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
(汾西礦業(yè)兩渡煤業(yè), 山西 靈石 031302)
收稿日期:2017-12-28
作者簡介:趙曉光(1989—),男,本科,畢業(yè)于山西大同大學采礦工程專業(yè),助理工程師。
DOI:10.16525/j.cnki.cn14-1134/th.2018.06.036
煤礦帶式輸送機的安全運行是煤礦管理的重點,預防斷帶事故與做好斷帶保護也是確保煤礦生產(chǎn)作業(yè)順利進行的關鍵。然而,斷帶事故具有明顯的突發(fā)性特點,即便采用實時監(jiān)測裝置評估上運帶式輸送機的工作狀況與設計斷帶報警停機功能,仍然無法避免膠帶下滑引起的惡性事故。所以,應針對上運帶式輸送機膠帶下滑這一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保護方案,避免膠帶向下滑動。
建議斷帶保護裝置應符合如下設計要求:第一,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斷帶保護裝置應確保對輸送機運輸無干擾且不會導致膠帶受損[3];第二,一旦出現(xiàn)斷帶事故,保護裝置應快速靈敏地做出保護動作,可靠捕捉輸送機膠帶并牢固制動,同時還不損傷膠帶;第三,斷帶保護裝置強度應足夠高,以免發(fā)揮制動作用時被下滑膠帶損傷;第四,輸送機斷帶后能第一時間發(fā)出緊急停車信號,確保保護裝置正確動作。
以SPDB-1型上運帶式輸送機為例,中國礦業(yè)大學針對該型機械研制的斷帶保護裝置有效解決了以上四點要求,其分為承載帶保護模塊以及回程帶保護模塊兩部分,前者基于楔塊形成自鎖裝置,加緊承載帶將其固定制動,后者主要通過制動輥輪在楔形槽內(nèi)形成自鎖裝置,從而加緊回程帶達到制動的目的。設計人員沿輸送機傳送帶上多點布設,一旦出現(xiàn)斷帶故障,位于斷口下部的保護裝置處于啟動狀態(tài),有效制動承載帶與回程帶。該型保護裝置的構造與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上運帶式輸送機斷帶保護裝置組成與安裝示意
1)承載帶保護裝置。該裝置分為支架、防偏立棍、支腿、上閘塊、觸發(fā)輥輪、撥板以及楔形制動閘等多個部分,具體見圖1。通過U形螺栓組將左右兩支腿依次固定在中間架雙側槽鋼上,然后用螺栓組將左右兩支腿分別與支架固定,單向觸發(fā)輥輪固定于支架中部,兩出軸軸端支撐在軸座上;此外,將楔形制動閘分別安裝于支架兩側,傾斜角參照膠帶槽形角,楔形閘塊(可活動)安裝于楔形制動閘上;觸發(fā)輥輪兩出軸分別與兩側閘塊相連,連接部件為撥板,撥板開槽固定在輥輪出軸上,另一端固定在閘塊上[4]。上閘塊位于制動閘垂直上方,可利用螺栓組對上下高度進行調節(jié)。通過上述設計方案,承載帶斷帶保護裝置處于輸送機中間架,觸發(fā)輥輪用于支撐承載帶底部,雙側空載邊則處于上閘塊和楔形制動閘之間。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帶式輸送機承載膠帶向前運動并牽引觸發(fā)輥輪,后者呈正向旋轉;此時觸發(fā)輥輪兩出軸受膠帶摩擦力影響位于軸座最前部,在撥板的作用下承載帶和兩個閘塊之間均保持10 mm左右的距離。如果出現(xiàn)斷帶事故,縱向張力缺失,承載膠帶壓迫楔形閘塊,加上觸發(fā)輥輪為單向,并在膠帶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軸座長槽不斷下滑,進而牽引楔形閘塊,后者在膠帶牽引下形成自鎖狀態(tài),夾緊膠帶空載邊,使之固定于兩閘塊之間,此時楔形閘塊由撥板與觸發(fā)輥輪相連接,因此輥輪動作時左右兩楔形閘塊可同步動作。此外,楔形閘塊處設計有檢測傳感器,一旦出現(xiàn)斷帶事件,控制系統(tǒng)即可收到斷帶報警信號并發(fā)出停機信號,確保輸送機做出停機動作。
2)回程帶保護裝置。該裝置共分為側板、限位裝置、底座以及制動輥輪等多個部分(見圖1),其中側板分左右兩個,均刻有楔形長槽。保護裝置由U型螺栓組以及其他螺栓組將底座與側板和膠帶機中間架相固定,其中底座底板安裝于回程帶下方相距10mm處。輥輪筒兩端卡在側板長槽內(nèi),位于長槽上端時,制動輥輪兩軸端銑成平面并且支撐于外側支撐板窄槽內(nèi),兩端軸無法轉動,同時受限位裝置的約束,避免輥輪自動滑落。底板和長槽下段之間的夾角不超過制動輥輪自鎖狀態(tài)下的自鎖角,同時長槽長度足夠,底板與下端之間的垂直距離不超過制動輥輪半徑[5]。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輸送機承載帶牽引制動輥輪沿著正向轉動,一旦出現(xiàn)斷帶故障,承載帶將帶動輥輪下滑,同時突破限位裝置的約束,沿側板長槽不斷下滑,此時長槽下段和底板之間的制動輥輪形成自鎖,牢固加持回程帶并將之固定于底座底板上。
3)斷帶保護裝置的安裝。以SPDB-1型輸送機為例,其斷帶保護裝置可結合輸送帶寬度以及槽形角等數(shù)據(jù)參數(shù)設計成相應的規(guī)格選用。該型設備通過U型螺栓組與輸送機中間架固定,后期無需改造輸送機結構,便于安裝。應注意的是,安裝間距應綜合考慮膠帶寬度、輸送機傾角、膠帶強度以及設計輸送荷載等因素,承載帶保護裝置和回程帶保護裝置安裝間距通常不超過 50~100 m、150~200 m[6]。
帶式輸送機產(chǎn)生斷帶事故后往往會引起嚴重危害,因此應加強安全管理,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加裝斷帶保護裝置,有效避免因輸送機斷帶造成的重大生產(chǎn)事故。
[1]馬宏偉,毛清華,張旭輝,等.礦用強力帶式輸送機智能監(jiān)控技術研究進展[J].振動、測試與診斷,2016,36(2):213-219.
[2]辛嵩,曹夢婷,宋璐璐,等.秩和檢驗在礦井帶式輸送機斷裂強力研究中的應用[J].煤炭工程,2017,49(1):113-114;118.
[3]王延高,史偉彬,李偉,等.基于EDEM的帶式輸送機轉接點溜槽優(yōu)化改造[J].礦山機械,2016,44(12):35-38.
[4]李向輝,李浩元,阮德林,等.圓管帶式輸送機在安陽煤礦地面輸煤系統(tǒng)的應用[J].煤炭工程,2016,48(10):22-24.
[5]宋潔,王健生,劉剛強,等.結合三幀差分和LK光流法的帶式輸送機運行狀態(tài)檢測[J].煤礦機械,2016,37(6):191-194.
[6]王鵬程.煤礦井下帶式輸送機的應用及運行問題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7(3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