日,在國共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前夕,突然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空難事件:當時,參加國共談判和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中共代表王若飛、政協(xié)憲草審議委員會中共代表秦邦憲、剛剛獲釋的新四軍原軍長葉挺、解放區(qū)職工聯(lián)合會籌備會主任鄧發(fā)、貴州老教育家黃齊生等13人,搭乘美軍C—47式運輸機,由重慶飛赴延安途中迷失方向,在晉西北興縣東南80里的黑茶山撞山焚毀,連同四名美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空難,亦稱黑茶山事件。由于遇難人員中有多位中共重要領導人物,而且發(fā)生在國共關系日趨緊張的特殊時刻,自然容易使人們對空難原因產(chǎn)生懷疑并引發(fā)諸多猜測。70多年過去了,關于“四八”空難事件的真相仍然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屬于暗殺還是意外?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相關人士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jù),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新華社的原始報道
“四八”空難發(fā)生在1946年4月8日,但由于失事地點偏離前往延安的既定航線,再加上當時交通不便和通訊落后,第二天在黑茶山發(fā)現(xiàn)失事飛機殘骸和遇難人員遺體遺物后,經(jīng)過當?shù)刂泄矃^(qū)委實地勘察和晉綏分局確認無誤,直到4月11日才將飛機失事的確切消息上報延安。
中共中央在得知這一噩耗后,當天便通過新華社以極大的悲痛宣布: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fā)等同志,“在本月八日乘美機由重慶飛延安途中,因飛機迷失道路,于下午二時左右在晉西北興縣東南八十里的黑茶山遇霧,撞山焚毀,當即全部遇難”。這一簡短的公開報道,將空難原因歸結為“飛機迷失道路”,遇霧撞山焚毀。至于為什么會迷失道路,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不過飛機遇霧撞山焚毀,應屬天氣原因。
第二天,即4月12日,新華社又發(fā)布了 《王若飛同志等遇難經(jīng)過》,進一步披露空難發(fā)生的原因和過程:王若飛、秦邦憲因停戰(zhàn)協(xié)定、整軍方案和政協(xié)決議的實現(xiàn)遭受嚴重阻撓,為與中共中央商討堅持上述各項協(xié)定的辦法,特于本月八日冒著惡劣的天氣,由重慶乘C—47式運輸機飛回延安。葉挺、鄧發(fā)、黃齊生等人亦同機來延安?!霸摍C由美軍蘭奇上尉等四人駕駛,離渝后即與延安美軍觀察組電臺取得聯(lián)絡,飛抵邊區(qū)上空時,天空正在陰雨,但在該機離開西安卅分鐘后,尚與延安電臺聯(lián)絡一次,時為十二時廿五分,其位置據(jù)情況判斷,當在甘泉一帶,甘泉居民并曾于蒙雨中聽見機聲,但以后即失去聯(lián)絡,不知所往,九日、十日、十一日三天,雖經(jīng)美機在邊區(qū)境內多方尋覓,仍無結果,直到十一日晚十時始得晉西北電訊,謂該機已于興縣東南八十里的黑茶山發(fā)現(xiàn),機已焚毀,人員均已遇難?!薄皳?jù)附近居民稱,八日下午該地亦在陰雨,飛機想系于濃霧中觸山失事?!边@一較為具體的遇難經(jīng)過,實際上指出了空難的兩大原因,直接原因是“惡劣的天氣”,當時不但陜甘寧邊區(qū)在下雨,而且晉西北黑茶山地區(qū)也在下雨,還有濃霧,導致飛機觸山失事;間接原因是國民黨當局毫無和平民主誠意,蓄意破壞停戰(zhàn)協(xié)定、整軍方案和政協(xié)決議,致使王若飛、秦邦憲不得不冒著惡劣的天氣返回延安,與中共中央商討對策,結果機毀人亡。此外,該報道還提到,飛機飛過甘泉以后,“即失去聯(lián)絡,不知所往”,究竟是何原因,尚不清楚,從而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接下來,人們在追悼“四八”烈士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思考這次空難發(fā)生的原因,不約而同地將矛頭對準了國民黨反動當局。例如,晉綏 《抗戰(zhàn)日報》 曾發(fā)表 《誰促致你們的遇難?》 一文,明確指出:“是誰違背了自己的諾言,以致你們不得不奔走力爭呢?那是中國法西斯派”,“促致你們慘死的就是他們,繼續(xù)殺害中國人民及人民的代表的就是他們”。當時,還有一首悼念詩這樣寫道:“蒼天大霧呵我不恨你,撞碎的飛機呵我不恨你,高大而荒涼的黑茶山呵我不恨你。我知道他們?yōu)槭裁疵半U奔波,我知道他們?yōu)槭裁囱畴y在路上,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恨獨夫暴政!”毫無疑問,正如周恩來在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的悼文中所說:“如果沒有反動派破壞政協(xié)決議的陰謀活動,也就沒有你們這次冒著惡劣天氣飛回延安的必要”,自然也就沒有這次空難的發(fā)生。但這只是空難發(fā)生的間接原因,還不能說是國民黨當局直接制造了這次空難。
顧逸之的調查分析
“四八”空難發(fā)生后,時任晉綏公安總局局長譚政文及其機要秘書兼機要股長顧逸之,即于4月10日趕赴飛機失事現(xiàn)場,負責尋找、收集、辨認和保護烈士遺體,同時仔細清理所有現(xiàn)場遺物,并具體調查飛機失事原因。隨后,4月18日,譚政文和顧逸之又受中共晉綏分局派遣,作為護靈專員乘飛機親自護送烈士遺體回延安,并向中共中央專門匯報空難調查情況。為此,顧逸之不但詳細繪制了空難現(xiàn)場的示意圖,還根據(jù)對空難現(xiàn)場的調查和當?shù)厝罕姷膯栐儯瑢iT撰寫了一份給中共中央的書面報告。
1998年初,作為當年“四八”空難現(xiàn)場的重要見證人,80歲的顧逸之老人親筆撰寫了一篇寶貴的回憶文章 《對“四八”墜機事件的回憶》,其中專門有一節(jié)“對飛機失事調查分析”的內容,回顧了當年在給中共中央的書面報告中所作的三點分析:第一,“飛機確實是撞在黑茶山上失事的,不是在空中爆炸而墜毀的”。因為飛機撞在黑茶山側峰巨石上的痕跡非常明顯,是在撞山后才爆炸起火焚毀的。第二,“從4月8日當天黑茶山地區(qū)天氣情況的調查結果看,那天飛機飛到黑茶山時,天上云霧很濃,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駕駛人員很可能是在這種濃云密布、雨雪交加的天氣中,因能見度太差,看不清山川地貌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飛機再飛得高一些,就不會撞在巨石上了。第三,“從對飛機出事現(xiàn)場的反復搜查結果來看,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為制造爆炸的可疑跡象”。至于是否可能由于飛機出現(xiàn)機械故障而失控撞山焚毀,顧逸之的報告沒有提及。綜合以上三點分析,在當時飛機沒有“黑匣子”,也缺乏有效技術手段對失事飛機主要部件進行分析和鑒定的情況下,只能根據(jù)上述判斷將飛機失事原因歸結為惡劣天氣所致,從而得出了“在濃霧中撞山失事”的結論。
不過,顧逸之在回憶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當時,這架美軍飛機曾中途在西安機場降落加油,稍事休息后又起飛來延安的。本來,“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飛行的,為什么竟飛到東北方向來了,甚至飛到黃河以東黑茶山來了呢?”對于飛機偏離航向的原因,顧逸之一直沒有搞清楚,也無法作出令人信服的具體分析。但他在回憶中提到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后來聽譚政文局長講,在烈士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份飛機“迷失方向”的電報稿。這令顧逸之更加難以理解:“當時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氣并不壞,美方機長又是佩戴有飛虎臂章的老練的飛行員”,怎么可能會“迷失方向”呢?這在顧逸之心中一直“存疑”。
周恩來的分析判斷
周恩來對“四八”烈士的遇難極為痛心,曾在4月19日重慶各界舉行的追悼會上痛哭失聲。同一天,他還在重慶 《新華日報》 上發(fā)表悼念文章指出:“二十多年來,成千成萬的戰(zhàn)友和同志,在共同奮斗中犧牲了,但沒有一次像你們死得這樣突然,這樣意外。突然的襲擊,意外的犧牲,使我們更加感覺到這真是無可補償?shù)膿p失!”這次空難不但使周恩來深感“突然”和“意外”,也使其對空難原因產(chǎn)生懷疑,懷疑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腳。
據(jù)葉挺長子葉正大在2003年7月撰文回憶:1951年6月,他和二弟葉正明在從蘇聯(lián)回國參觀學習期間,特地到中南海周恩來家中拜訪。在吃午飯的時候,周恩來與他們談到當年“四八”空難的情況,明確否定了過去說飛機是在濃霧中撞山失事的結論:“今天我可以告訴你們,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腳。機上的乘客全是我們的人,其中還有我們黨的王若飛、秦邦憲、鄧發(fā)那樣的重要負責同志,當然還有你們的父親葉挺同志。國民黨關了他五年,出獄的第二天就給黨中央寫報告要加入共產(chǎn)黨,這就觸犯了蔣介石。蔣介石是什么人?我跟他打交道已有好長時間了,可以說對他的個性我基本了解。這個人排除政敵無所不用其極。他利用特務在飛機儀表上做點手腳很容易。當時延安只下點小雨,飛機已到延安上空,我們已聽到飛機的聲音了,為什么一轉眼就飛向黑茶山?這不是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腳又是什么?!”顯然,周恩來對飛機飛行途中“迷失方向”也感到奇怪,并根據(jù)自己對蔣介石的了解,斷定飛機迷航的原因是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腳,屬于人禍而非天災。
為什么當時沒有指出國民黨特務的這一滔天罪行?周恩來解釋說:“當時我們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不好直說是國民黨特務干的?!贝送?,“當時全面內戰(zhàn)還沒有爆發(fā),兩黨談判還在進行,黨中央處理一切事情,都需要考慮各種背景。如果拿不出真憑實據(jù),去和國民黨交涉提抗議,那將會給當時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的談判斗爭帶來不利的影響”。但是,周恩來在1951年講這番話的時候,我們仍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來證明是國民黨特務干的,仍屬于一種主觀分析和判斷。不過,吃一塹長一智,這次空難事件后,為了防止國民黨特務故伎重演,“我們向國民黨政府和軍調處提出一個要求:以后凡是我黨中央委員和高級將領坐你們的飛機,一定要有一位國民黨的將軍陪同。他們都答應了,以后也不得不這樣做了”。這也算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措施吧。
其實,當時持國民黨特務破壞說的不止周恩來一人,而是中共黨內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據(jù)當時負責“四八”烈士治喪工作的楊尚昆回憶,這次空難震動了延安和重慶,“一時謠傳紛起,因為死難的有這么多中共領導人,謠傳自然集中到一點:這是否是有人蓄意制造的破壞事件?”“我們確實懷疑是不是國民黨特務在搞鬼”。但由于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再加上這種懷疑也不可能直接向國民黨當局求證,最后只好將空難性質定為飛機遇霧撞山“失事”。
葉正大的專業(yè)破解
葉正大作為一位為中國航空事業(yè)服務幾十年的飛機設計專家,在將周恩來關于“四八”空難的談話內容公之于世的同時,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從航空技術的角度對當年飛機中途“迷失方向”的“不解之謎”進行破解,具體分析了國民黨特務所做的“手腳”。
葉正大根據(jù)“四八”烈士的遇難經(jīng)過和顧逸之所做的調查分析,作出三條“事實”推斷:第一,飛機從重慶出發(fā),到西安稍事停留加油后,再次起飛至延安西南30公里的甘泉地區(qū)時,“一切飛行和地面無線電聯(lián)系正?!??!罢跍蕚渲懼?,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腳的措施起作用了”,使飛機不是飛向延安,而是飛到了黃河以東的黑茶山。第二,黑茶山海拔只有2000多公尺,“飛機可以飛6000多公尺高,而飛機在2000多公尺撞山,顯然經(jīng)過國民黨特務做了手腳后,飛機的高度表失靈了”。第三,在烈士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份關于飛機“迷失方向”的電報稿,“這就是說飛機承認已迷航,地面指揮也知道了飛機已迷航向”。葉正大根據(jù)以上三個“事實”推斷,作出如下分析:“國民黨特務在西安飛機稍停加油時,用簡單的定時破壞裝置裝到飛機的磁羅盤和壓力高度表線路上,當飛機飛向延安到達甘泉地區(qū)后,磁羅盤和高度表同時失靈,致使飛機迷失了航向和高度?!比~正大進一步指出:“飛機的航向和高度系統(tǒng)是飛機的‘三角神經(jīng),是非常容易破壞的。而且當時的C—47飛機和現(xiàn)代的飛機不同,沒有無線電磁羅盤和無線電高度表,更沒有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和飛行數(shù)據(jù)記錄系統(tǒng)?!迸c現(xiàn)代的客機相比,C—47式運輸機是很原始的,“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使它們失靈”。
從飛機設計的專業(yè)角度講,葉正大無疑是這方面的航空專家,他的上述分析和判斷是有一定道理和科學依據(jù)的,但仍沒有找到當年周恩來提出的關于國民黨特務做“手腳”的真憑實據(jù),只是將周恩來的判斷進一步具體化為國民黨特務用“定時破壞裝置”破壞了飛機的磁羅盤和高度表,致使飛機迷失航向和高度而撞山失事。在缺乏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jù)的情況下,這種觀點仍然屬于一種主觀分析和判斷,是值得進一步探討和商榷的。
杜吉堂的驚人爆料
在葉正大的上述回憶和分析“四八”空難原因的文章公開發(fā)表三年后,也就是2006年“四八”空難發(fā)生60周年之際,包括官方的 《新華每日電訊》 在內的許多報刊和網(wǎng)站都轉載了一篇回憶文章,說是一個隱居臺灣半個多世紀的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杜吉堂在臨終前主動爆料,承認自己當年奉命制造了那起震驚中外的“四八”空難事件。
根據(jù)杜吉堂的爆料,當時國民黨軍統(tǒng)安插在空軍中的眼線、時任國民黨空軍調度科科長王平,在得知有多位中共重要領導人物將乘飛機由重慶飛往延安后,立即報告了國民黨軍統(tǒng)當局。軍統(tǒng)頭目隨即找到時任中美特別合作所特工隊長杜吉堂,讓他負責執(zhí)行這次暗殺行動。杜吉堂知道此次行動事關重大,便召集手下幾個特務骨干,秘密商量具體行動方案。其中有個略懂飛機構造原理的特務“獻策”:只要破壞飛機的飛行儀表,使飛機迷航后自然墜落,便不易被人覺察。杜吉堂認為此計甚妙,遂通過王平安排一個略懂機修業(yè)務的特務楊耀武混入飛機檢修隊伍,趁機在飛機的磁羅盤和高度表背面放置了磁鐵。結果,在飛機飛往延安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磁鐵的強烈干擾,飛機的導航系統(tǒng)和高度表相繼失靈,致使飛機迷失航向和高度,飛到了雨雪交加的黑茶山地區(qū),最終在濃霧中撞山焚毀,釀成了機毀人亡的慘劇。
杜吉堂的上述爆料,自然具有轟動效應,似乎也進一步驗證了周恩來的判斷和葉正大的分析。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特務破壞版本,2007年7月,有讀者披露了另一版本的特務破壞說,而且該說法的轉述者是葉正大的弟弟葉正光。據(jù)葉正光介紹,2005年初,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告訴他,一個居住在新加坡的原國民黨特務發(fā)表回憶文章披露,當年葉挺等人乘坐的飛機在西安停留加油時,蔣介石曾密令他用一種非燃料油代替飛機燃油。由于這種非燃料油比重較大,會自然沉積于油箱底部,當油箱燃油實際耗盡時,飛機儀表上卻仍然顯示有足夠的燃油。這種燃油替代所造成的假象,自然會使飛機因燃油實際耗盡而墜毀。
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定性為因惡劣天氣而失事的“四八”空難,卻突然出現(xiàn)了兩個原國民黨特務爭相“邀功”而且說法各異的奇怪現(xiàn)象。顯然,其中一定有假。究竟孰真孰假,還是兩個皆假,從目前兩種說法的傳播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媒體和讀者對“燃油替代說”認可度并不高,因為蔣介石不可能直接密令一個特務干這件事,而且特務對所用非燃料油是什么油也語焉不詳。與之相比,杜吉堂爆料的“磁鐵干擾說”,則因與周恩來的判斷和葉正大的分析相一致,因而流傳甚廣,影響很大。
秦鐵的調查質疑
杜吉堂的驚人爆料公開后,引起了葉正大的高度關注,因為這不僅關系到父輩遇難的真相問題,而且為自己此前的分析判斷提供了有力的佐證。為此,葉正大利用到北京治病的機會,與王若飛、秦邦憲、鄧發(fā)的后人約到一起,說“四八”空難過了這么多年,現(xiàn)在終于水落石出,軍統(tǒng)特務在死前告訴媒體,是他們干的!
秦邦憲之子秦鐵感覺這件事似乎沒有那么簡單,建議還是做一番調查,把事情搞清楚為好。為此,秦鐵等人專門找到當時刊載杜吉堂爆料消息的權威媒體 《新華每日電訊》 報社核實情況,沒想到對方卻告知:該消息不是新華社發(fā)的,因為2006年是“四八”烈士遇難60周年,又適逢葉挺誕辰110周年,所以才在4月8日這一天轉發(fā)了這條消息。隨后,秦鐵等人又去分頭查找這條消息的原始出處,但都沒有找到。此外,秦鐵等人還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杜吉堂”這個關鍵證人,但結果都是查無此人。這使秦鐵對杜吉堂的上述爆料產(chǎn)生懷疑,認為爆料文章漏洞百出,根本不可信:如當時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fā)等人由重慶飛赴延安的消息都是公開的,所謂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刺探到這一重要情報,純屬“無稽之談”;此外,秦鐵還認為,當時駕駛C—47式飛機的是美軍“飛虎隊”成員,國民黨特務恐怕沒有膽量連美國人一起加害!那么,杜吉堂的爆料文章由何而來?恐怕不能排除人為造假的可能:有人看了葉正大的上述回憶和分析文章后,為了提供“四八”空難的所謂確鑿證據(jù),人為制造可能的轟動效應,故意假借國民黨特務之名而編造出一場“歷史”鬧劇。否則,“杜吉堂”怎么可能查無此人?爆料文章也查不到原始出處呢?當然,這也只是一種主觀分析和猜測,純屬一家之言。
其實,在杜吉堂爆料之前,秦鐵已于2005年專門重訪過飛機失事地黑茶山,向當年參與尋找和搜集失事飛機殘骸和烈士遺體遺物的民兵隊長張根兒進行仔細調查。秦鐵在調查中還得知,飛機失事后的4月11日,晉綏軍區(qū)政治部曾派裴周玉前來調查失事原因。當時一致認為,因為延安天氣不好,飛機難以降落,只好返航西安。但由于能見度很低,飛機的導航設備又較差,結果在返航途中迷失方向,誤入黑茶山地區(qū)。為了尋找地面目標,不得不降低飛行高度,從而導致飛機在濃霧中撞山失事。綜合2005年和2006年兩次調查的結果,秦鐵認為,“四八”空難應該是一場“意外”事件。
70多年過去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真憑實據(jù),“四八”空難發(fā)生的原因至今仍然撲朔迷離?,F(xiàn)在看來,雖然屬于“天災”的可能性要大于“人禍”,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人禍”的可能。但愿有一天,“四八”空難無論屬于“天災”還是“人禍”,能夠早日真相大白,以告慰烈士們的在天之靈。
(選自《百年潮》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