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摘 要】
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課堂成為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切要從學生出發(fā)。教師要尊重孩子學習的意愿,和孩子一道學習,一起成長。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六個向度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分析
在21世紀這個多元化開放的時代,教學方式一直在不斷變革,那么小學語文到底該怎么教才能教得好?這一問題從研究者到執(zhí)教教師都給出了不同答案,下面本人將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從六個向度進行分析。
一、尊重孩子立場
兒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主體,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與創(chuàng)造者。自由與探索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中就應該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問題,在他們和同伴的互動學習中,再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與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勇于提問、敢于質疑的精神,促進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當學習到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和孩子們對話:當看到這篇課文的題目時,你的腦海中想到了哪些問題?孩子們可能會想到假如自己是太陽公公,怎樣勸說那兩顆撒落到沙漠和湖泊的種子?假如自己是那兩顆不聽話的小種子,在干死或者淹死前會想些什么?對于孩子提出的疑問,教師要及時進行肯定與鼓勵,并對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莫剟?。兒童都渴望自己被賞識,所以他們都會爭先恐后的學習課本知識,勇于思考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為兒童搭建了一個平臺,把孩子帶到一個快樂的“果園”,讓他們盡情地去品嘗、去欣賞,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果實。兒童享受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享受到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尊重成長邏輯
兒童是一個成長的必要階段,那么既然是一個階段,就要顯示出這個階段該有的獨特,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該尊重兒童在他的發(fā)展階段應該有的邏輯思維。首先應該遵循兒童的成長邏輯。小學的語文教學要遵循兒童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過于心急,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兒童,要有足夠的耐心,靜靜等待生命之花開放。然后要把兒童當作正在成長的人。成長意味著他們還不夠成熟,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出現(xiàn),有時候在大人看來十分幼稚的問題實際恰恰是兒童在不斷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正是這一過程,需要他們從中反思、積累,慢慢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最后應該是在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學中只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三、尊重游戲精神
兒童天生就是一個游戲者,游戲是他們的天性,這也是他們接觸世界的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實現(xiàn)教學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孩子的游戲精神到底是什么?其一是孩子的自由精神,孩子的世界沒有壓制與冷漠,也沒有焦慮和不安,從參加互動到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都是自主承擔的,在游戲中盡情釋放,享受快樂。其二是愉悅精神,游戲本身使人快樂,語文教學中愉悅精神就是要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并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比如講到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時,教師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表演這種游戲方式讓學生“寓教于樂”,在玩耍中理解文本的內容。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情景再現(xiàn),揣摩人物表情,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表演,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可謂“一石數(shù)鳥”。
四、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
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就是要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道,語文味道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人感受到的一種美感。蘇教版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一些圖片,然后加上背景音樂。課堂上在學生欣賞完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剛才看到的美麗風景都是德國的美景。提到德國就引出德國的一座小城阿根廷,隨后引出作者季羨林先生收到母校邀請回到阿根廷等等一系列回憶,教師指出板書的題目,同學們齊讀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不知不覺就將學生引入課本,使課堂有了語文味兒。
五、拓寬孩子視野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與多彩的世界連接,它不是封閉的系統(tǒng),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體系,所以在進行教學中,不能將孩子的視野局限于狹小的世界,要主動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的百草園,用語文的眼光去感受生活。語文味在各個專家眼里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一致,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要抓住語文主體,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觀察、積累和應用,讓孩子從朗朗書聲、圈點勾畫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哪吒鬧海》這是一篇神話故事,講到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擴展其他神話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等等讓兒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六、鼓勵自由學習
小學時期孩子們都是無憂無慮的,自由的環(huán)境能夠讓孩子們自由思考、自由創(chuàng)造和自由學習。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呵護他們的發(fā)言,要賞識他們的每一點“靈光一現(xiàn)”。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莫高窟》中飛天時,學生腦海中有無數(shù)飛天樣子,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形態(tài)來表達,有的孩子習慣于用朗讀形式來表達……不同的方式在同一篇文章中展示了不同的解讀,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兒童為主體,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想他們所想,讓兒童在學習語文課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參考文獻】
【1】王建民.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成功(教育),2011(18)
【2】周小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