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回家,我?guī)Я伺H夂脱蛲然厝?,一頓吃不完,準備塞到冷藏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個碩大的冷藏柜里被塞得滿滿當當,差點兒就打不開。
我說:“這都是什么啊,過年也不用儲備這么多東西吧?”
媽媽一樣樣掏出來,擺在桌上給我看:
3 月的野菜和香椿,焯好了水凍成菜團。
4 月的榆錢,凍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一團。
5、6 月的槐花,焯好了水凍成一疙瘩。
7、8 月的爬叉(知了猴),塞滿一個礦泉水瓶。
9 月老家來人帶來的原產(chǎn)地扒雞,凍成了扒雞中的戰(zhàn)斗“雞”。
10 月老爸從四川帶回來的麻辣兔肉,保鮮膜好幾層裹著藏在底下。
.......
細細算來,這些是從我去年 2 月份過完年離開家后,每個月的時令風(fēng)物和外地帶來的新鮮玩意兒。我不在身邊,但媽媽都想讓我嘗到,又怕過了季節(jié)找不到,所以通通留了一些凍起來。媽媽才不管凍那么久會不會太占地方,也不會管過年才幾天,我能不能吃得完,她只是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想到了:這都是我女兒小時候愛吃的東西,我得給她留著。
老實說,凍了那么久的東西,再化凍早就沒有了鮮美的口感;而很多很多東西,在應(yīng)季的北京,也完全可以買得到;更不用說,再次烹飪時,簡單重復(fù)我兒時的做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日益刁鉆的胃口。
但“以后這些東西不用給我留著了,我都吃得到”這句話,我始終沒有說出口。那是媽媽的心,我唯一能回報的,就是很高興地吃下一餐又一餐。
有媽媽疼著的我,是世界上最知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