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民
(廣州市南沙橫瀝中學,廣東 廣州 511466)
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比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來說是一種新型理念,是一種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科目而積累的綜合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涵蓋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經驗和品德等多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反映了教學育人的根本宗旨,體現了各個科目教學應該發(fā)揮的基本作用。體育核心素養(yǎng)觀念的核心在于通過體育教學,培育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練就學生對體育的理解能力和實操技能,同時促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與此同時,體育核心素養(yǎng)也涵蓋了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和道德品行。
初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家庭及個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具體來說,其一,體育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種新型理論,涵蓋理論知識、運動技能、道德品行等層面的能力,因此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務必要革新體育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二,現階段的初中生在文化課學習方面壓力很大,一方面需要學習大量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yè),因此要運用體育鍛煉作為學生在文化課余時間內放松身心的載體,通過體育鍛煉有效的緩解他們的學業(yè)壓力,將對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融匯在體育教學之中,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在促進學生強身健體的同時為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三,利用體育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體質,可以滿足家長的意愿,同時使得學生認識到勞逸結合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懂得平衡生活和工作,實現終身受益 ;其四,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青少年的茁壯成長,而利用體育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通過這種教育可以為國家培育更多綜合性人才,進而實現新課改的根本目標。
學生在初中時期,身體正在逐漸成長、價值觀正在逐步建立。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進程中務必要抓全面、構建聯動機制。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其中,與學校共同培育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習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練就優(yōu)良的體育品行??傮w來說,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既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引導,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監(jiān)督,家長和學校務必要團結協作,運用多樣化的方法,激勵學生進行鍛煉,強身健體。具體來說,家長在生活中應該給學生樹立榜樣,應該通過自身的運動習慣有效的影響學生,同時應該在家庭中營造樂觀的、正面的氣氛,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事物,并主動抽出時間進行鍛煉,幫助學生構建體育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中則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安排家庭體育作業(yè),還可以適當地開展家庭體育運動會活動,倡導學生家長參與其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通過上述的家校協作方式,構建高效的聯動機制,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擴展到家庭和學校的范疇,使該項工作不再拘泥于學校范圍,真正實現“抓全面”。
3.2.1 優(yōu)化保障措施 初中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離不開體育教師和教研組的工作優(yōu)化和改革,更離不開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指導和約束。具體來說,相關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規(guī)定,進而約束體育教學中的相關行為,保證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學校要依據上級部門要求,制訂較為詳細的方案及措施,并針對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構建完備的反饋路徑及處置方案;教研組則要針對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的核心和要點適當地對體育教學模式予以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通過還要完善對于體育教師的考核機制。更重要的是,為了確保教師游刃有余的開展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還應該建立針對體育教師的保障政策,諸如培訓、進修、獎勵等方面的政策,鼓勵教師積極研究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相關的課題,促使該項工作的推行深得人心,進而保障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3.2.2 提升教師素養(yǎng) 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中,體育教師的作用尤其關鍵。體育教師作為該項工作的具體執(zhí)行人與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梢哉f,體育教師的職業(yè)操守和業(yè)務水平密切影響著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成效。所以,務必要強化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的優(yōu)化他們的業(yè)務水平、提升他們的職業(yè)操守。其一,要指導體育教師開展關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相關理論知識和政策文件的研究學習,進而強化他們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并明確自身的工作要點,進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把體育核心素養(yǎng)相關內容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使得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學的關鍵要點;其二,要及時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理念,不斷推進教學革新,顛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強化跨區(qū)域學校之間的協作共贏,通過合理創(chuàng)辦跨校體育比賽或者體育活動等,打造多校聯合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新格局;其三,要鼓勵廣大體育教師開展關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研究工作,將科學研究與實際教學相互關聯,不斷強化教師的研究水準,促使教師深層次領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進而在教學中更有效的予以踐行。
對于初中生來說,強化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體育課堂,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密切關系著學生構建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成效。因此,務必要注重實踐,有效強化教學成效。具體來說,體育教師需要充分開展課程準備,在全面了解學生特點的前提下設置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并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融入其中,使得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不斷強化自身體育核心素養(yǎng)。
3.3.1 開展多樣化體育項目教學 考慮到初中時期的學生身體正在生長和塑形,因此這個時期適當的體育鍛煉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的成長,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學生通過多樣化的體育項目練習,進而從中發(fā)掘適合于自己的體育項目,最終通過項目的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核心力量、靈活度、協調度、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師應該在綜合分析教材的前提下,通過開展多樣化體育項目的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舉例來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武術練習的思路貫穿在跑步練習的教學之中,使得學生能夠用“套路”的思維更好地掌握跑步技巧,在跑步的同時鍛煉更多的身體機能。從本質上來說,跑步并不是一項簡單的運動,其對于動作的標準性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大部分學生在這項運動中過于隨意,不論是上肢擺動,還是步伐都不符合標準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將跑步運動中的動作分解,向學生講解“外足弓先落地,蹬伸腿時將髖送出,合理控制速度與呼吸,用嘴吸氣、用鼻呼吸”等技術要領,進一步引入武術“太極拳”中的一些套路,作為跑步運動的延伸,幫助學生全方面鍛煉身體[4]。除此之外,教師要在教學中廣泛以點帶面,全方位地開展,如排球、健美操、跳高、足球、跳遠等多樣化的體育項目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落實因材施教,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提供良好條件。比如,待學生完成跑步運動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選擇將學生予以分組,安排不同組別的學生各自占據相應的場地并開展該組的練習,各組別在完成自己的練習任務之后,還可以與其他組開展互動交流。
3.3.2 創(chuàng)設生動化教學情境 不良的體育教學往往具備單一、枯燥的特征,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意志力不足,常常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沖刺階段發(fā)生掉隊的現象,進而嚴重降低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干擾了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所以,教師應該轉變思維,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化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發(fā)他們參與到情景中來。比如,在跑步訓練中,很多學生難以堅持,進而難以通過常規(guī)訓練有效發(fā)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因此,教師可以設計生動化教學情境,將跑步練習轉變?yōu)榻恿?,?位學生組成一組,各自完成自己的跑步路段后與后一段的同學擊掌,并讓組隊內的學生自由安排跑步的先后順序。同時在每一組跑步的終點放置標志物,將個人的短跑練習變成集體運動的形式,并要求每一組的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跑完規(guī)定的路程,一組開展跑步時其余組的學生可以在旁加油吶喊。除此之外,對組與組之間的跑步成績可以展開對比和排序,利用比賽激發(fā)學生在跑步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跑出最大的速度;利用小組合作,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此同時,在該項運動開始前,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白雪公主”的故事性情景,將7位學生比喻為7位小矮人,只有7位個小矮人齊心協力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拯救“公主”,通過故事性情景的引入打破沉悶、嚴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以開心快樂的情緒參與到跑步練習中來。對于速度跟不上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情景予以激勵:“白雪公主還在等你,加油,加快速度!”進而激發(fā)學生竭盡全力,奮起追趕。這樣的跑步練習方式對比傳統(tǒng)的練習趣味性更佳,開放性更強,能夠引發(fā)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發(fā)揮自身最大化潛能,進而運用情景有效培育了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3.3.3 強化理論知識培養(yǎng) 在體育教學中,與運動技能培養(yǎng)同樣重要的是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強化。很多運動技能都是有根可循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強化對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培養(yǎng),在開展某項運動練習之前,可以引經據典,介紹該項運動的源起、歷史、規(guī)則和著名賽事,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要避免在教學中單一的示范動作并要求學生“依葫蘆畫瓢”,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強化學生對于運動項目的理解生深度,避免機械化的練習。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時提問,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提問進一步引出運動項目背后的科學依據。例如,馬拉松賽事的總距離為42.195m,學生往往會對這個距離為何不是整數產生疑問,教師則可以用歷史上“菲迪皮得斯用生命回城宣布勝利消息”的典故來回答,在豐富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并打造了靈動的課堂氣氛,培育了學生追根溯源的核心素養(yǎng)。
新時代的初中體育教學不應該只拘泥于對學生體質的強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強化,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fā)展,全面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予以重視,齊心協力地共同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觀念和習慣,完善學生德育品行,提升學生各項運動技能及社會適應力,通過體育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保駕護航,最終實現人才教育的可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