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欣 林虹 馮志桃
【摘要】伴隨新課改深入實施,我國中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使得英語教科書文化功能日益凸顯。本文立足于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通過對教材中中西文化的展示方式、形式及內(nèi)容設置等方面的分析,進而在教材內(nèi)容的編寫和教師教學手段兩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教版教材;中西文化;對比分析
【作者簡介】陳碧欣,林虹,馮志桃,王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
一、前言
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外,還必須滲透文化意識。但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容易忽視中西文化和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理解英語學習的深層內(nèi)涵和提升語言交際能力,最后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后果。在英語新課程改革中,加強初中英語教材中西文化對比研究,合理地設置和滲透文化內(nèi)容,將有助于學生跨文化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文化作為語言的精神內(nèi)核,能有效地促進不同語言群體進行深度交流與溝通。文化作為日常交際的載體,對語言族群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年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進行初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若能深化對文化理解與認知,充分把握英語國家文化,將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英語語言思維模式,樹立文化對比意識,拓展知識視野,提升英語語言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初中英語教學與中西文化對比的必要性
中西方在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團體中形成各自穩(wěn)定的價值體系、道德標準、社交禮儀和思維方式等文化體系,二者在不同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在不同語言學習過程中,這種文化差異也會對語言學習和交際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文化多以含蓄謙虛為主,語言交際中多用謙詞與敬詞,而西方文化多以開放和自我為主,語言交際中多贊美與自我表現(xiàn)。而某些特定的詞語,中西方的使用對象與感情色彩也有差異,比如“愛人”,漢語中表示自己的配偶或戀人,而英文中對應的“l(fā)over”則表示非正當關系的“情人”。因此語言習慣和詞匯的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圍等文化差異也應當成為跨語言交際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文化因素是滲透在語言中的活化石,反映使用該語言的社會團體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文化內(nèi)容在后天的語言習得中可以潛移默化地獲得。語言以文化為載體,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無法割裂,二者緊密相連。文化教學必然作為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在語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跨地區(qū)國際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為英語交際服務。因此,為了提升語言交際的有效性,英語教學不能僅僅依靠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和技能教學,還必須將文化教學滲透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應當在英語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之中傳遞更深刻的人文知識內(nèi)涵,強化英語教育的文化功能。雖然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有研究學者意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多將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與文化導入混為一談,在英語文化導入的過程中完全割裂了本土文化與英語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對比,導致語言文化差異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形成巨大的的理解和表達偏差。因此要想強化語言學習效率,必須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加強中西語言文化對比。
三、初中人教版英語教材的中西文化內(nèi)容對比
著名語言學家克拉姆斯基提出:“語言教學即文化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作為重要的教學載體,其中所滲透的文化因素成為文化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學生在日常聽、說、讀、寫等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輸入有效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還要不斷積累文化知識,從而更好地加深其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力,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性。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針對中學生提出了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要求和目標。立足初中英語教材,可以將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意識大致分為: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8個方面,在中西文化對比的過程中文化所包含的對象大致包含了中國文化、英美文化和世界其他國家文化等。
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中西文化對比在不同階段著重體現(xiàn)在不同板塊。在七年級英語教材中,根據(jù)不同的課程板塊設置,文化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不同的簡單日常口語表達中,其中主要包含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傳統(tǒng)習俗和生活方式等知識內(nèi)容。比如七年級英語教材中,會關注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日常愛好(食物、興趣愛好、課程)、生活方式(天氣、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交通出行)等,比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中,從家庭成員介紹即可體現(xiàn)出中西文化的中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差異。比如Sister在英語中包含了姐姐和妹妹的意思,而漢語則有明顯的詞匯區(qū)別,而其他的比如Brother、Grandma、Grandpa、niece、cousin、uncle等詞匯也更能將這種文化差異呈現(xiàn)出來。中國的親屬稱謂方式非常復雜而細致,而西方文化則比較籠統(tǒng),這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儀中對于親屬關系和人倫關系的重視,因此將其細化到各種不同層次,而西方文化崇尚平等和自由,對這種親屬禮儀則略顯淡薄。這種文化差異容易造成學生理解和表達上的偏差。
在八年級英語教材中,把中西文化對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方面。八年級教材涉及到不同的地理文化知識的介紹,比如“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課文中介紹了中國的Beijing/Tianan men Square/ The Palace Museum/Hutong等,而介紹Malaysia時,介紹了Malaysian yellow noodles/Georgetown/Weld Quary/paragliding等。在“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課文中,介紹不同國家人們對文化藝術的不同的偏好(Talk about preferences)。在短文閱讀的課程板塊“Whos got talent?”中介紹了不同國家的主要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和觀眾群體。從American Idol/Americas Got Talent與中國的Chinese Got Talent兩個節(jié)目對比中,幫助學生更準確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在“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課文中,也更多地將街道進行中西文化對比,再如美國的卡通MIckey Mouse/Walt Disney與中國的Chinese Story Mulan(花木蘭)進行對比等。這些典型的中西歷史地理和風俗文化的對比會讓學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多樣性,加深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最終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產(chǎn)生重要影響。
雖然不同文化中蘊涵語言共性,但同時也形成巨大的語言差異,然而共性的存在并不能取代差異。影響順暢交流的往往正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語言習慣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思維方法的不同,在語言中表現(xiàn)也不同,在交際文化上差異更加明顯。比如在初中英語人教版教材中,“How old are you?”在中國是日常交際用語,但是在英美人日常生活中,年齡是屬于個人隱私的問題。因此,在英語初中人教版教材中需設置文化對比內(nèi)容,系統(tǒng)的、由淺入深的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客觀地進行中西方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對比。
四、教材編寫和教師授課方面的建議
新課程背景下既要豐富英語教材的語言形式、增加學生語言技能,還應有效地將文化知識滲透其中。從教材內(nèi)容的設置來看:首先,英語教材作為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編者應當有意識地滲透和改進文化內(nèi)容,有效引導學生用理性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文化差異,樹立健全的文化價值體系。其次,教材內(nèi)容應當有助于拓展學生文化視野,設計出本族文化、英美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豐富內(nèi)容,提升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及鑒別能力。在教材編寫中,可以考慮在每單元設置專門的文化板塊,由淺入深、系統(tǒng)地介紹西方文化。在教師教學方面,教師應當正確地把握教材與課程標準的聯(lián)系,提升自身的國際視野和文化素質,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合理優(yōu)選教材中的文化內(nèi)容,并加以調(diào)整和補充,游刃有余地安排好自我教學活動,并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本族語言文化與英語語言文化的異同,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判斷力。
參考文獻:
[1]艾慧.英語教材中的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黃倩倩.回顧外國文化在舊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呈現(xiàn)[J].教育教學論壇,2013(21):165-166.
[3]徐娟.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1):310-311.
[4]付純,肖利蓉.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J].華夏教師,2017(08):52-53.
[5]王淑霞.文化品格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 6 An Accidental Invention為例[J].英語教師,2017,17(17):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