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
【內容摘要】初中校園中學生的各種突發(fā)事件避免不了有所發(fā)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利用好班級突發(fā)事件,上一堂“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的生本課復習課,利用身邊的事,貼近學生,引發(fā)最近思維;采用師生訪談,輕松自然,直面內心矛盾,生態(tài)、生成、生本充分體現(xiàn),使思想品德復習課更為高效。
【關鍵詞】思想品德 生本課堂 復習課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學科把校園欺凌作為一個重點。當下,發(fā)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嚴重侵害到學生身心健康,嚴重危害到校園安全,嚴重影響著學校聲譽和教學秩序。上課之前,我在心里想,這個話題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也有話可談,效果應該會很好。就這樣,我信心滿滿的走進了教室,先由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的話題談起,逐步過渡到校園欺凌。我讓學生列舉我們身邊的欺凌現(xiàn)象,談談欺凌的危害,說說怎樣防護。學生也很配合,很快就完成了任務,但我總感覺特別膚淺,至停留在表面,蜻蜓點水而已,真正引發(fā)思維、啟迪心靈的東西還沒有被挖掘出來。雖然表面上波瀾不驚,但學生內心關于校園欺凌全面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這股暗流該怎樣攪動才能“驚濤拍岸”呢?
下午是另外一個班的課。中午飯后我早早來到辦公室,正準備在辦公桌上瞇一會,不想走廊上一陣躁動,原來,就在剛剛,2班的三個男生和七年級一個男生在操場上發(fā)生沖突,造成七年級男生耳膜破裂,聽力受損,已經(jīng)被緊急送往醫(yī)院了。經(jīng)過詢問,證實這起事件是真真正正的校園欺凌。九年級三個男生強搶七年級男生的籃球,并對七年級男生實施了暴力。這就是活生生的課堂資源??!何不利用這個資源來對學生進行更深刻的教育呢?有時候,錯誤可能更容易使人清醒。經(jīng)過和三個男生的對話,他們同意在課堂上接受我的采訪,直面內心并實話實說。在我心里,這節(jié)課已經(jīng)不是課,而是焦點訪談了。
當然,教室我們模擬訪談節(jié)目布置了一下。上課了,我走到教室中央,對中午剛剛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簡要介紹了一下,并請出三位當事人作為本節(jié)課的特邀嘉賓。一開始,學生為這別樣的課堂形式和并不光彩的“嘉賓”感到興奮,一些人甚至帶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我知道,對于特別能搗蛋,情商特別低,價值觀又特別不成熟的“熱血青年”,這很正常。等三位嘉賓落座,我便闡明,這個訪談目的是敞開心扉,直面內心,接受教育,手段并不是批評,這樣好讓他們撤下心理的防備。
訪談開始:
第一個問題:請你們平和的將中午發(fā)生的事情描述一遍,可以相互補充,盡可能細致。
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三個來說并不難,很快,他們就將整個事情經(jīng)過講的比較清楚了,只是在細節(jié)上還不夠,為了將事件還原的更具體,我讓一些好事的“觀眾們”隨機提問。這樣一來,諸如誰先動的手,打在哪兒,踢在哪兒,打了幾下,踢了幾下,對方是什么反應,哭了沒有,耳朵流血了沒有,耳膜怎么破的等等細節(jié)性問題,都被扒的清清楚楚。我觀察到,隨著整個事件的水落石出,隨著細節(jié)的描述,學生們越來越安靜,一種激憤暗潮洶涌。那么,我就要推波助瀾了。
“觀眾朋友們,對于這起事件,你是怎么看的?請大家和主持人以及嘉賓互動一下?!?/p>
話音剛落,只見一片手掌蹭蹭蹭舉起。
“他們這種行為完全是以大欺小?!?/p>
“不遵守紀律?!?/p>
“將他人打傷,違法。”
“不道德,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權?!?/p>
……
在大家的討伐聲中,三個當事人低下了頭,我分明看到正義正在凝聚。
“大家想過沒有,這起校園欺凌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被打的學生上不了課,影響學習?!?/p>
“他們三個面臨紀律處分,還要賠錢。”
“人家家長會覺得我們學校管理的不好。”
“影響了學校的名聲和學習氛圍?!?/p>
……
我還能說什么呢?在活生生的案例面前,一切語言都顯得多余。
第二個問題:看到七年級的同學受傷并被送往醫(yī)院,你們后悔嗎?當時怎樣做可以避免?
毫無疑問,三個人一致表示后悔,畢竟攤上大事兒了嘛。對于怎樣避免,他們說到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想想后果,三四而后行等等。就這個問題,我又發(fā)動更高層次的討論:面對校園欺凌,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各自該怎么做?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很多,我特意派三位特邀嘉賓將同學們說的內容進行整理,并全班匯報,他們好像為了“贖罪”,特別賣力的完成任務。
就這樣,關于校園欺凌這個社會熱點,這個復習重點,通過這樣的一節(jié)課,一種形式,完成的水到渠成。在訪談的過程中,校園欺凌是什么行為清楚了,帶來的危害認識了,怎樣避免知道了。那么,這節(jié)課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利用身邊的事,貼近學生,引發(fā)最近思維;采用師生訪談,輕松自然,直面內心矛盾。生態(tài)、生成、生本充分體現(xiàn),這正是生本課堂的最高境界呀!
【參考文獻】
[1] 李倩. 淺析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學[J]. 中學教學參考,2010(06).
[2] 方恒昌、諶海清. 讓快樂走進思想品德課堂[J]. 江西教育,2010(Z3).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