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 221000)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提倡誦讀經(jīng)典,朗誦藝術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朗誦仍是屬于少數(shù)朗誦愛好者的小眾藝術。就是因為現(xiàn)在的朗誦大多過于模式化,缺少風格個性,沒有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缺少變化和創(chuàng)新。所以,朗誦藝術要想繼續(xù)向前發(fā)展,亟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可以將朗誦藝術與話劇表演進行有機融合,可以汲取中國戲曲表演藝術中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巧妙融合到朗誦藝術的呈現(xiàn)中,達到內外兼修,虛實合一。在明月初照人·2016孔學堂中秋古詩詞會”中,青年朗誦藝術家胡樂民現(xiàn)場演繹岳飛的傳世名篇《滿江紅》以澎湃的情感和極具感染力的肢體語言,他融入了中國戲劇舞臺上的表演手法,尤其是他的動作的演繹,讓我們仿佛看到那位被十三道金牌騙回京城的悲憤屈辱的岳飛。他的表演充滿張力,表演形式的朗誦給人情境帶入感。給人以無窮的回味與想象的空間。酣暢的視聽感受,情感抒發(fā)淋漓盡致,詩歌朗誦與戲劇表演有機融合,形式新穎,非常好地表達了詩歌的氣勢與情懷,感情慷慨激昂,讓人心潮澎湃!
詩歌之所以受到人們喜愛,除了其感情濃烈,意境深邃,內涵豐富外,還具有形式音樂美,能使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胡樂民老師和雷凌老師演繹合作的男女對誦《雨巷》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它將表演,朗誦和歌唱巧妙結合,大膽創(chuàng)新,誦唱結合,新穎的創(chuàng)意令人耳目一新,聲情并茂,鮮活飽滿,情景再現(xiàn),搭配著雨巷的背景,聲畫一體,更能立體的再現(xiàn)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精彩的演繹仿佛令人置身其中,既可聽又可看,極具藝術欣賞性,開啟了語言藝術一扇全新的大門!真是一場視聽盛宴。令人百聽不厭,賞心悅目的經(jīng)典之作。胡樂民老師在吟誦方面頗有成就,他的《前赤壁賦》從邊界望鄉(xiāng)開始,且歌且吟,極具藝術魅力,基于作品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文與曲融為一體,自然,動人入神入化的精湛演繹,尤其中間那段吟誦銜接自然,吟唱真是精彩絕倫。他的《鷓鴣天·鴻雁難飛》吟誦揉入了古風元素,具有濃郁、深厚的人文情懷。曲調詞意恰到好處,動人心弦。清新古樸,意境悠遠,回味綿長,令人百聽不厭?!缎禄閯e》將古詩詞的古樸和現(xiàn)代樂曲的旋律諧和的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把新婦新婚送別丈夫的離別之苦訴說的淋漓盡致。
第三音樂和舞美設計,朗誦時適當使用音樂并加入舞美有助于營造氣氛,渲染人物內心情緒,配合語言增強其藝術感染力。2015年,沈陽首屆全民讀書月閉幕式暨“聆聽經(jīng)典一名家名篇音樂朗誦會”在演出樣式上獨具匠心,采取樂隊和藝術家同在舞臺,各占一半的位置格局,更注重營造聽覺藝術氛圍。樸素清新的舞美配上激光燈效果,營造出意境深遠的藝術效果。舞臺上營造出的詩意空間是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大屏幕,藝術家聲情并茂的朗誦配上樂團演奏的深情而悠揚的旋律,令人非常震撼。深圳的讀書月經(jīng)典詩文朗誦會在音樂和舞美方面更加精雕細琢,這次讓所有朗誦藝術家先到錄音室完成音樂和詩文的配合,哪里該停、哪里該頓、哪里該揚、哪里該抑,將音樂設計扣到細節(jié)。青年演播家權巍為朗誦《西風胡楊》,從多部音樂作品中截取大量片段,在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主題下,針對不同段落表達的不同情緒,匠心獨具地將它們合成一段,
提到朗誦的內容編排,陳鐸、徐濤等五位朗涌藝術家合作演繹的《月夜下的徘徊》,可以說是比較有創(chuàng)新代表性的。從中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開始,引出俄羅斯普希金《月亮》、英國雪萊的《致月亮》、德國歌德《對月吟》,日本的松尾巴蕉《犀川》,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作為情感主線貫穿全詩始終,這是蘇東坡與世界各地的詩人在月夜下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這些由世界各地發(fā)出的聲音,先是天各一方的遙遠的獨唱,最終匯聚成一首全新的詩,一首全球詩人在月夜下共同的吟唱,一幅有關月夜意象的世界詩歌地圖慢慢展開,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同一月夜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詩意,看似遙遠,在月夜下心靈相通、感受相融地歌唱,用這種更國際化的方式巧妙編排文本內容,令人耳目一新,穿越時空的心與心的交流,更能引發(fā)聽眾情感共鳴,感染觀眾。
朗誦藝術家徐濤老師的演繹總是讓人內心受到震撼而滿懷敬畏,他的聲音是華麗多變的男中音,渾厚、富有磁性、充滿魅力,他鮮明突出富有個性的朗誦風格,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
他朗誦的《屈原頌——生死交響》情感磅礴中不乏細膩,大氣磅礴,一氣呵成,氣勢恢宏…他的《親親仁民》、《呼喚良知》氣托聲而出,情隨意而起,有厚度有分量,深沉且極具穿透力的聲音,仿佛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正能量吶喊!震撼人心的力量,由心而發(fā),振聾發(fā)聵的呼喊來自一個善良博大的胸懷!每一次爆發(fā)都是情感自然流動的撞擊,每一番訴說都發(fā)自肺腑的深情! 他朗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情感、有意境、有內涵、有激情,他用深沉磁性的聲音把作者海子內心的孤獨、深沉的悲傷淋漓精致,可謂情景交融。而且徐老師在語調、語速、詩歌節(jié)奏的處理上有自己獨到之處,總能打動人心,把觀眾帶入情境,產生共鳴。他的朗誦展現(xiàn)了語言技巧的綜合運用,飽含深情的張力,恰到好處的收力,激情朗誦中有張有弛,個性風格非常突出的朗誦,張弛有度的聲音百聽不厭,更具藝術感染力。
克服當下朗誦藝術的刻板化,打破朗誦藝術的局限性,追求靠近生活、走近心靈的藝術境界,使得朗誦藝術更加鮮活、立體、動人,帶給人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用更多精彩的方式演繹經(jīng)典作品。增強朗誦藝術的可觀賞性,讓朗誦既可“聽”又可“看”,成為表達內心情感和人文情懷,書寫美好生活,傳承民族精神,展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更具包容性、觀賞性的綜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