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于力 郭立亞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715)
本文通過結合目前俱樂部對學員腳步移動能力的練習方法和教學現狀整理出了“軟梯訓練”訓練方法,并且我們在軟梯訓練對網球步法移動能力提高的實驗研究中發(fā)現,它對于提升學員們學習腳步移動能力的積極性和增加他們對于網球腳步移動的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這對于目前國內大多數網球俱樂部的網球教學起到直觀確切的借鑒作用,同樣,對于發(fā)展國家網球運動與提高網球技術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
西南大學網球公體課學生共18名為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數據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
軟梯訓練實驗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提高學員網球步法的移動能力,而提升他們移動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他們的運動速度,因此提升學員們本身的移動速度是很關鍵的,而六點折返跑不僅有向前移動還有雙腳左右移動的運動,因此六點折返跑不但對于檢測學員們實驗前后的移動速度很有成效,還能一定程度上對學員們的靈活性進行檢測,所以我們對于他們六點折返跑的運動成績進行了調查分析。
表1: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六點折返跑的速度對比(N=18)
根據上表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六點折返跑的速度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分別是34.28±2.17秒和34.25±2.19秒,兩組的成績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差距,而且在分組的時候兩組學生也是均分,不存在額外的因素對實驗產生影響,但是在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的六點折返跑速度對比成績卻分別是30.14±1.63秒和32.24±1.08秒,已經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出現了明顯的差距,實驗組的學員的運動速度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而這對于他們在網球腳步移動能力的訓練中會起著很大的作用。
對于網球運動員來說,移動速度是保持他們自身靈活的必要條件,但這并不是說在網球比賽中運動員只需要不斷的進行快速移動就能接到每一個球的,跳躍能力也是一個網球運動員技術高低的重要表現,嚴格來說,跳躍也屬于網球步法移動能力的一種。而十字象限跳指的是讓學員連續(xù)不斷的向不同的方向進行跳躍,而且每次跳躍都要是一個正向或側向的跳躍加一個斜方向的跳躍,這種測試的方法不但對學員的跳躍能力有一個直觀的展示,對他們不同方向的反應能力也有一定的測試效果,下列表格是實驗前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十字象限跳成績結果的對比與分析。
表2: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十字象限跳的成績對比(N=18)
根據上表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十字象限跳的成績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十字象限跳成績分別是6.17±0.14秒和6.15±0.13秒,證明兩組學員在實驗前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差異,并且可以保證兩組除了實驗方法不同沒有什么其他差異性,但是在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員在十字象限跳的成績卻分別是5.88±0.12秒和6.01±0.13秒,在此就已經可以看出兩組成績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
軟梯訓練中的十字象限跳是測試學員們快速連續(xù)不斷不同方向起跳能力的測試,但是在網球運動中運動員往往需要奔跑中向著各個方向進行跳躍來攔截網球或者增加對球的抽打力度,因此加大對每一個方向的跳躍能力是很有必要性的,而六邊形跳就是一種對學生從不同方向進行快速跳躍能力的測驗方法,分別是對正前、正后、左前、左后、右前、右后進行跳躍,而下表就是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六邊形跳的成績對比表。
表3: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六邊形跳的成績對比(N=18)
根據上表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們六邊形跳的成績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六邊形跳成績分別是13.17±0.24秒和13.15±0.23秒,證明兩組學員在實驗前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差異,并且可以保證兩組除了實驗方法不同沒有什么其他差異性,但是在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員在六邊形跳的成績卻分別是12.88±0.21秒和12.04±0.28秒,在此就已經可以看出兩組成績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
2.4.1、“軟梯訓練”前后學生正手擊球效果對比分析
軟梯訓練對于網球運動員的腳步移動訓練其實就是都他們速度、耐力、跳躍和反應能力的一種集體訓練方式,但是對于網球運動來說無論個人身體的綜合實力有多么強大,技術的高超以及比賽的得分才是重中之重,而在比賽中對手永遠不會把球達到你自己的位置,也不會滿足你自己所希望的位置,往往是需要你自己不斷的跑動來尋找最合適的反擊位置,而這對于網球運動員的腳步移動能力就顯得很有必要了,而這也是軟梯訓練實驗的根本目的之一,反過來來說實驗組運動員的擊球效果也是測驗軟梯訓練成果的一種表現方式,為此我們便對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正手擊球的效果進行了調查分析。
表4: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正手擊球有效個數(N=18)
表5: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正手擊球有效個數(N=18)
根據上表數據我們就可以得知,在進行軟梯訓練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正手擊球在相同個數下,有效的正手擊球個數也是大體相同,而在實期間兩組除卻實驗內容不同兩組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沒有其他影響實驗準確性的外界因素,但是在進行軟體訓練后,實驗組的學員正手擊球的有效率由50.8%上升到了63.3%,而對照組的學員正手擊球的有效率只在51.7%上升到了55.8%,相對來說,實驗組的學員提升程度要遠遠大于對照組的學員,由此可以看出軟梯訓練對學員身體素質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影響他們網球技術水平的提升,畢竟在網球比賽中對手擊球的落點完全是隨機的,運動員只有盡量快速跑到落球點找到自己最好的擊球位置,才能大大的提升自己的擊球有效率減少自己的失誤次數,而如果身體素質一般,腳步移動速度不夠快,就很難到達最好的擊球位置,多少會對自身的擊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會給對手更大的反擊機會,以及增加自身的擊球失誤率,對比賽場區(qū)中的節(jié)奏也很難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2.4.2、“軟梯訓練”前后學生反手擊球效果對比分析
表6: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反手擊球有效個數(N=18)
表7: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反手擊球有效個數(N=18)
正手擊打屬于網球運動員在網球實戰(zhàn)比賽中最常用到的技巧,而反手擊打也和正手擊打屬于類似技巧,只不過反手擊打相對于正手擊打更難一些,但是不得不說反手擊打的運用效果也和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系,而我們因此也對軟梯訓練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反手擊球的效果進行了調查分析。
根據上表數據我們可以得知,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反手擊打有效率個數相對于正手擊球個數來說要少的多,但是實驗組和對照組卻沒有什么太大的差異性,實驗期間也保證了最大程度上的相似,不存在外界環(huán)境引起的差異性,但是在實驗后實驗組的反手擊球有效率相對于對照組卻有了很大的提升,盡管相對于正手擊球來說提升幅度較小,但這也和兩者之間的難度不同有很大的關系,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產生不同提升效果的原因也和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反手相對于正手來說難度更大,這也就使得運動員對擊球位置的要求更嚴格,而身體素質的好壞就代表著他們是否能夠快速的到達擊球地點并作出最好的反應,由此可以看出軟梯訓練對于學員身體素質提升的同時,對他們本身網球技術的提升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3.1.1、在網球運動比賽中運動員往往需要不斷的跑動來到達球的落點位置,而在這不斷的奔跑中對于網球運動員的移動速度和靈活性就有很大的考驗,而據調查顯示,軟梯訓練對于提升運動員的移動速度和反應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3.1.2、網球比賽中擊球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需要運動員跳躍來完成的動作并不算少,畢竟跳躍可以使運動員擊球時增加抽打力量,而據十字象限跳和六邊形跳的測驗報告可以得知,軟梯訓練對于提升學員的跳躍能力和靈活性有很大的幫助。
3.1.3、軟梯訓練從根本上提升的其實就是運動員的移動能力,而在網球比賽中要想獲得勝利只有得到更多的分數才可以,但是根據我們調查得知,移動能力的提升對于運動員正反手擊球的有效率都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3.2.1、“軟梯訓練”在對學員們進行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科學性、有效性,要注意到每一個學員的情況,不同學員不同對待,千萬不可以過度訓練而對他們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
3.2.2、在對學員們進行移動速度以及他們本身靈活性訓練的同時,也應加大對他們本身理論知識的教導,讓他們明白在比賽中移動能力的重要性,能夠使他們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死板的只知道練習卻不會運用到比賽中。
3.2.3、在對學員不斷的進行軟梯訓練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六點折返跑、十字象限跳和六邊形跳的測驗,這樣不但可以讓學員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進步速度,也能使他們訓練的時候不那么乏味,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他們的訓練積極性。
[1]江樺.核心力量訓練在網球專項學生訓練中的實證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7,39(06):115-118.
[2]趙美娟.淺談盲人網球教學設施和練習方法優(yōu)化[J].現代特殊教育,2017(21):54-55.
[3]張家美,巫國貴.ITN測試對高校網球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8):51-56.
[4]李英.兩種步法對網球運動員底線正手擊球效果的對比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17(12):87-92.
[5]杜鵬.懸吊訓練對網球運動員步法移動能力的影響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17(09):66-71.
[6]徐杰.體育院校網球教學中“軟梯訓練”對步法移動能力影響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2017(11):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