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鳳 李芬 孫群
【摘 要】 目的:探究宮頸癌篩查中HPV DNA檢測的敏感度及特異度。方法:收集本院門診接診的已婚且有性生活史的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共262例。檢測TCT和HPV。對ASCUS或更高級別的異常細胞學結(jié)果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根據(jù)TBS分類系統(tǒng),以病理學檢驗的結(jié)果為金標準分析不同檢驗方法對宮頸癌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結(jié)果:262例患者中HPV DNA陽性率為47.71%。140例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陰性74例,陽性66例。HPV DNA對LSIL與HSIL患者的檢出率在60%以上,HPV DNA對CIN Ⅱ級與CIN Ⅲ級的檢出率在90%以上,對CIN Ⅰ級的檢出率在70%以上。結(jié)論:宮頸癌篩查中HPV DNA檢測的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可用于對宮頸癌的篩查。
【關(guān)鍵詞】 宮頸癌;篩查;HPV DNA;敏感度;特異度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細胞學篩查目前已經(jīng)得到普遍的應(yīng)用,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發(fā)現(xiàn)時間明顯提早,為宮頸癌的治療提供了更好的時機,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醫(yī)學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fā)生與高危型HPV感染有重要的關(guān)系,且持續(xù)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感染病原體,也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當前,HPV檢測被較多的學者提出用于宮頸癌篩查當中。本研究探討了HPV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中的意義,分析了宮頸癌篩查中HPV DNA檢測的敏感度及特異度,以期為宮頸癌的防治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本院門診接診的已婚且有性生活史的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共262例?;颊叩哪挲g在18~78歲,平均年齡為(38.35±5.32)歲。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的內(nèi)容知情,并同意簽字。排除標準:子宮切除術(shù)者,其他宮頸相關(guān)手術(shù)史者,盆腔放射治療史者。
1.2 方法
采用TCT公司和杭州德同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的一次性取樣器,刷取宮頸外口和頸管脫落細胞,檢測TCT和HPV。方法如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所采用的試劑盒由杭州德同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用基因雜交捕獲技術(shù)檢測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對ASCUS或更高級別的異常細胞學結(jié)果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根據(jù)TBS分類系統(tǒng),劃分為未見上皮內(nèi)病變或惡性病變(HILM),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CNⅠ(Ⅰ、Ⅱ、Ⅲ)和宮頸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一使用SPSS 19.00軟件,獨立樣本t檢驗和卡方檢驗處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實施χ2檢驗,P小于0.05即為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顯著差異。
2 結(jié)果
2.1 HPV DNA和組織病理學的檢查結(jié)果
262例患者中HPV DNA陽性患者125例,陽性率為47.71%。細胞病理學診斷,結(jié)果WNL122例(46.56%),ASCUS60例(22.90%),LSIL45例(17.18%),HSIL35例(13.36%)。組織病理學診斷,結(jié)果陽性患者130例,陽性率為49.62%。細胞學檢查標本中有140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結(jié)果陰性74例,陽性66例。其中,例,包括CIN Ⅰ級26例、CIN Ⅱ級20例、CIN Ⅲ級18例、宮頸鱗癌2例。
2.2 不同細胞病理學分級HPV DNA檢出情況
不同細胞病理學分級HPV DNA檢出情況見表1。HPV DNA對LSIL與HSIL患者的檢出率在60%以上。
2.3 不同組織病理學分級HPV DNA檢出情況及其診斷價值
HPV DNA對CIN Ⅱ級與CIN Ⅲ級的檢出率在90%以上,對CIN Ⅰ級的檢出率在70%以上。HPV DNA檢出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見表2。
3 討論
宮頸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由研究指出,HPV DNA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fā)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并提示對患者HPV DNA持續(xù)感染的檢測,可為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為患者的盡早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但患者的HPV感染具有一過性的特點,一般情況下,HPV持續(xù)感染患者在達到宮頸上皮細胞惡化前,往往會經(jīng)歷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2]。HPV基因組包括兩類編碼基因區(qū),其中,由E6/E7基因編碼的致癌蛋白,被醫(yī)學研究證明是導致宮頸上皮癌變的重要因子。HPV DNA整合于宿主染色體脆弱區(qū),破壞編碼特異性DNA束縛蛋白的E2區(qū),引起E6和E7兩種癌基因的過表達,通過抑制抑癌基因功能、激活端粒酶活性等機制,最終導致細胞周期失控、永生化成為癌細胞。
HPV感染與浸潤性宮頸癌和癌前病變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是HPV檢測用于宮頸癌檢查的前提條件[3]。根據(jù)流行病學資料,約80%的低度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可分離出HPV,而高度宮頸癌前病變患者中由90%可以分離出HPV,浸潤性宮頸癌的患者中接近100%的可以分離出HPV。因而,HPV DNA檢測檢查宮頸癌前病變被認為是可行的。本次研究中,HPV DNA和組織病理學的檢查結(jié)果、不同細胞病理學分級HPV DNA檢出以及不同組織病理學分級HPV DnA檢出情況均提示,HPV DNA檢測對于宮頸癌篩查具有明顯的作用,檢出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良好。
參考文獻
[1] 蒙志平,黎勇明,楊玲,等.HPV DNA和HPVE6/E7mRnA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yīng)用價值探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1):76-79.
[2] 宋曉玲,蔡紅兵.HPV16-E6-DNA對宮頸癌預后預測價值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06):416-420.
[3] 陳炎添,陳青龍,熊燕,等.HR-HPV DNAPCR聯(lián)合TCT檢測對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3,28(06):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