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華,孫召文,李廣賢,陳 峰,周學標
(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山東濟南250100)
近年來,隨著大批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nóng)村勞動力匱乏現(xiàn)象日趨嚴重,直播稻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的趨勢[1]。人工育、插秧存在冬前閑置育秧田、育插秧勞動強度大、用工成本高等問題;機械插秧存在育插秧成本高、秧齡要求高、插秧時間緊等問題;而水稻直播技術則省去了育秧、插秧等繁瑣環(huán)節(jié),簡化了作業(yè)工序,顯著降低了用工量,減小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輕簡栽培模式[2-3]。
水稻直播包括撒播、條播、穴播等方式。有關播種方式對水稻群體生長及產(chǎn)量的影響已有諸多報道。研究表明,與撒播相比,穴播與條播由于水稻群體布局更為有序,地上部光合產(chǎn)物積累量顯著增加,因此產(chǎn)量水平也顯著提高[4]。此外,條播與穴播通常采用機械實施,用種量比撒播少[4]。麥茬直播稻生育期比人工插秧與機插秧水稻顯著縮短,獲取高產(chǎn)必須提高播種量,增大群體。目前,水稻生產(chǎn)中很多農(nóng)戶仍采用撒播方式,但是人工撒播方式不利于大面積作業(yè),生產(chǎn)效率低下,群體通風透光性差,易倒伏,大面積推廣存在一定風險[5]。而機械條播與穴播則克服了以上缺點,對于促進水稻輕簡栽培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探索和研究[6-7]。本研究探討了條播方式下播種量對水稻產(chǎn)量性狀的影響,以期為直播稻生產(chǎn)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7年6月至10月在山東省水稻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供試材料為常規(guī)粳稻品種圣稻19。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設置3個播種量 S1、S2、S3,分別為:25、20、15 kg/667m2,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77 m2。采用條播方式,行距20 cm,播種深度1 cm。
采用旱種水管的種植方法,播種后灌水,3葉期以前使土壤保持濕潤,3葉期至孕穗期間歇灌水,孕穗期、揚花期保持水層,灌漿期至成熟期采用干濕交替灌水法。復合肥(N-P2O5-K2O為15%-15%-15%)40 kg/667 m2作為底肥,3葉期前后,施尿素7.5 kg/667 m2左右,10 d后再施尿素12.5 kg/667 m2左右,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10kg/667m2左右。及時除草,防治病蟲害。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SigmaPlot軟件作圖。
由圖1可見,條播方式下直播稻群體大,田間表現(xiàn)良好。由表1可知,與S3相比,S1與S2處理下的始穗期分別延遲3、1 d,齊穗期分別延遲3、1 d;S1處理下成熟期比S2和S3處理均延遲3 d。可見,隨著播種量的減少,水稻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均有所提前。
圖1 條播方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田間表現(xiàn)
表1 條播方式下不同播種量對水稻生育期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播種量的減少,有效穗數(shù)呈下降趨勢,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質量呈升高趨勢。其中,對千粒質量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P<0.05)。S3處理下,千粒質量分別比S1和S2處理下顯著增加4.95%、4.31%。播種量對結實率的影響無明顯規(guī)律,差異未達顯著水平。播種量對理論產(chǎn)量的影響也未達顯著水平,表明在高、中、低3種播種密度下可使水稻預期產(chǎn)量達到相同,但實際產(chǎn)量卻是S3處理達到最高,并與S1和S2處理具有顯著差異(P<0.05)。
圖2 條播方式下不同播種量對水稻產(chǎn)量性狀的影響
研究表明,播期是影響水稻生育期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播種日期的推遲,水稻生育期縮短,主要表現(xiàn)在營養(yǎng)生長期的縮短[8-9]。本研究發(fā)現(xiàn),播種量對水稻生育期也有一定影響。減少播種量,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由此表明,播種量也是影響條播稻生育期的一個因素。
播種量是調(diào)控直播稻群體產(chǎn)量形成的主要栽培因子[10-11]。在一定播種量范圍內(nèi),直播稻產(chǎn)量隨播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過該范圍,產(chǎn)量則呈降低趨勢[10]。同時,直播稻播種量的大小也應該依據(jù)品種分蘗成穗特性、播種期等因素確定。研究表明,條播方式下麥茬直播稻播種量為10 kg/667 m2時,產(chǎn)量最高,低于或高于該播種量,產(chǎn)量均降低[12]。本試驗中,條播方式下,播種量為15 kg/667 m2時,千粒質量最高,繼續(xù)增大播種量,千粒質量則顯著降低。在3種播種量下,有效穗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均無顯著變化,但是在15 kg/667 m2播種量下,實際產(chǎn)量最高??梢姡粝氆@得高產(chǎn),條播稻播種量應控制在15 kg/667 m2以下,同時結合考察田間農(nóng)藝性狀與不同品種進行配套研究。此外,適當降低播種量還可使生育期有所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