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元文》第1-10冊(cè)收20人所作題畫文236篇。若以此推算,《全元文》中的題畫文作品大概會(huì)有1500篇。題詩(shī)于畫的活動(dòng)在元代形成了風(fēng)氣,成為元代一種文學(xué)史現(xiàn)象。元文亦然。此外,文人雅集的興盛體現(xiàn)了宋元以后文人群體的逐漸形成。作為古代散文題材的審美類型和中國(guó)題畫文學(xué)的重要一環(huán),元代的題畫文非常值得學(xué)術(shù)界加大投入,多向研究。
關(guān)鍵詞:元代;散文;《全元文》;題畫;敘錄
1 研究問題的提出和題畫文概念界定
近20年來,學(xué)術(shù)界對(duì)元代文學(xué)的研究日益深入[1],但散文駢文和詩(shī)詞曲以外的韻文研究仍然是元代文學(xué)研究中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就《全元文》的研究而言,目前還不過百種①。就元代的題畫文學(xué)研究而論,題畫文也是少被注意的交叉領(lǐng)域。孫小力《元明題畫詩(shī)文初探——兼及“詩(shī)畫合一”形式的現(xiàn)代繼承》(《上海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05年第1期)華文玉《元代題畫詩(shī)文研究》(上海大學(xué)2005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王曉麗《三吳文人畫題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huì)科學(xué)研究一般項(xiàng)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可算是較早談到元代題畫文的研究成果,其余幾乎都集中在詩(shī)歌領(lǐng)域②。
元文是古文在宋末衰弊之后的一次振興,《全元文》是元代文學(xué)研究基石。那么,對(duì)于《全元文》中題畫作品的全面梳理,就更成為一個(gè)元文學(xué)術(shù)研究的新空間。
所謂“題畫文”,這里大致包含四層意思:一是在作品的體裁形式方面,既包括散文,也包括駢文,還包括賦贊;二是在作品的題材內(nèi)容方面,指的是以美術(shù)作品為吟詠對(duì)象的散文,既包括題畫文,也應(yīng)包括造像文和圖志文;三是在作品的題詠類型方面,除了指題在畫上的文外,還可包括跋畫文詠畫文和論畫文等脫離畫面獨(dú)立存在的文;四是雖然有些題跋是畫外之作,不屬于傳統(tǒng)中國(guó)畫的題款或題跋范疇,但無疑是對(duì)繪畫藝術(shù)的品評(píng)與鑒賞,對(duì)繪畫藝術(shù)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dòng)作用[2]。元代是中國(guó)文人畫的高峰期,元代題畫文題材豐富內(nèi)容多樣,真正題在畫上的作品可謂空前,因?yàn)樗未暗念}畫大都屬于詠畫。
《全元文》承接金代和南宋,是北京師范大學(xué)古籍所李修生教授主編的大型斷代歷史文獻(xiàn)總集[3],旨在收集有元一代之漢文單篇散文散文駢文和詩(shī)詞曲以外的韻文,共60冊(cè),1880卷,33728篇。盡管《全元文補(bǔ)編》編纂工作業(yè)已基本完成,因未見公開出版,本文還是以《全元文》為梳理范圍,結(jié)合學(xué)界研究成果,輔以《全元文索引》(鳳凰出版社2005年12月)統(tǒng)計(jì),僅《全元文》第1—10冊(cè)就有20位作者寫了236篇題畫文,下面分別述之。
2 《全元文》第1-5冊(cè)中的題畫文
釋行秀(1166—1246),號(hào)萬松野老,金河中府解州解縣(今山西運(yùn)城西南)人,俗姓蔡,著有《釋氏新聞》等三種。今北京西四所存寓松老人塔,即為其建?!度摹肥掌湮娜?,《圓通大師像贊》(二/1/24,數(shù)字分別為《全元文》的卷數(shù)冊(cè)數(shù)頁(yè)碼,下同)為其三:“德譽(yù)燔沈,靈骨鏗金。訥于言而敏于行,璞其貌而玉其心。敕選提封于國(guó)寺,天資飽練于禪林。子徒知寒蟬將蛻,尚裊余音。吾以為升圓通之堂者,稽古依然接武于方今?!贝藶椤度摹返谝黄}畫文,屬?gòu)V義題畫文,是詠贊人像的韻文。若無此文,圓通大師恐難為后人所知。
李俊民《澤州圖記》(三/1/49)則屬圖志文,另一篇《李德方畫十王糾疏》(五/1/100)是題畫文。
元代大家元好問(1190—1257),作有9篇題畫文,《南湖先生雪景乘騾圖詩(shī)序》(一九/1/293)云:“南湖先生,原武人。年二十許時(shí),曾以鄉(xiāng)賦雨魁鄭州……嘗雪中騎青騾,行京水道中。作長(zhǎng)詩(shī),卒章有‘安得西都畫史吮筆出新意,寫作南湖老子雪景乘騾圖之句。其子文煒,北渡后來東平,始以先生之意追畫此圖,求仆賦持。文煒質(zhì)直好義,讀書作文有聲時(shí)輩中。觀靚其子可以想見先生之為人。故為道其事,并以致懷資之思?!弊掷镄虚g,洋溢著文人間惺惺相惜的情感。另外8篇為畫贊文:《手植檜圣像贊》(二六/1/432)《老人星贊》(二六/1/432)《《范文正公真贊》(二六/1/433)《趙閑閑真贊二首》(二六/1/433)《范鍊師真贊》(二六/1/435)《寫真自贊》(二六/1/435)《介山馬卿云漢為仲晦甫寫真燕坐蕭然六籍在旁目日讀經(jīng)圖欣然有會(huì)于予心者為作贊云》(二六/1/436)《張幾道鍊師真贊》(二六/1/436)。
李庭6篇:《嵩陽(yáng)歸隱圖序》(五三/2/122))《林泉?dú)w隱圖序》(五三/2/123)《王尊師泛霞圖序》(五三/2/124)《二老談玄圖序》(五三/2/125)《藥郎中母寫真贊》(五四/2/150)《晉陶處士畫像贊》(五四/2/151)。王磐1篇:《魯齋先生畫像贊》(六一/2/259)。劉祁1篇:《虛靜真人像贊》(六三/2/344)。杜仁杰2篇:《虛靜真人像贊》(六五/2/376)《題天倪子像》(六五/2/376)。劉祁和杜仁杰同贊虛靜真人。
王義山5篇:《丁氏八南圖跋》(八二/3/133)《黃草塘移居圖跋》(八二/3/134)《宗人礪鄉(xiāng)始祖王彥方逸行圖跋》(八二/3/139)《龍畫贊》(八五/3/165)《虎畫贊》(八五/3/165)。舒岳祥1篇:《跋陳茝自畫梅作詩(shī)》(九○/3/245)。
郝經(jīng)5篇:《靜華君墨竹賦》(一二○/4/56)《先天圖贊并序》(一三二/4/369)《大禹泣囚圖贊》(一三二/4/371)《元遺山真贊》(一三二/4/372)《王良臣真贊》(一三二/4/372)。
龔開6篇:《宋江三十六贊序》(一三九/5/71)《題為韓蘄王孫亦顏?zhàn)髑鍥鼍邮繄D》(一三九/5/73)《天馬圖跋》(一三九/5/73)《人馬圖跋》(一三九/5/74)《中山出游圖跋》(一三九/5/7)《宋江三十六贊》(一三九/5/75)。
胡祗遹15篇:《題晦庵易卦橫圖》(一四九/5/278)《題梵隆述古圖》(一四九/5/278)《跋仲謀提刑家訓(xùn)圖》(一四九/5/27)《跋畫馬圖》(一四九/5/285)《跋陽(yáng)關(guān)圖》(一四九/5/286)《跋謫仙泛舟圖》(一四九/5/286)《跋杜莘老畫赤壁圖》(一四九/5/287)《跋李伯時(shí)孝經(jīng)圖》(一四九/5/287)《跋賀真畫》(一四九/5/287)《又跋賀真畫》(一四九/5/288)《跋姚安仁畫山水卷》(一四九/5/288)《跋界畫畫語(yǔ)》(一四九/5/288)《寧晉王氏本支圖記》(一五三/5/364)《東坡贊》(一五四/5/386)《王西溪畫贊》(一五四/5/386),其《東坡贊》曰:“此畫極高,蓋臨李龍眠之寫真也。東坡之文章志略,具在方冊(cè),后世可得而見。高風(fēng)絕塵之資不可得,而髣髴得見此像,亦足以起敬起慕,登英氟氣而洗凡鄙。仁卿當(dāng)寶藏之。胡某盥手書?!?/p>
以上11人53篇題畫文:元好問9篇,李庭龔開各6篇,王義山郝經(jīng)各5篇,李俊民杜仁杰各2篇,釋行秀劉祁各1篇。
3 《全元文》第6-10冊(cè)中的題畫文
王惲(1227—1304),字仲謀,號(hào)秋澗,衛(wèi)州汲縣(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人,元初重臣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元史》卷167有傳。師承元好問,《四部叢刊》集部收有《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學(xué)術(shù)界對(duì)王惲研究比較重視①?!度摹酚衅漕}畫文77篇,是元代留下題畫文作品較多的作者。
《畫記》(一七○/6/68)《汲郡圖志引》(一七四/6/156)《南鄘王氏家譜圖敘》(一七四/6/158)《書畫目錄序》(一七四/6/163)《宋東溪墨梅圖引》(一七四/6/168)《天德柴氏悅親圖詩(shī)卷序》(一七五/6/188)《總管范君和林遠(yuǎn)行圖詩(shī)序》(一七六/6/194)《西溪趙君畫隱小序》(一七六/6/212)《書太極圖后》(一七七/6/223)《畫虎》(一七七/6/246)《王氏冬藏圖說》(一七九/6/301)《二馬圖說》(一七九/6/311)《老人星贊》(一九九/6/654)《先君思淵子畫像贊》(一九九/6/654)《王內(nèi)翰寫真贊》(一九九/6/655)《鮮于純叔寫真贊》(一九九/6/656)《桑泉老人畫像贊》(一九九/6/656)《范文公畫像贊》(一九九/6/656)《乖崖公真贊》(一九九/6/657)《呂仙翁真贊》(一九九/6/657)《駮華驄圖贊并序》(一九九/6/658)《填星神像贊》(一九九/6/658)《鐘氏先世畫像贊》(二○○/6/666)《趙曹州畫像贊》(二○○/6/667)《九公子畫像贊》(二○○/6/667)《西溪真贊》(二○○/6/671)《雪堂普仁真贊》(二○○/6/671)《中書左丞許公真贊》(二○○/6/672)《醫(yī)學(xué)教授趙公仲康真贊》(二○○/6/672)《手植夏禹像贊并序》(二○○/6/673)《田仲德先生畫像》(二○○/6/674)《柏溪主人張仲和真贊》(二○○6674)《趙瓠瓜寫真贊》(二○○/6/674)《耋杖圖贊》(二○○/6/675)《趙征士畫贊》(二○○/6/676)《故金滎陽(yáng)令傅輔之畫像贊》(二○○/6/676)《韓御史畫像趲》(二○○/6/677)《劉巨川簽事真贊》(二○○/6/678)《黃洛老人畫像贊》(二○○/6/679)《管幼安濯足圖贊并序》(二○○/6/680)《四子問孝圖贊》(二○○/6/681)《梁太師王彥章畫像贊》(二○○/6/682)《劉珍母王氏真贊》(二○○/6/683)《重華鼓琴圖贊》(二○○/6/683)《故處分士牛了齋真贊》(二○○/6/683)《故翰林應(yīng)奉陶珉溪真贊》(二○○/6/683)《蛻齋劉先生真贊》(二○○/6/685)《宣圣小影后跋語(yǔ)》(二○四/6/775)《跋周處府君斬蛟圖后》(二○四/6/776)《跋貫休比丘像》(二○四/6/776)《跋陶縝生菜圖》(二○四/6/777)《跋范中立茂林秋晚圖》(二○四/6/777)《題王生臨道子橫吹等圖后》(二○四/6/778)《跋馬氏家譜圖后》(二○四/6/778)《絳州后園圖題名》(二○四/6/779)《跋秦得真墨軸后》(二○四/6/780)《跋唐忠祚柘條白頭翁圖》(二○四/6/781)《跋楊息軒江灣漁樂圖》(二○四/6/781)《跋甫田圖后》(二○四/6/782)《題丙博陽(yáng)間牛圖后王惲二○四/6/783)《題王郎中國(guó)范所藏唐翰林供奉畫玄宗幸蜀圖》(二○四/6/784)《跋黃華題郭壽卿雙溪圖》(二○四/6/784)《跋唐韋皐畫像》(二○四/6/788)《題時(shí)苗留犢圖》(二○五/6/794)《題自畫歸去來后》(二○五/6/794)《跋楊補(bǔ)之墨梅后》(二○五/6/796)《昭陵六駿圖后序》(二○五/6/797)《書南麓珍翰圖》(二○五/6/799)《跋黃華煙江歸艇圖》(二○五/6/799)《漢文翁講室畫像》(二○五/6/804)《跋郭熙山水巨軸》(二○五/6/809)《題漢使任少公招李陵歸漢圖后》(二○六/6/820)《跋南蠻朝貢圖》(二○六/6/820)《跋趙大年畫王摩詰詩(shī)意》(二○六/6/822)《明皇驪山宮避暑圖》(二○六/6/823)《題李龍眠畫班昭女孝經(jīng)圖后》(二○六/6/824)《跋黃華先生墨戲》(二○六/6/825)《跋漁人鷸蚌圖》(二○六/6/826)《跋馬融臥吹圖》(二○六/6/830)《夷門圖后語(yǔ)》(二○六/6/831),《跋楊補(bǔ)之墨梅后》云:“花光梅,在前宋為第一,賞之者至有‘買舡來住之語(yǔ)。及補(bǔ)之一出,變苦硬為秀潤(rùn),曾觀《春風(fēng)》《雪溪》二圖者,乃知予言為不妄。”
方回2篇:《山水圖賦》(二○七/7/5)《稽古圖序》(二一二/7/95),其《山水圖賦》寫得波瀾壯闊。
牟巘(1227—1311)39篇題畫文:《題淵明圖》(二三七/7/600)《題松苗圖》(二三七/7/601)《題仙人樓居圖》(二三七/7/601)《題趙主簿遺像》(二三七/7/602)《題三高圖》(二三八/7/621)《跋捕魚圖》(二三八/7/621)《題凌波圖》(二三八/7/625)《題向氏山居圖》(二三八/7/625)《題畢良佐山水圖》(二三八/7/626)《書蔡琰歸漢圖》(二三八/7/627)《擊磬圖》(二三八/7/628)《題俞子清侍郎畫》(二三八/7/630)《題秋江曉渡圖》(二三八/7/631)《跋趙元輔駿馬圖》(二三八/7/632)《題元吉猿圖》(二三八/7/633)《題李伯時(shí)雜畫》(二三八/7/634)《跋意山圖》(二三八/7/635)《題牧牛圖》(二三八/7/636)《題淵明圖》(二三八/7/637)《書蘭亭修禊圖》(二三八/7/638)《題百牛圖》(二三八/7/638)《題古木老柳圖》(二三八/7/639)《題鼠嚙瓜圖》(二三八/7/639)《題牧羊圖》(二三八/7/639)《題元吉二獐圖》(二三八/7/639)《題細(xì)竹圖》(二三八/7/640)《題三仙圖》(二三八/7/640)《題施東皋南園圖后》(二三八/7/643)《張季宜像》(二三九/7/648)《孟集虛像》(二三九/7/648)《漁父聽琴圖》(二三九/7/648)《石上道士閱經(jīng)圖》(二三九/7/649)《謝竹所歲寒圖》(二三九/7/649)《畫竹》(二三九/7/650)《畫梅》(二三九/7/650)《放鶴圖》(二三九/7/650)《有翅天馬圖》(二三九/7/651)《四虎圖》(二三九/7/651)《畫貓》(二三九/7/652),其兩題《淵明圖》值得關(guān)注①。
何夢(mèng)桂12篇:《題線縣尹孝經(jīng)古畫圖》(二五○/8/135)《徐主簿仲修老子畫像贊》(二五三/8/179)《石崖姪孫寫神求贊》(二五三/8/180)《壽星畫像贊》(二五三/8/180)《富山方表叔求寫神贊》(二五三/8/181)《蛟峰先生畫像贊》(二五三/8/181)《林子敬寫神贊》(二五三/8/181)《明叟髯弟寫真贊》(二五三/8/182)《毅齋畫像贊》(二五三/8/182)《寫神自贊》(二五三/8/182)《宴友代寶府判全器倆圖》(二五三/8/200)《五典分屬圖》(二五三/8/202)。黃仲元1篇:《春臺(tái)易圖序》(二五八/8/313)。魏初15篇:《曾祖母真贊二六六/8/476)《祖母夫人真贊并序》(二六六/8/476)《祖父殿試真贊》(二六六/8/477)《祖母真贊》(二六六/8/468)《高祖父定遠(yuǎn)真贊》(二六六/8/478)《高祖母真贊》(二六六/8/478)《曾祖父署令真贊》(二六六/8/478)《西軒王先生真贊并序》(二六六/8/479)《平章廉公真贊并序》(二六六/8/479)《西溪王公真贊并序》(二六六/8/480)《同知趙公真贊》(二六六/8/480)《師易馬丈真贊》(二六六/8/481)《王隱君真贊》(二六六/8/481)《燕居傳道圖贊》(二六六/8/481)《庸齋薛先生畫贊》(二六六/8/482)。劉辰翁9篇:《秋風(fēng)圖序》(二七○/8/565)《臨江軍閤皁山玉像閣記》(二七二/8/596)《至圣像贊四則》(二七九/8/737)《老子像贊》(二七九/8/737)《病維摩贊》(二七九/8/738)《莊子像贊》(二七九/8/738)《古心文山贊》(二七九/8/738)《滕玉霄贊》(二七九/8/739)《文文山先生像贊》(二七九/8/739)。
鄧剡《贊文天祥像》(二八四/9/4)云:“目煌煌兮疏星曉寒,氣英英兮晴雷殷山。頭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嗚呼!孰謂斯人不在世間?!?/p>
姚燧3篇:《無名人真贊》(三○七/9/478)《太傅楚公像贊》(三○七/9/479)《先圣像贊》(三○七/9/479)。
劉壎26篇:《畫梅跋》(三四六/10/328)《題趙大年小景》(三四六/10/329)《題楊妃齒痛圖》(三四六/10/330)《題懶繡圖》(三四六/10/330)《題盜馬圖》(三四六/10/334)《再題盜馬圖》(三四六/10/335)《跋王清觀所畫姚玉像并詞》(三四六/10/336)《跋王清觀題洞賓醉桃源像》(三四六/10/336)《跋戴崧?!罚ㄈ牧?10/338)《梅湖道人墨梅跋》(三四六/10/345)《題范蠡泛湖圖》(三四六/10/345)《題淵明灑酒圖》(三四六/10/347)《蜀江圖跋》(三四六/10/348)《前朝遺像贊》(三四九/10/388)《自贊》(三四九/10/389)《又自贊》(三四九/10/389)《故人真贊》(三四九/10/389)《谿隱圖贊》(三四九/10/390)《巴山龍贊》(三四九/10/390)《四禽贊》(三四九/10/391)《啞子觀音贊》(三四九/10/392)《渡海羅漢贊》(三四九/10/392)《又贊渡海羅漢》(三四九/10/392)《掃心圖贊有引》(三四九/10/39)《朱光祿陰德圖贊有引》(三四九/10/394)《河西憲使壽容贊》(三四九/10/395)。
以上9人183篇題畫文:王惲77篇,牟巘39篇,劉壎26篇,魏初15篇,何夢(mèng)桂12篇,劉辰翁9篇,姚燧3篇,黃仲元鄧剡各1篇。
《全元文》第1-10冊(cè)題畫文236篇(20人所寫)。若以此推算,《全元文》中的題畫文作品,大概會(huì)有1500篇左右。題詩(shī)于畫是宋以來詩(shī)人的一種藝術(shù)活動(dòng),這種活動(dòng)在元代形成了風(fēng)氣,于是成為元代一種文學(xué)史現(xiàn)象[4],元文亦然。此外,文人雅集的興盛表征著宋元以后文人群體的逐漸形成,群體內(nèi)部越來越具有同質(zhì)化的趨向,這些條件都促使文人畫成為這一時(shí)期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繪畫樣式[5]。作為古代散文題材特殊的審美類型和中國(guó)題畫文學(xué)的重要一環(huán),元代題畫文非常值得學(xué)術(shù)界加大投入,多向研究。限于論文篇幅,《全元文》第11—60冊(cè)中的題畫文,請(qǐng)容另文依次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邱江寧,唐云芝.近十年元代詩(shī)文研究述要[J].江蘇社會(huì)科學(xué),2015(5):185-191.
[2]苗貴松.唐代題畫文述略[J].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3(10):52-58.
[3]李修生.全元文(凡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4]查洪德.元代詩(shī)壇的題畫之風(fēng)[J].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14(1):35-41+59.
[5]王進(jìn).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書畫活動(dòng)研究[D].北京:中國(guó)藝術(shù)研究院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