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這一句,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定要認真鉆研。
涉世之初的青年,身心就像一張白紙,一塵不染。不良習性,多是歷世過程中沾染的。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這是古人的真知灼見。涉世淺的人,希望從城府深的人身上汲取經(jīng)驗,認為他們從成功和失敗中總結出了經(jīng)驗,對應對和解決種種復雜問題,肯定得心應手。
可是,人們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歷練,有的經(jīng)過干錘百煉,剛正不阿,沒有辜負初心和宏愿;有的經(jīng)不住生活的拷打,變得隨波逐流。可見,他人的經(jīng)驗不可全盤拿來。
我們在汲取經(jīng)驗的過程中,要汲取積極、正面的經(jīng)驗,品質才會漸漸向高尚的方向發(fā)展。相反,汲取消極、負面的經(jīng)驗,我們肯定會走彎路,甚至可能會走上歧途。
所以,君子遇事不要急于追求練達,應該特別注重抱樸守拙的忠厚作風,以誠信之舉贏得人生的尊嚴。太過于練達和圓通,就會失去本性,變得隨波逐流,甚至奸猾。
如果保持一副不經(jīng)修飾的純潔面目,對照“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鏡子自查,人就不會縱身落馬,掉進懸崖。
心公之昧,外賊無蹤
《菜根譚》對人的欲望做出形象的比喻。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被稱為外賊,歸屬于外來的侵害,可以加強防御。人的情感、欲望等內(nèi)心的邪念.被稱為內(nèi)奸,防不勝防,難以抵制。
誠然,人不是神仙,遠離不了人間煙火。七情六欲,都是潛伏在身邊的勁敵。稍一疏忽,它們就會乘虛而入,進攻人的身心。
所以,對物質的誘惑,必須排除私心、雜念,不給外敵留半點空隙。對情感、私欲的干擾,切莫擾亂了心緒,神魂顛倒,失去理智。面對名利的引誘,若監(jiān)守自盜,違背原則,最終會被名利蒙蔽心靈。
面對人間煙火,若不把握好分寸,整天渾渾噩噩,就會忘記初衷,迷失自己。
必須時刻清醒認識,嚴于自律,防微杜漸,筑牢防線,恪守初衷和信念。不管是外敵還是心里的敵人,都在自我的控制下,將它們變成修養(yǎng)和品德的助手?!爸魅宋?,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一念貪私,萬劫不復?!奔词构Τ擅?,高官厚祿,也不過是黃梁一夢,光陰虛度。
貪總是與災禍脫不了干系,比如:狼貪鼠竊、桀貪驁詐、貪污狼藉、貪功起釁、貪多嚼不爛……貪是令人唾棄的。
貪婪是萬丈深淵,貪婪是永遠無法填滿的溝壑,貪者最終不僅會失去原來擁有的,還會把自己賠進去。
放棄貪心,是人生的大智慧。
修身正品,首先要放棄貪欲。貪心一動,良知自然泯滅,剛毅之氣頓失,品質自然會受到影響。
所以,在生活中,若抵不住貪欲,智慧就會為之蒙蔽。
由此可見,“不貪為寶”,似利劍高懸,能夠救人警世。想要天地寬廣,必須心底無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