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教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我國教育的傳統(tǒng)介質。語文作為一門讓國人了解自己語言文化的綜合性學科一直被視為開啟知識大門的首把鑰匙。因此,語文教材的版式設計不僅是考慮實用、美觀和生動性,更要考慮小學生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群體因為年齡不同對語文教材也會有不同的需求。通過藝術化的版式設計,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文以低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版式設計為例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材;心理認知;設計
一、插圖設計
《禮記》中記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在告訴我們想要建國安民,教育要放在首位。只有足夠的重視教育問題,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才會繼往開來。小學是整個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黃金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較差,所以,正確的指引以及獲得更大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的關鍵。
捷克教育學家Johann AmosComennius在他出版的書中提到“對兒童而言,圖畫將是最淺顯易懂、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設計是整個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觀、生動的插畫形象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含義的最有效手段。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插圖設計中,人物形象要更加貼近兒童認知形象、更加的童趣化。并且插圖在整個教材版式中應占據(jù)更大比重,讓插圖傳遞文本信息并且更好記憶文章內(nèi)容。
二、文字設計
文字是傳達信息和記錄信息的載體符號,也是書籍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幾米故事的開始》中說到:“故事的開始,都是因為好玩,好玩才有創(chuàng)作動力”。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中,識字是首要任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文字和圖片的搭配是主要的呈現(xiàn)方式,在語文教材的不斷改革中插圖占據(jù)的比重越來越大,文字的搭配設計尤顯得也很重要。目的是在表達語言意義、激發(fā)對藝術文字的想象力。在版式設計中,書籍標題文字可以采用粗壯字體形態(tài)黑體一號或者宋體小初來表現(xiàn)強烈的視覺效果,運用較為緩和、細柔的宋體小二號、三號字為主。字體的不一致凸顯出對比度的明顯,更加使畫面活潑、醒目、有力;同時文章內(nèi)容文字更有秩序感。也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心理認知上的可視范圍度。
三、材料設計
書籍設計中每一次的形態(tài)變革幾乎基于材料的變化;材料在書籍設計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是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呂敬人先生也一直強調(diào)書籍設計中要求設計師對材料、結構、形態(tài)以及圖文關系有綜合把控,能夠多方位思考,使讀者擁有更完美的閱讀體驗。
隨著時代的變遷,電子書籍在小學生的萌生范圍不僅越來越廣泛,電子書籍追求逼真紙質書籍的形式也在更迭不休。
因此,小學語文教材更應順應時代潮流緊隨閱讀方式的變化而帶來新的方式為使祖國未來的花朵們沐浴在新的知識海洋中呈現(xiàn)。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多是建立在有趣、童趣的世界里,不同的材料擁有不同的特性,給學生們的感受也會各不相同,只有恰到好處地將這些材料應用到書籍的設計中、迎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特征,實現(xiàn)材料設計的初衷。
材料的個性來自于人的心理情感。書籍材料的選擇上要貼近學生們所認知的生活,貼近自然。
例如在《來自洪衛(wèi)的禮物》一書中運用了七種不同新聞紙、牛皮紙來達到觸摸不同紙感體驗不同驚喜來增添學習的興趣。同時要注重可持續(xù)設計理念,盡量節(jié)約資源達到可持續(xù)利用和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
比如在開本設計上采用綠色的、環(huán)保無毒的材料紙質與內(nèi)容聯(lián)想的肌理、結構、色彩等手段形成引導使小學生們愛上自己的語文教材、有興趣的讀書。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材的每一次變革都是預示者每一次新的開始。根據(jù)學生們不同心理認知設計出對小學生在插圖、文字、材料方面有益處的版式設計更為以后語文教材設計提供一些有可利用價值的參考性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