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毅
知足常樂,是母親這輩子感悟出來的幸福之道,同時也奠定了母親幸福生活的大半輩子。
“我吃點苦算不了什么”
我母親名叫崔占英,1937年生人,屬牛,今年81歲。她精氣神兒十足,住在我們兄弟倆在村里新蓋的兩層小“別墅”內(nèi),時不時哼唱幾句充滿正能量的革命老歌,翻翻《三字經(jīng)》,天氣好時就到村子附近溜達一圈,生活得有滋有味。回憶過去的日子,她總覺得自己是個有福之人。
母親的娘家在北京市延慶區(qū)上板泉村,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村子位于縣城西北,離大山很近。解放前家里有水澆地十幾畝,有山坡地十幾畝,姥爺還有手藝,經(jīng)常幫別人蓋房子,掙些零錢補貼家用。母親經(jīng)常深有感觸的說“澇了有崗地,旱了有澆地,不旱不澇還有手藝”。
但母親卻偏偏生于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生活在東躲西藏的恐怖之中。敵軍一來,母親趕緊躲在被窩里裝生病,母親的幾個姐姐則把僅剩的幾件衣服裹在腰里坐在炕上不敢出聲。就這樣度日如年,總算盼到解放了,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母親說:“回想在戰(zhàn)爭年代死去的那些小伙伴,我吃的那點苦算不了什么!”
“幫人家就是幫自己”
剛解放時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有文化的婦女就更少。母親讀的那點書連小學一年級都算不上,但在村里卻已經(jīng)很稀缺了。當時村里找不到合適的女干部,她毛遂自薦當上了婦女隊長。白天帶領(lǐng)大伙“學大寨”,晚上還要組織婦女學習。別看母親文化不高,但卻沒給村里人少算過一分。村里那些沒有大名的老太太們,在母親的幫助下都有了寓意幸福的響亮姓名;我奶奶的名字趙淑珍就是母親結(jié)婚后給她起的,奶奶很是滿意。
母親總是說能幫助別人是件幸福的事兒,她一直堅信這個老理。由于母親童年缺少營養(yǎng),個子只有1.5米多一點,有些農(nóng)活干起來很是吃力,但她從沒有因此落在別人后面。
記得有一年初冬,村里的場院著了一場大火,眼瞅著幾個麥垛就要被燒盡。當聽到大隊的廣播,母親幾乎是第一個挑著水趕到現(xiàn)場滅火。也不知來來回回挑了多少桶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撲滅了大火。只見母親全身濕透,分不清是汗水還是井水。只記得那天母親回家就躺下了,晚飯也沒吃。我問她:“您累了不會休息一會兒嗎?少挑一桶水沒人說您?!彼f:“作人要有責任心,那可是咱公家的財產(chǎn)呀!個人累點不算什么,只要能保住咱村的財產(chǎn)就是幸福的。”
母親老早在家中就用上了現(xiàn)在的獎懲機制:看到我們考試得了高分,她會多炒幾個菜,搞個家庭小聚會慶祝一下;每次期末考試前她總要炒上一盤雞蛋為參加考試的孩子們補補腦。1983年我考上了北京農(nóng)學院林學系,母親高興得合不攏嘴,總是不由自主地和別人說起:“現(xiàn)在政策好了,兒子有機會上大學了,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母親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和匠心獨具的教導,不但影響了我,也影響到她的孫子輩。去年我兒子如愿以償考上研究生,給母親帶來不少的歡樂。
母親還是種地的一把好手,尤其種子撒得均勻。分田到戶后左鄰右舍種地都請她幫助,不管自家多忙,她從未拒絕過??粗鴦e人家的莊稼長得苗齊桿壯,母親感到很幸福。她是個好心人,看見別人困難總要幫一把。母親只讀過《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卻能說出一些很有哲理的話來。
一次一個外地人急著要破兩百元零錢,母親看他著急的樣子就說我們家賣菜有些零錢,我給你破吧。她從柜子里拿出零錢交給外地人,外地人數(shù)也不數(shù)就拿走了。她覺得有點不對勁,就讓鄰居給看看錢的真假,結(jié)果有一張百元票是假錢。那需要她買多少菜才能掙回來呀!鄰居們說母親不應(yīng)該幫不熟悉的人,她卻說:“幫人家就是幫自己,吃虧是福?!彼倫郯巡蝗缫獾氖峦锰幭搿KUf:“常為善,福未至,禍已遠去;常為惡,禍未至,福必遠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由他去吧。興許那個外地人也不是惡意的,要是惡意的還不把我家柜子里的錢都拿跑了,我一個老太太想攔也攔不住。幫人沒有錯,能幫人就是一種幸福?!?/p>
“我真是有福之人”
母親屬牛,性格中也帶有牛的吃苦耐勞的堅韌勁。我們兄弟姐妹說她是奶牛,吃的最差卻奉獻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她卻說自己是蠟燭,愿意燃燒自己,給子女們照亮。母親養(yǎng)活了4個孩子,生活壓力可想而知。每天都是第一個起床,最晚一個休息。怕我們吃不飽,一直是最后一個吃飯,有時孩子們把飯搶光了,她只好胡亂對付幾口。好不容易把兒女們養(yǎng)大成家立業(yè)了,可母親還是放心不下。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哥倆前后腳在縣城買房子,母親沒有存款,只好向親朋好友借了8000元。在那個年代,8000元對農(nóng)村來說可算得上是天文數(shù)字了。看到兒子又要養(yǎng)孩子,又要還欠款,母親硬是用種糧、種菜、種瓜的收入還了這些欠款。
進入新世紀,趕上黨的好政策,給病退的父親補發(fā)了一筆工資,母親終于有了存款。可就在這時,大閨女要續(xù)工齡,二閨女要翻蓋房子??吹脚畠簜兂蠲疾徽沟臉幼?,母親從箱底取出僅有的3萬元存款送給兩個女兒。
幾十年過去了,母親的4個孩子總算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不時給母親買些點心、水果,母親卻總是轉(zhuǎn)手讓孫子、孫女吃掉。我們總勸他,歲數(shù)大了應(yīng)該想吃點什么就吃點什么,不要虧著自己。她總說:“吃喝現(xiàn)在不是個事,你們到我這個年紀也一樣?!彼@輩子最大的追求是盼著孩子們有出息。
母親常常自豪地說,自己現(xiàn)在也有工資了,是共產(chǎn)黨發(fā)的,從當初的280多元已經(jīng)長到600多元了。除了這些收入,母親說還有政府給的土地補償款和水庫移民補貼款,加起來每年有1萬多元。兒女給她錢時她總說:“政府給我的錢足夠我花了,現(xiàn)在我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有福之人了。”你們干好自己的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
希冀母親笑口常開,哼著革命歌曲,永遠陪伴著我們兄弟姐妹。我為母親點贊、喝彩。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