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芬
摘要:在各個不同的年齡發(fā)展階段,人們的情商發(fā)展水平和表現形式也不同。小學階段是情商發(fā)展比較關鍵的時期,作為一線教師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可以通過團隊激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增強抗挫能力,提高人際關際,充分利用團隊激勵助推學生的情商發(fā)展。本文是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慢慢滲透情商教育,利用團隊的激勵來助推學生的情商發(fā)展,用團隊競賽的力量來激勵他們共同進步,讓學生形成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關鍵詞: 團隊激勵 ;情緒控制;抗挫能力;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6-0228-01
1.建立團隊激勵機制,培養(yǎng)學生希望心理
1.1 民主決策,制定班規(guī)。
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某些事情上,如果是自己作出選擇,他(她)便更能真正對它負責。由于要負責,才會認真謹慎行事,才有理智、才能勇敢地挑戰(zhàn)一切困難。于是我利用合適的契機發(fā)動學生,讓學生自己分組商討給自己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即班規(guī)。一但有了自己作為參與者之一制定出來的制度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與遵守。
1.2 建立團隊目標,明確個人目標 。
要達到團隊設定的目標,那就先要讓每個成員設定并達到個人的目標。然而由于個人的特點和特長不同,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對其目標實現的貢獻率不同。為了使各個成員都能夠最大地發(fā)揮自己的力量,為了使團隊更有優(yōu)勝的可能性,為了使團隊中的后進生克服惰性,我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位成員都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同時激發(fā)每個學生產生自我競爭與他人競爭的動力,來達成或超越自己的目標。
1.3 明確分工,執(zhí)行制度。
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是班集體的核心,對班集體的形成與鞏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讓班集體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當自己的團隊要參與競爭時,把力爭第一當作是頭等大事來對待,要想爭第一,那大家共同努力是理所當然的事。
2.引導學生有效控制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心境
2.1 引導組長激勵組員。
組長的態(tài)度和情緒直接影響著同組成員。如果組長情緒低落,他的同組成員將受到影響而變得缺乏動力;相反如果組長滿腔熱情,他的同組成員也會充滿活力。所以我會引導組長用"行動"去影響他人,告訴他們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想獲勝就需要凝聚力,能夠把大多數組員各方面的特性凝聚起來,同時也要求他們要有與不同的人相處與溝通的能力。引導組長要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肯定別人、贊美別人、學習別人、感恩別人!
2.2 引導組員之間換位思考。
在團隊競賽中,每個小組總有幾個是"扣分"大王,他們往往會因為沒有遵守班規(guī)或是個人原因而屢屢受到扣分,組里的其它組員一開始總是指責批評,但越是指責批評,受扣分的同學越是"破罐子破摔"大大影響了整隊的士氣,接著就是扣分更嚴重,組員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時,我會給他們小組進行開會開導,讓他們學會包容別人的錯誤,扣分的同學也要及時反思,自己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給小組帶來不良的影響,并在組長的組織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一味地互相指責是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大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明確責任和目標,才能達到成功。
3.加強抗挫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其體膚……"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傳誦,就是因為它提示了人才成長規(guī)律:經受過大的挫折磨難的人才會大有作為。在班級的小團隊競賽中,每半個月的評比一次,評出一個得分最高"優(yōu)勝小組",同時也評出得分最低的"加油小組"在這過程中極其考驗孩子們的抗挫能力,如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得分只差一分;最后一名與倒數第一名也有出現差一分的情況,那么又如何對待?在團隊競賽剛開始執(zhí)行那兩個月,獲得第二名的組員與獲倒數第一名的組員都出現失去斗志的狀態(tài),甚至互相指責,更嚴重是出現組里后進的組員自暴自棄,繼續(xù)當"扣分大王"直接影響到下一輪的競賽。這個時候,處于中間排名的組員的即抱著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態(tài)度??吹竭@種狀態(tài)度,我會在利用班會課對孩子們進行關于挫折教育讓孩子們正確對待失敗,增強競爭與拼博意識。并與個別后進的孩子進行談心,讓其坦然面對失敗的事實,并要學會盡快調整自身狀態(tài)振作起來,通過教育與疏導,使孩子們明白面對社會的挑戰(zhàn),唯有備足自身的資本,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積極參與平等競爭,戰(zhàn)勝挫折,才能成功。
4.開展團隊合作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團隊的競爭中,我經常舉行一些需經過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每到學期期末會舉行"小組風采"展示表演等等,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在這些活動中,我發(fā)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生,第一種類型:缺乏合作的技能,有熱情但持久性不夠,常半途而廢,不能很好堅持完成分配給他的任務,導致拖小組的后腿;第二種類型:不夠自信,不合群,表面上裝作漫不經心,其實內心還是很渴望參加小組活動的;第三種類型的人學習成績相當優(yōu)秀但不愿與別人共享成果,或是看不起別人,因而不愿與人合作。
針對這三種類型的學生,我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了解以及與他(她)本人的交談,得到解決的對策是:對第一種類型的學生要多加指導,教會他如何與他人交往;對第二類型的學生要讓他建立自信心,認識其自身的價值;對第三種類型的學生要加以引導,使之學會與人分享成果。這樣幫助他們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并讓他們明白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人們完成各種任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一段時間實踐和引導,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利用團隊的激勵助推學生的情商發(fā)展,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營造生命校園.馮碩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9.
[2] 如何管出好班級.劉令君.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