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瞳眸,你在看什么……
有人在踏雪尋梅的路上,看萬花吟風(fēng),素香似海;有人正坐在青青草地,觀“半吐疑紅卻勝紅”的嬌羞,我愛桃花,我愛她“妖虹墜濕,映煙成紅”,而我最愛的還是她“碧桃似火”背后牽扯出的沉思。
妖桃如公益一樣,以其飽滿的熱情、勃發(fā)的斗志盛開在溫暖而舒適的春天,灌注希望的源泉??墒?,無論她怎樣的正能量,仍逃脫不了因“弄春色”而飽受詬病的命運(yùn)。我對公益的熱忱就如對桃花的愛戀一樣,即使有些東西變了,但初心永存。所以,懷揣著“公益能給人間一些溫暖,擦干每只流淚的眼睛”的希冀踏上公益這條路……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慢慢地……慢慢地……你在這條單行道上走著,突然,你走近了交叉路口。在那里有“不花一分一毛的自駕游”供你游山玩水;在那里你恍惚看到了“自己是帶著光環(huán)的救世主”,虛榮心終于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我不禁想問問,那樣如癡如醉的公益背后難道就是為了追求物欲的滿足和在現(xiàn)實(shí)圈子刷不到存在感而逃到另一塊土地尋求自我安慰嗎?
譚晶老師在《南方周末》上曾說道:“他們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沉重和悲苦的樣子,他們活得活潑而堅強(qiáng)、樂觀而積極?!彼?,不要生硬地老把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和“孤僻、沉郁、內(nèi)向、偏激”掛鉤。或許他們有時也會為了生活而愁苦輾轉(zhuǎn),但那也是他們“把一切奉獻(xiàn)給現(xiàn)在去換取美好未來的”的資本輸出。他們的確和我們不同,因?yàn)樗麄儧]有出生在一片富足的土地上,所以他們要更懂事,更堅強(qiáng),更加懂得自力更生的意義。當(dāng)你還在為四川涼山的孩子們烤一天煙才換來五十塊錢而心酸時,你不知道的是,你才最可憐,你還在伸手當(dāng)“乞討者”,而他們卻是“施予者”。
作為一名志愿者的最大禁忌就是把自己幻想成“救世主”,肆無忌憚地把泛濫成災(zāi)的“憐憫”散播給純潔的鄉(xiāng)村孩子,還以為是感動了全世界,沒想到卻只是感動了自己。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有青春、都有夢想、都愛TFBOYS……不久以前,一位涼山彝族的好友說,她的夢想就是要回涼山發(fā)展教育。每年暑假一撥又一撥的志愿者進(jìn)入涼山,沒有使當(dāng)?shù)氐慕逃兒?,反而打擾了這塊寧靜的土地。很多公益組織進(jìn)入涼山助學(xué)、扶貧,有的孩子得到了幫助,但有時資助滋養(yǎng)的惰性卻使貧窮的家庭更貧窮。
這并不意味著貧困地區(qū)不需要幫助,在激情澎湃的悲憫涌起之前,要先明確——志愿者的節(jié)操。志愿者不光有志愿就完了,不是一個隨隨便便把支教當(dāng)“旅游”,一個胸?zé)o點(diǎn)墨、愛心泛濫的人夸夸其談,誤導(dǎo)他們對外界的認(rèn)知。因?yàn)槲覀儧]有資格去干擾別人的人生!誰允許我們在他們的世界來來回回。
如果我們自身還未充實(shí),那就再等等吧!愿夢癡公益的背后不是物欲橫流,而是不忘初心的堅守。
作者簡介:何芬,女,四川省巴中市人,現(xiàn)就讀于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
(責(zé)任編輯 蒲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