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游鎮(zhèn)江

      2018-07-13 09:02:18朱思伊
      北方文學 2018年14期
      關鍵詞:三山鎮(zhèn)江乾隆

      朱思伊

      摘要:鎮(zhèn)江地處江南,群山環(huán)繞,一水橫陳,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和“城市山林”的美稱,其中“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更是名揚天下,來往游人自古絡繹不絕,文人墨客留下無數(shù)詩作。本文通過對《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詩歌的分析,將歷代文人對鎮(zhèn)江主要人文景觀的歌詠情況進行梳理,并結合相關詩作討論了“三山”文化形象的主要特征:金山與佛教文化、焦山與隱逸文化和北固山與英雄文化。

      關鍵詞:鎮(zhèn)江;《乾隆<鎮(zhèn)江府志>》;三山;文化形象

      鎮(zhèn)江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群山環(huán)繞,一水橫陳,素有“城市山林”的美稱。元代學者俞希魯在《至順鎮(zhèn)江志》(卷十八)中評價鎮(zhèn)江山水“京口江山,為天下冠”[1]。由于鎮(zhèn)江地處江河交匯處,地理位置較為特殊,憑借得天獨厚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濱江山林地理環(huán)境,擁有一大批聞名于世的人文景觀,來往游人自古絡繹不絕,文人墨客更是被山水景觀所感,留下無數(shù)吟詠之作。其中最為著名可謂是“三山”了,即金山、焦山和北固山,本文試圖從《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詩作來探討“三山”的文化形象。

      一、《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詩概況

      通過對《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詩作的整理,我們大致可以得出歷代文人對鎮(zhèn)江主要人文景觀的歌詠情況?!肚?lt;鎮(zhèn)江府志>》所錄的詩作根據(jù)體裁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七類。除了其中與溧陽縣相關的部分,據(jù)初步統(tǒng)計,《乾隆<鎮(zhèn)江府志>》共所錄詩歌834首,其中涉及各個主要人文景觀的詩作數(shù)量按照由多到少得順序排列依次為:金山147首、北固山117首、焦山94首、鶴林寺48首、南山45首和茅山26首。如:明人李夢陽有詩《題京口山水圖》“青山逶迤如北固,山下仿佛京口樹。茅堂花蹊三月暮,萋萋舊草春遊路。一從畫師掃煙墨,客堂日夜流江色。江色依微帶甕城,遊子歸魂逗南北?!盵2](p503)勾勒了鎮(zhèn)江山水的圖景。蘇轍有詩《次子瞻甘露韻》云“東南富山水,跬步留清歡”[2](p481),“清歡”二字寫出了鎮(zhèn)江山水的魅力。

      二、“三山”文化形象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明代劉星煒在《駕幸京口三山賦》中說“三山”是“浮群玉于朱方,表曉闕于南邦”[3](p78),同時代的潘一桂也在其《三山賦》中稱贊“粵若稽天地之奇跡,蒐流峙之靈區(qū),采登陟之近玩,緬煙霞之靚墟”[3](p68)?!肚?lt;鎮(zhèn)江府志>》所錄大量的關于“三山”的詩歌,也折射出它們不同的文化形象。

      (一)金山與佛教文化

      作為鎮(zhèn)江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金山歷來是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金山最初是長江中流的一座島嶼,所以古有“江心一朵美芙蓉”的稱譽,直到清光緒末年左右才與陸地連在一起。宋代秦觀在《游金山》一詩中用“江流會揚子,洶洶東南騖。海門劃前開,金山屹中據(jù)”[2](p481)描述了金山的地理位置,曾鞏也有詩言“舉箔見茲山,巋然峙中流”[2](p482)。

      在《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的“金山詩”中,金山寺是被詩人們提及頻率最高的景點,僅在題目中含有“金山寺”的詩歌就有30首之多,占“金山詩”總數(shù)的20.41%。金山寺曾名澤心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江天禪寺”,自古就是佛教名寺。金山寺依山而建,從山腳到山頂,幢幢相銜,臺閣相接,遠望金山寺,只見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筑群和高聳入云的慈壽塔,看不見山,所以金山故有“寺裹山”之稱。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505年),梁武帝令名僧寶志、僧祐在金山舉行盛大水陸法會。這就是中國佛教舉行水陸法會之始,金山寺也因此而馳名天下。

      唐代的著名詩人張祜有名詩《金山寺》(又名《題潤州金山寺》[4]),他在詩中說“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盵2](p520)表達了詩人終日疲于奔波,在金山寺的鐘聲中體會到的超然與釋然。后世關于張祜的這首詩討論很多。唐代詩人孫魴有詩《題金山寺》:“誰言張?zhí)幨浚}后更無人”[5]?!短蒲浴?、《唐詩紀事》、《灜奎律髓》、《升庵詩話》、《雪濤小書》、《四溟詩話》、《詩藪》、《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等書也都有所評價,然褒貶不一,《灜奎律髓》說“此詩金山絕唱”[6],《升庵詩話》則評“此唐人韓垂《題金山寺》詩也,當為第一。張祜詩雖佳,而結句終日醉醺醺,已入張打油、胡釘鉸矣?!盵6]關于張祜此詩的評論越多,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首詩的傳播很廣,同時也促進了金山和金山寺的聲名遠播。

      “鐘聲兩岸聞”,《百丈清規(guī)·法器》“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空,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盵7]佛教將“鐘聲”看作是一種法器,足可見“鐘聲”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晨鐘暮鼓”,是寺廟常見的活動,也是人們獲得心靈安寧的來源之一??侦`的鐘聲和佛教“一切皆空”的觀念不謀而合,悠遠的鐘聲使人們駐足、沉思,于是它成為了寺廟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金山寺的鐘聲也為金山增添了一份莊嚴,經(jīng)過了歷代詩歌的吟詠更是具有了金山獨特的佛教文化價值,成為了詩人歌詠金山和金山寺的重要意象。清朝詩人施閏章在《妙高臺夜坐懷無可》一詩中有言“招隱龍眠叟,遠引就禪寂”[2](p487),詩人在遠游中感到憂慮,卻伴著深夜里的鐘聲,在這“禪寂”中獲得了安定,除此之外,“佛磐雜漁歌”[2](p536)、“上方鐘磐落”[2](p485),這是詩人們耳中的金山寺。鐘聲經(jīng)久不絕,香火歷代不斷,使得金山與佛教文化的關系緊密了起來,所以宋人鮮于侁說金山是“蓬萊三神山”“飛來大江中”[2](p483)。詩人鮑溶更贊金山是“一朵蓬萊在世間,梵王宮闕翠云間”[2](p585),“一朵蓬萊”是詩人鮑溶眼中的金山寺,也是眾人眼中的金山寺。在無數(shù)詩人的吟詠下,金山早已和禪宗、佛教密不可分,而金山寺就是其最好的代名詞。

      除了金山寺以外,《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收錄的詩歌中,涉及到金山的其他景觀的詩也有不少,如王安石的五言古詩《化城閣集句》、蘇軾的五言古詩《妙高臺寄佛印》、施閏章的五言古詩《妙高臺夜坐懷無可》、何如棽的五言律詩《妙高臺遠眺》、鄭善夫的七言律詩《上妙高臺》、吳國倫的七言律詩《登妙高臺》、范仲淹的五言律詩《頭陀崖》、朱日藩的七言律詩《觀音閣和王給事韜孟》、王士祿的五言絕句《由棧道崖至觀音閣看落照》、王昌齡的七言絕句《芙蓉樓送辛漸》、王叔承的七言絕句《金山江天閣》等十余首詩,涉及了化城閣、妙高臺、頭陀崖、觀音閣、芙蓉樓、江天閣等多個景點。

      (二)焦山與隱逸文化

      焦山,曾名譙山、樵山。據(jù)《焦山志》記載,“宋祥符六年真宗感夢焦光入殿獻丹,詢之近臣,曰光乃漢末洞隱樵山,三詔不起,遂封明應公”,“好事者遂以樵山為焦山”[8],“焦山”一名由此而來。

      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山,從上方看,似一枚碧玉浮于水面,所以有“江中浮玉”的美稱。秦朝以后,道教思想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道教崇尚自然,追求歸隱山林、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而焦山與松寥山、夷山矗立于長江之中,形成一主兩次的格局,正好與道教“一池三山”式的人間仙境相暗合,再加上焦光“三詔不起”的傳說和焦山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焦山詩歌多表達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如唐代詩人王瓚在《冬日泛舟焦山》中的“滄溟壯觀多,心目豁暫時”[2](p477)兩句抒寫了面對焦山之景時內心所獲的暫時的豁達與閑適之情。明代詩人王寵也有類似的感慨,他在《登焦山作》一詩中說“隱淪既已逝,偓佺亦空求”、“愿垂任公釣,聊謝張衡愁”[2](p485),同樣表達了對閑適淡泊的生活的向往之情。正如明代的王思任在其散文《游焦山記》中評價金、焦二山時說:“金為貴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游,焦宜隱”,隱而不露的自然環(huán)境,深幽且秀的自然風光,是焦山招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之折腰的原因。

      除了清幽的自然環(huán)境外,焦山更是以“書法山”聞名于世。焦山存有豐富的碑林遺跡,文化資源豐富,其西麓的摩崖石刻是歷代書法、金石之瑰寶。其中瘞鶴銘作為焦山的代表性名勝,在很多焦山詩中有所提及,還有一部分詩歌專門吟詠瘞鶴銘。有的點明了瘞鶴銘的重要地位,“古刻難細讀,斷缺蒼蘚護。歲月豈易考,書法但增慕”[2](p483);有的贊嘆其藝術魅力,“仿佛龍蛇文”[2](p582)、“龍躍蛇奔此巖下”[2](p588)說出了《瘞鶴銘》的筆法之精妙,點畫靈動,字形開張,所以明王世貞評“此銘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固書家之雄?!悲廁Q銘和焦山碑刻是焦山別于京口其他兩山的獨一無二的旅游、文化資源,“書法山”和“隱逸文化”相輔相成,一同形成了焦山獨具特色的文化形象。

      (三)北固山與英雄文化

      北固山在京口城北,下臨長江,“《元和郡縣志》謂其勢險固,故名”[9]。北固山由前、中、后三峰貫穿南北,如一條巨龍臥于長江邊,梁武帝以“天下第一江山”贊其形勝。

      “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2](p475),梁武帝在《幸京口登北顧》中描述了北固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勢險峻。站在北固山上,立刻映入眼簾的是滾滾長江水,放眼望去遠處就是金、焦二山,正是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無數(shù)文人在此留下了登臨之作,正如王思任在《游北固山記》中所說“則北固者,登臨噫慨,古今南北之所也”[10]?!肚?lt;鎮(zhèn)江府志>》中謝靈運最早吟詠北固風光,他在《從游京口北固應詔》一詩中用短短四句“遠巖映蘭薄,白日麗江皐。原隰荑綠柳,墟囿散紅桃”[2](P474)描繪了北固山的景色之絢麗。唐代吳筠的“云生蓬萊島,日出扶桑枝。萬里混一色,焉能分兩儀”[2](p477)寫出了日出時分萬里同色,混沌不可分的壯麗景象。

      面對這般壯麗的景色,人們總是容易生出豪情壯志。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在此建立鐵甕城,由此生發(fā)出許多三國英雄故事。劉備、孫權二人于狠石上議破曹、試劍卜成敗、遛馬澗斗勝,壯景與傳說,引起了詩人們的懷古之情。王存在《登北固山》中說“千載競誰有,六朝空戰(zhàn)爭。豪氣不可問,古墳人正耕”[2](p482)明懷古暗言志。薩都剌說“笑拍闌干起白鷗,登臨不盡古今愁。六朝人物空流水,三國江山獨倚樓”[2](p548),表達了江山依舊,而英雄業(yè)績已逐流水而逝的憂愁。羅隱的《題狠石》:“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漢鼎未安聊把手,楚醪雖美肯同心?英雄已往時難問,苔蘚何知日漸深。還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盵2](p544)回憶了劉備和孫權在此共論曹操的英雄往事,英雄已成過往,而今人們聚在一起卻只討論些小事,飽含對英雄的追憶之情。

      詩人們登高攬勝,描繪了風景,也抒發(fā)了感情,為自然風景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三國傳說真真假假,無數(shù)次的吟詠后,北固山早就與“三國文化”密不可分,也孕育出了豐富的英雄文化精神。

      三、結語

      城市的山水與詩人的創(chuàng)作是相互激發(fā)和相互促成的,城市的山水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素材與情感的來源,詩人的創(chuàng)作又增添了山水的風情,豐富了山水的文化內涵,兩相結合之下就形成了無數(shù)人文景觀各具特色的文化魅力。鎮(zhèn)江名勝眾多,吟詠之作無數(shù),通過探討《乾隆<鎮(zhèn)江府志>》所錄詩作,可以發(fā)現(xiàn)“三山”就是這樣在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歷代文人的歌詠,逐步形成了各自主要的文化特色,從而成為了鎮(zhèn)江代表性的人文景觀。

      參考文獻:

      [1][元]俞希魯.至順鎮(zhèn)江志[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715.

      [2][清]馮夔飏重修,朱霖增纂.乾隆鎮(zhèn)江府志(二)[M].江蘇府縣志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3]鎮(zhèn)江市檔案處.鎮(zhèn)江市檔案館.京江賦[M].鎮(zhèn)江市檔案館,1986.

      [4]尹占華.張祜詩集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2006:59.

      [5]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全唐詩.第14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9:5461.

      [6]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增訂本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470.

      [7]智文法師著.初禪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30.

      [8]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焦山志(第247冊)[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6.

      [9]都穆.游北固山記.北固山游記選[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3.

      [10]陽光.關永禮主編.中國山川名勝詩文鑒賞辭典[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2:772.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文學院)

      (指導老師:楊貴環(huán))

      猜你喜歡
      三山鎮(zhèn)江乾隆
      賽珍珠:我在鎮(zhèn)江有個家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我的鎮(zhèn)江尋根之旅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4
      遼太祖卓龍眉宮“取三山之勢”之三山考略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6期)2019-10-12 08:21:32
      逃離至三山島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7
      一湖一河,潤養(yǎng)三山萬戶
      中國三峽(2016年9期)2017-01-15 13:59:36
      鎮(zhèn)江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鎮(zhèn)江是這樣調價的
      論清初江西三山學派
      天峻县| 祥云县| 厦门市| 邵阳县| 甘洛县| 云阳县| 调兵山市| 桦川县| 吴堡县| 温州市| 黄龙县| 依兰县| 苍溪县| 特克斯县| 青岛市| 巴南区| 吉木萨尔县| 鄄城县| 呼玛县| 增城市| 磐安县| 许昌市| 新昌县| 泗阳县| 湖州市| 齐齐哈尔市| 新宁县| 广河县| 屯留县| 馆陶县| 平定县| 峨山| 莎车县| 岑巩县| 广安市| 贡觉县| 宜宾市| 滨州市| 凌云县| 晋州市|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