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出現(xiàn)之前,坐火車從南京到上海,普快需要六個多小時,慢車則要八小時以上。時間與空間的概念是可以轉(zhuǎn)換的,那時就覺上海相當(dāng)之遙遠,即使到蘇州、無錫,也是出遠門的感覺。道長且阻,去一趟興師動眾的,來去自不能空著手,而彼時的商品流通不暢無形中維護了土特產(chǎn)的存在,帶去或帶回什么,無須像今日的抓耳撓腮。
過去的土特產(chǎn)遠不如現(xiàn)今的講究保裝,或是裸呈,或簡單的包裹因物而設(shè),易于直觀,無須細辨包裝盒上的字而一目了然。于是車廂成為流動的土特產(chǎn)陳列場所,你從哪里上的車,大體上看你手上拎何物便知。民以食為天,土特產(chǎn)的流動當(dāng)然首先見于吃物之上。
從南京上車的自然拎著板鴨。外地人基本不知“桂花鴨”、“鹽水鴨”,那是要吃現(xiàn)做的,不便攜帶,真空包裝尚未出現(xiàn),所以只能是應(yīng)歸入腌臘一類的板鴨。南京制造的鴨們除了得到“咸得要命”的評價之外,名聲上似別無所獲,也是很無奈的事。板鴨之外,那時南京的香肚和咸鴨肫似乎也甚有名,后者在南北貨店或腌臘店里多無包裝,真正的“裸售”,一個挨一個扎成一掛,很有風(fēng)干時的現(xiàn)場感。常有人就這樣拎上火車,故這里那里從行李架上垂下一掛一掛的,頗不鮮見。
比鴨肫更招眼的是無錫的油面筋。油面筋都用篾編的簍子裝,要買就是一簍,當(dāng)然那玩意虛泡個大,一簍也沒多少。簍子都是一樣的形制,菱形而扁,大體上就是簍中物直徑的厚度,油面筋在里面圖案似的平著排開,網(wǎng)眼很大,要之以不掉出為度,里面自然個個分明,燦然如秋天的果實。它的體量大乃是虛張聲勢,拎在手里甚是輕盈,只是有人會買了分送數(shù)人,數(shù)簍在手,不免狼犺。同是無錫特產(chǎn),肉骨頭帶起來就方便得多,此物在滬寧線上帶來帶去最是適宜,—— 因照理當(dāng)為當(dāng)日現(xiàn)做,又只有紙盒的包裝,再遠沒準就壞了,至少是不新鮮。當(dāng)然若是車站所買,新鮮度及質(zhì)量得打點折扣。有個比較講究的朋友常出差上海,有次回程經(jīng)無錫,特地下了車徑奔三鳳橋那家老店,現(xiàn)稱了肉骨頭再趕下一班火車回南京,上海至南京火車票的期限是一天,時間并不緊張,但是再無座位,只能站著了。
有他這么大勁頭的人不多,外地人人地生疏,摸不著門徑,多半還是在車站附近買了土特產(chǎn)完事,好在別物差異也沒那么大。蘇州的鹵汁豆腐干大名鼎鼎卻又惠而不費,路經(jīng)蘇州的人往往也會買上幾盒,五盒或十盒紙繩系扣作一扎,拎著也還方便。一小盒里只有一點點,附兩根牙簽供取食,又有一張油紙墊在下面,防著鹵汁“力透紙背”爛了紙盒。其實火車站所售已是陳貨,蠻不必有這方面的擔(dān)心。
常州的棗泥麻餅也是用紙盒,卻是圓桶形狀,五寸的扁扁麻餅摞一起放在里面,算是可著頭做的帽子。有個朋友不喜此物,罪及它的包裝,給一個“馬桶餅”的諢名,這樣因不合己意就亂加誹謗,我覺得很不公平。麻餅玫瑰豆沙餡,兩面皆芝麻,并非常州獨有,蘇州的也有名,但常州吃上面似乎特產(chǎn)少見其它,這一味也就被我記在了它的名下。
滬寧線上最大的去處是上海,過去到上海的人,重要的事項乃是購物,但似乎與“土特產(chǎn)”的概念無關(guān)。印象深的倒是“洋”味,—— 我說的是奶油蛋糕。其時裱花奶油蛋糕即像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少見,有也不如上海的地道,“十里洋場”則雖經(jīng)文革,仍有“洋”的余緒?!袄洗蠓俊钡哪逃偷案庠诔赃^的人心目中固然不是凡品,對只有耳聞的外地人說來,則更是有“傳說中的”意思。到上海背個“老大房”回來,因此成了不少人的使命。滬寧線上??梢姷窖b蛋糕的大圓盒,而且多半有“老大房”的字樣。以當(dāng)日火車上的擁擠,要將這樣一件須輕拿輕放、觸碰不得的寶物安全提回目的地,并非輕而易舉,比起別的土特產(chǎn),多一分提心吊膽是不免的,而絕大多數(shù)竟都完好無損,足見人的能力都是練出來的。當(dāng)然不幸的事肯定也有,某次去上海,我妹妹千叮嚀萬囑咐,要帶一個“老大房”。照辦了,一路上加意照護,安然無恙,沒想到出站時被人擠了一下,居然脫手,掉在地下。回到家急忙打開來看。還能怎地?—— 面目全非,一塌糊涂。
當(dāng)然,饋贈親友是大端,卻也有自己就先享用起來的時候。上舉種種,板鴨香肚鴨肫,還有油面筋,都是不能即食的,奶油蛋糕完整的一個,也動它不得。其他幾樣,都不妨多買一點,路上就吃將起來。這里面肉骨頭吃起來動靜較大,棗泥麻餅一塊份量也不小,要以鹵汁豆干充當(dāng)車上零食,最是相宜。此物既是小盒包裝,分拆容易,又有嚼頭,故不論南來還是北往,從蘇州站一開出,車箱里就有不少人在座上打開小盒,取牙簽有滋有味吃起來。一時之間,仿佛周圍都彌漫著鹵汁豆腐干特有的那種甜味。
(選自《吃相》/余斌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