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摘要:我國的音樂治療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特殊教育領域的音樂治療試驗工作也逐漸開展起來。文章主要分析了國內學前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的現(xiàn)狀,對其進行梳理、分類、歸納和總結。
關鍵詞: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研究現(xiàn)狀
一、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的實施原則
(一)促進兒童主動發(fā)展為主
研究者認為,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是通過結合音樂和活動的方式達到矯正不良的精神狀態(tài)與行為,促進兒童的感知運動、社會認知和生活技能的發(fā)展。因此在治療中,兒童是音樂的主體,是活動的實踐者,因根據(jù)兒童的需要與興趣設計活動。
(二)治療內容生活化
研究者指出,特殊兒童的發(fā)展都是基于生活體驗獲得的,因此,取材于生活的內容是音樂治療順利開展的重要載體,取材于生活的內容,如韻律步行、跑、跳、點頭或搖頭、拍手、跺腳和掰手指等。
(三)團體治療為主,個別治療為輔
音樂治療是兒童社會化的有效手段,治療過程中可以給兒童間創(chuàng)造同伴學習的機會。研究者指出,一般來說,在我國的各類特殊學?;騼和@麢C構開展音樂治療時的最佳做法是以團體治療為主,個別治療為輔。個別治療只有在兒童幾乎完全不能融入團體生活、家庭治療或作為強化物才應用。
二、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的應用
音樂治療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并應用在特殊兒童干預中之后,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包括音樂、教育和兒童醫(yī)療康復機構等領域專家、學者都對音樂治療的成效給予了肯定。音樂治療專家認為,音樂治療對兒童學習困難和各種身心障礙是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查閱了相關文獻后,發(fā)現(xiàn)音樂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在治療智障兒童、自閉癥兒童、抑郁癥兒童、言語和語言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兒童、視力障礙兒童和聽力障礙兒童等。
(一)在治療智障兒童方面
智力障礙又稱智力缺陷,是指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或由于遺傳因素的染色體畸變或基因突變等,造成的大腦發(fā)育不全,形成認識活動的障礙或全面的心理活動障礙。音樂能改善大腦功能,協(xié)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促進人的智力發(fā)展,所以常被應用于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fā)。有研究者就音樂治療在智障兒童中的應用與實施做了研究。研究者認為,音樂治療的目標是力圖透過各類音樂活動,實現(xiàn)增進智障兒童的肢體感官、心理情緒、人際互動、語言或認知等能力,而非提升智力障礙兒童的音樂欣賞或創(chuàng)作能力。
(二)在治療自閉癥兒童方面
自閉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有研究者就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中的應用與實施做了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可以通過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與人交往的能力,進而改善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障礙。由于自閉癥兒童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法時要依據(jù)兒童的具體情況,這樣兒童就可以音樂治療中獲得安全感,也較為自由。
(三)在治療抑郁癥兒童方面
一般對抑郁癥兒童進行音樂治療時,應選擇興奮、激情過渡到活躍、歡快類的音樂作為主要曲目,同時輔以柔和、優(yōu)美類的音樂。也有研究者指出當失眠是抑郁的主要表現(xiàn)時,就要選擇平穩(wěn)、柔和的催眠音樂作為主要曲目。有研究者指出,與服用藥物或心理治療相比,音樂治療能明顯使患者減輕抑郁狀態(tài)。在對抑郁癥兒童進行音樂治療的初期,首先會選用情感豐富(如激昂,情緒激烈等)的音樂引起抑郁兒童的情緒共鳴,促使他們盡情宣泄消極情緒。
(四)在治療情緒障礙兒童方面
情緒障礙是特殊兒童不良行為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對兒童的學業(yè)、社會適應和身心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有研究者將音樂以人為的控制方式使用在患有生理、心理、情緒障礙的成人或兒童身上,助于治療、復健、教育與訓練。可視音樂治療是音樂治療的一種新形式,它集合了視覺、聽覺和動覺等多感官,能夠安撫患者的過激情緒,改善其不良行為,適應社會生活。研究者指出,躁動不安的兒童接受可視音樂治療一段時間后,情緒行為得到控制,接受能力也提高了,在現(xiàn)實的生活環(huán)境里也不會拒絕一些來自他人的幫助,社會適應能力的得到了發(fā)展。
三、學前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研究的不足之處
通過對我國學前特殊兒童音樂治療研究現(xiàn)狀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對特殊音樂治療的關注逐漸提升,但特殊音樂治療研究的總體水平還較低。音樂治療是一種綜合治療的方法,涵蓋內容較廣,包括音樂、美學、醫(yī)學、心理學和特殊教育等多方面的,而我們現(xiàn)在往往在其中的一點或多點做的不好。一是缺少國內外音樂治療的比較研究。中國特殊音樂治療理論體系源自歐洲,了解借鑒他們的音樂治療體系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