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鳳鳴高級中學)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浙江省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加強,高中英語教學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都有了明顯改觀,但是英語作業(yè)布置卻未見明顯的改革。有研究表明,高中英語作業(yè)布置中還存在著過于強調記憶,忽視運用的弊端,當前不少高中英語作業(yè)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嚴重缺失,普遍存在著作業(yè)量過大、內容質量不高、作業(yè)結構不合理、作業(yè)定位錯誤等問題。而英語課外作業(yè)不僅具有“強化技能”“鞏固知識”“養(yǎng)成習慣”與“培養(yǎng)個性”的功能,還可以使得作業(yè)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又不斷生成問題的探索過程;同時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根據課堂教學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研究高中學生的英語作業(yè)布置具有積極的意義。
回譯作為一種精加工策略,意在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理解文本以及創(chuàng)造性地轉換文本,從而加深學生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區(qū)分新舊知識的差異,更好地運用英語這門語言。本研究根據學習理論(心理學)從精加工策略以及復述、組織策略的角度建構了回譯策略的具體內容,根據已有的相關文獻并從策略性質的角度把回譯策略分為重復—復述策略(Repeat-Recite,R-R),類比—對比策略(Compare-Contrast,C-C),提煉—潤色策略(Refine-Polish,R-P),試圖在高中英語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通過回譯策略的建構與實施,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作者通過一個學期的回譯策略在高中英語作業(yè)中應用的實證研究,改善了學生對英語作業(yè)的厭煩、應付心理,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加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回譯在翻譯研究領域是一個被人忽視的角落,回譯用于翻譯教學雖有人提到,但真正運用于高中英語作業(yè)進行深入研究的并不多。實際上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適當穿插運用回譯策略,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漢對比意識,對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回譯的特點就是通過對比來認識語言的差別特征,這種方法比由教師單一地講授更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回譯在英文中被稱為“back translation”,根據Shuttle worth & Cowie所編寫的 《翻譯學詞典》,回譯是把“譯文譯回原文的過程 ”,即對譯文進行再次翻譯,把自己或別人的譯文翻回原文的過程。回譯的研究已經涉及多個領域。 賀顯斌指出 ,“回譯除了用作檢驗譯文的手段外,還可以用作一種翻譯策略,用于翻譯教學及用作語言研究和翻譯研究的輔助工具。用作不同的目的時,回譯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同 ,用作譯文質量檢測、多種譯文的比較和翻譯教學的手段時,回譯的內涵取其字面意思,即將自己或他人的譯文譯成原文,然后將原文和回譯加以比較,以確定譯作的質量。”這一定義清楚地說明了在翻譯教學中回譯的性質,即將自己或他人的譯文譯成原文,然后將原文和回譯加以比較,通過原文和回譯的比較,促進學生掌握兩種語言結構與表達方式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的雙語修為,從而達到提高雙語轉換能力的目的。筆者參考了大量文獻,以圖表的形式具體詮釋了回譯的具體應用過程。(見圖1)
圖1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把回譯這種策略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尤其是英語作業(yè)中的研究并不多見,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把回譯策略和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因此,筆者的在職教育碩士論文以此為選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各位評審的專家也給予了一致的肯定和鼓勵。
1.回譯策略的分類。根據學習理論(心理學)從精加工策略以及復述、組織策略的角度建構回譯策略的具體內容,根據已有的相關文獻并從策略性質的角度把回譯策略分為重復—復述策略(Repeat-Recite,R-R),類比—對比策略(Compare-Contrast,C-C),提煉—潤色策略(Refine-Polish,R-P)。
2.英語作業(yè)任務類型。根據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將回譯策略分置不同的任務類型當中。在回譯的過程中,根據回譯的內容可區(qū)分為三種不同的任務,中英文完全對等(如可以直接回譯的一些詞匯、句型和表達等)、中英文間存在微小差異(如回譯時遇到的不同的復合句、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差別等)和中英文間存在巨大差異(如回譯中對句子使用提煉潤色技巧的應用等)。在不同的任務中,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回譯策略(R-R,C-C,R-P)完成英語作業(yè)。(見表2)
表2 高中英語作業(yè)布置中的任務類型與回譯策略及其功能與價值
此研究是把回譯策略和英語作業(yè)的布置結合起來,因此實踐材料選取的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必修五的文章。由于平時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的限制,只選取教材中部分文章作為回譯材料,5個單元共選取了Unit 1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Unit 2Puzzles in Geography和Sightseeing in London、 Unit 3First Impressions、Unit 4My First Work Assignment“Unforgettable”,says new journalist以及Unit 5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共6篇文章,每個單元按段落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其中Unit 4的Reading為對話形式,只選取其中2段),共31段。根據教學進度及文章特點以翻譯作業(yè)的形式先把其中的18段作為翻譯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先將英語翻譯成中文;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中文逐段或逐句翻譯成英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指導學生先后采用R-R,C-C,R-P策略進行回譯。其中R-R策略的原則是選擇一定的段落讓學生根據翻譯來進行重復和復述,鞏固學生對所學的詞匯及句型的掌握;C-C策略的原則是通過類比和對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掌握英語語言的差別,對英語的用法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對英語的用法區(qū)別和運用把握得準確到位(例如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的學習;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的學習;非謂語動詞和獨立主格的學習;完全倒裝和部分倒裝的學習等等);R-P策略的原則是讓學生在回譯的過程中,學會對句子進行提煉和潤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運用好的表達和句式,為英語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筆者聯(lián)系相關理論基礎和教學實際,現(xiàn)就回譯策略中的類比—對比策略(C-C策略)為例,探討回譯策略在高中英語作業(yè)布置中的應用。
1.C-C(Compare-Contrast)策略的理論基礎
對比是語言學習的最好方法之一。你只有將本族語言同其他語言進行比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語言。反之亦然。呂叔湘先生認為“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文表現(xiàn)法的共同之點和特殊之點”,因而漢語界和外語界的語言學家們都敏感地意識到這一方法對外語教學的重要性,許國璋、王佐良、王力等先生曾不遺余力地倡導過這一方法,他們指出外語教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語言的比較教學”,因為通過比較,我們才能揭示出一門外語語言特點,所以它對外語教學法來說是一種極其有益的重要補充。通常所說的類比(analogy)是指人們根據事物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特征,當兩件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某種一致性時,往往認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一致性。類比是人們在長期的認知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相似聯(lián)想。認知實踐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所謂的類比,就是用已知的(我們熟悉的、常見的)事物去解釋另一(我們陌生的)事物。類比的這一特點,使其在日常的交談與勸說、學習與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與歸納推理等領域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因此,對比和類比是語言習得的一種有效方法,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之一。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能夠適當?shù)貞肅-C(Compare-Contrast)策略讓學生來了解英語的一些用法和規(guī)律,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克服語言學習中的困難和障礙,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能力,減少學生漢式英語的出現(xiàn),使學生能自覺地運用符合譯語表達規(guī)范的語言,避免在語言運用時出現(xiàn)常見的語病和錯誤,從而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取得優(yōu)良的學習效果。
2.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的具體實踐操練
在英語作業(yè)的布置中通過對回譯策略的運用,學生已經對所學課文的英語和漢語都有所了解,再通過早讀或課前5分鐘在教師的帶領下先運用R-R(Repeat-Recite)策略來進行口頭的回譯,使學生對于文章中所涉及的詞匯、短語、句型以及文章的內容和整體結構有進一步的熟悉和記憶,因此教師可以通過C-C(Compare-Contrast)策略來給學生布置更加深層次一點的作業(yè),使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和歸納一些相關的用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以Module 5 Unit 3First Impressions中的Paragraph 1 為例:
①I still cannot believe that I am taking up this prize(賓語從句) that I won last year(定語從句).
我現(xiàn)在仍然不能相信我是在去年獲得的這個獎勵。
②I have to remind myself constantly that I am really in AD 3008(賓語從句).
我得不斷提醒自己,我真的已經進入到公元3008年了。
③Worried about the journey(過去分詞作原因狀語),I was unsettled for the first few days.
因為擔心這次旅行,頭幾天我心里總是不踏實。
④However,my friend and guide,Wang Ping,was very understanding and gave me some green tablets which helped a lot(定語從句).
但是我的朋友兼導游王平很細心體貼,給了我?guī)琢>G色藥片,倒是挺起作用的。
回譯中C-C(Compare-Contrast)策略的運用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辨別不同的長句和復合句,加強了對不同從句語法特征和規(guī)則的掌握,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同時,使學生感受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差別,使他們明白在表達多層邏輯思維時,英語常用包含許多修飾成分或從句的復合句或長句,句中各部分的順序比較靈活。漢語表達同樣的意思時,常用短語、分句、流水句,按照一定的時間和順序,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層敘述。實際上英漢句子里的語序,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寫作中避免漢式英語。
再如Module 5 Unit 4 中Reading部分:
①周揚永遠不會忘記他在流行英語辦公室第一次的任務。
②我不僅對攝影感興趣,而且為了更新我的技能我在大學參加了一門業(yè)余課程。
③只有你問了許多不同的問題,你才能獲得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④這里是我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
很多學生的翻譯如下:
① Zhou Yang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② I am not only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③ You will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④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原文中的句子如下:
①Never will Zhou Yang(ZY)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②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③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④Here comes my list ofdosanddon’ts.
通過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回譯句子并進行對比,辨別差異。有些學生能發(fā)現(xiàn)倒裝句的用法及規(guī)律:比如句子①,② 和 ③中情態(tài)動詞和be動詞都提到主語之前了;還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句子④中整個謂語提前了(采用了完全倒裝的形式)。緊接著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發(fā)現(xiàn)的句子之間的差異來總結倒裝句的用法,學生不難總結出當否定詞和狀語從句位于句首時句子可以部分倒裝(即助動詞、情態(tài)動詞和be動詞可以提到主語之前),甚至有的同學能發(fā)現(xiàn)副詞放句首時,句子可以全倒裝(如句子④)。
由此可見,在回譯中適當?shù)剡\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通過讓學生思考并總結英語同漢語之間的差異和區(qū)別,進行認真和系統(tǒng)的比較鑒別,有利于我們運用漢語知識強化對英語特點的認識,克服母語在英語學習中造成的負面影響,認同辨異,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確定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更好地把握英語特點并靈活地運用,真正達到交流和運用的目的。除此之外,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發(fā)達語言,有其自身顯著的特點和內部規(guī)律,要準確、靈活地掌握和運用,有必要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學會總結出一般的規(guī)律,歸納其特殊的表達方式,了解其間存在的差異并能夠區(qū)分運用。這對教師有效地組織英語教學,強化英語的實用技能以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著很大的幫助。
3.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作為一種英語教學方法,貴在適時運用和探索實踐。它既是其他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同時也需要其他方法的配合和融入。由于高中生的抽象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相對成人來講還不是很強,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開展英語教學時難度要適宜,避免布置的任務大大超出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迷惑不解,反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如果能注意這一點的話,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和選擇。
(2)在回譯的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持之以恒,除了所舉例子之外,英語中一些同義詞的辨析,詞性的辨析,非謂語動詞,動詞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there be句型,“it”的用法等等的學習都可以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只要引導學生經常觀察、歸類、總結、積累,就能夠使英語學習由淺入深,逐步熟能生巧,觸類旁通,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自如交流的目的。
(3)英語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并能及時幫助學生將其與新知識點的特征進行恰當?shù)钠ヅ渑c銜接。這樣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就可以幫助學生提供能夠接納新知識的一種智力結構,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英語教師所要做的是如何尋找出這些共同規(guī)律,通過系統(tǒng)的整理,結合課本教學,通過在回譯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學習者可以輕松地掌握學習內容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去展現(xiàn)教學內容。
在高中英語作業(yè)的布置中運用回譯策略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和對比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鞏固對所學詞匯、句型、常用表達以及句子結構的積累和掌握,通過對回譯策略的重新構建,把重復—復述策略(Repeat-Recite,R-R),類比—對比策略(Compare-Contrast,C-C),提煉—潤色策略(Refine-Polish,R-P)三個策略結合起來運用,使其相互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逐漸地對英語的詞形變化和詞序問題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這比讓一個一頭霧水,完全沒有理論概念的人去死記硬背一些枯燥的變化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要有效果得多。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適當?shù)卦诨刈g中運用C-C(Compare-Contrast)策略,有助于學生記憶、吸收相關知識,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知識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