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范大學 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 610101)
阿西土陶作為藏族傳統(tǒng)手工藝,在世代相傳的歷史過程中承載著藏族傳統(tǒng)文化與民間工藝的實用性與情感表達。這種純手工制作的產品,將人與自然淳樸的聯(lián)系起來,其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土陶藝人對生活感觸最率真的表達,充分體現(xiàn)了其民族化、人性化的特點。阿西土陶于2008年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阿西土陶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如今,制作阿西土陶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少,目前只剩下格里和降措兩名傳承人還在堅守這門傳統(tǒng)手藝。為讓阿西土陶適應現(xiàn)代市場,滿足大眾消費,應該從藏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寶貴的經驗與營養(yǎng),將兩者融合,重拾阿西土陶的藝術魅力。
本次共搜集到15篇相關文獻,其中4篇關于阿西土陶文獻,6篇關于八寶圖紋樣的相關文獻,6篇關于現(xiàn)代茶壺設計的相關文獻。
阿西土陶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分為生活用具和佛事用具。生活用具包括炊具、茶具、酒具等;阿西土陶中佛具也很多,如經堂、寺廟中常用的菩薩造像、藏八仙、酥油燈、香爐、喇嘛用的火爐、缽、佛事活動中使用的圣水壺等,屬于藏族獨有的宗教用品。由于宗教用具的特殊性,其器形往往端莊厚重,古樸典雅。阿西土陶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其工藝精湛,造型優(yōu)美,富有使用價值與獨特的審美特性。
研究者何毅華在文獻《漢藏文化交融視角下的阿西黑陶酥油茶壺研究》中從審美文化的視角分析阿西土陶中酥油茶壺的造型、裝飾、燒制及功能等方面的藝術特征。得出阿西土陶酥油茶壺是以造型的變遷傾訴著藏人文化生活的變化,以裝飾的紋樣發(fā)展積淀著漢藏文化交融的內容與深層涵義。根據(jù)研究者在當?shù)乜疾斓弥⑽魍撂盏难b飾材料起初是云母片,后來才轉為碎瓷片。藏區(qū)未有瓷器生產,因此,只有瓷器傳入藏地才會有瓷片裝飾的可能。阿西土陶瓷片的裝飾風格是以小塊的碎片有秩序有規(guī)律的構成圓形、弧形、環(huán)形等形狀。其中圓形圖案極像一朵朵盛開的太陽花,有吉祥的寓意。阿西土陶的燒制方式和漢族滎經砂器的燒制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分成兩次燒成,皆有烘燒、高溫取坯、嗆釉過程。
研究者何毅華在《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論四川藏區(qū)阿西土陶的文化內涵》文獻中從阿西土陶的材質特征、裝飾內容、燒制方式到功用分析,表明其蘊含著獨特的藝術內涵.筆者從形而下的角度以阿西土陶的物質形態(tài)分析其"高貴的單純"的藝術特征;然后從形而上著眼以土陶蘊含的文化內容闡述阿西土陶"靜穆的偉大"的內涵.最后得出本文的觀點阿西土陶具有"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這種雙重的視覺與心理的文化內涵。
研究者郜巖在《阿西土陶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研究》中指出阿西土陶的造型和裝飾工藝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由于造型單一、色彩單一的原因,阿西土陶漸漸脫離現(xiàn)代審美需求。研究者對此進行了一項大膽的嘗試,將阿西土陶與現(xiàn)代人生活中使用的產品造型相結合,使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賦予其新生的藝術魅力。提出應該從藏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經驗與營養(yǎng),將其應用到現(xiàn)代產品設計中,將兩者有機結合,滿足大眾消費者的需求。
上述觀點都指出了阿西土陶的重要價值,因此,開發(fā)與傳承阿西土陶是非常必要的。而在目前的研究文獻中關于阿西土陶的文獻十分稀少。在上述文章中筆者也都指出了阿西土陶存在的問題即造型單一、色彩單一的情況。但并沒有落到實處解決問題。因此,如何對阿西土陶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更符合現(xiàn)代人們的審美,更富有藝術魅力便是當下要解決的問題。
茶壺作為飲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飲茶文化變得更具有豐富性和藝術性,茶壺設計也在隨之改變,筆者趙東慧,劉文娟在《茶壺設計的藝術形態(tài)分析》中指出茶壺設計并不是一項簡單獨立的工作,還需要考慮到藝術性、審美性等因素。在茶壺設計中,紫砂壺是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形式,因此,筆者在該篇文章中以紫砂壺為例指出茶壺設計藝術形態(tài)的原則即美學原則,包括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對比與和諧等。很多典型的紫砂壺作品都體現(xiàn)了獨特的藝術形態(tài),并且對于后面的茶壺設計藝術形態(tài)發(fā)展戰(zhàn)勝了深遠的影響。
筆者在文章《基于唐代文化背景下的現(xiàn)代陶瓷茶具設計研究》中從功能效應、形式美感、材料和細節(jié)設計四個基本要素中詳細闡述了設計流程的各個階段。通過對現(xiàn)代陶瓷茶具的分析與研究,得出集產品造型、功能、裝飾為一體。其中在功能效應方面,在設計茶壺時,需考慮到端拿省力,傾斜倒水方便。在形式美上主要講究和諧、均衡、比例、節(jié)奏方面。
綜上所述,飲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茶壺設計也就十分重要,在上述觀點中,筆者都指出在進行茶壺設計是,需考慮到其造型、功能與藝術性等因素。但關于情感因素、文化因素提及的較少?,F(xiàn)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茶壺的頻率非常高,而由于現(xiàn)代人生活大多處于忙碌的狀態(tài),現(xiàn)代茶壺設計一般都僅僅滿足其功能性,而忽略了人文情感。由此,筆者認為在進行現(xiàn)代茶壺設計時,適當考慮其文化內涵,增加茶壺的附加值。
如今,隨著社會時代的發(fā)展,藏族人民由原本的游牧民族也漸漸發(fā)展為定居形式,日常生活器具包括茶具也變得更加現(xiàn)代化。通過閱讀大量文獻資料,梳理出阿西土陶現(xiàn)狀,即:產品款式較為單一,漸漸淡出市場。因此,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十分必要。同時,本文也梳理了相關現(xiàn)代茶壺的設計原則,即注重人機工程學、功能性、文化性以及形式美感等。將阿西土陶進行再設計,為阿西土陶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毅華.漢藏文化交融視角下的阿西黑陶酥油茶壺研究[M].四川戲劇,2017.06
[2]郜巖.阿西土陶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研究[M].2017.5.02.
[3]張超.稻城亞丁阿西黑陶: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調查報告[J].民族學刊,2010.02
[4]趙東慧,劉文娟.茶壺設計的藝術形態(tài)分析[D].宣化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01
[5]何毅華.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偉大——論四川藏區(qū)阿西土陶的文化內涵[J].魅力中國,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