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算人才
我們往往把人才定義在技術領域里面,但是一個企業(yè)的人才,絕對不局限于技術領域。只有當每個崗位都有人才,企業(yè)才真正擁有人才。
以前我們招過一個清華的博士后,請他從成本上給我們做研發(fā)。結果他做了一款叫小蜜蜂的空調,這個空調在使用的時候不知道是開著還是關了。這是按照偷工減料的思維去做的,雖然給我們降低了大概40塊錢的成本,但是我們寧可不降。
這樣的人才我不認同。
我們通常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員工學歷越高越好,其實絕大多數(shù)人各懷其才,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員工,關鍵是企業(yè)能否給他提供一個人盡其才的崗位。而且,我認為對人才的評判,應該取決于這個人有沒有挑戰(zhàn)的精神,有沒有勤奮的精神,有沒有奉獻的精神,如果有,就給機會和平臺。
我現(xiàn)在用了一個1982年出生的大學生,他進了格力以后,非常勤奮,敢于挑戰(zhàn)。所以現(xiàn)在格力有一個很核心的部分就是他在掌管,而且他還不是一本大學畢業(yè)的。
管理不能怕得罪人
1995年,我們遇到了最大的困境——整個營銷隊伍集體離開,當時公司叫我回來當部長。而其時格力內部沒有規(guī)章制度,也沒有行為標準,因此:
第一,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比如招聘,一個普通工人都要交500塊錢才能進來;還有搬運工,旺季時誰給錢就先給誰上貨。
第二,日常工作懶散,淡季時,員工就坐在辦公室喝茶、聊天、吃零食,沒有任何壓力。
所以,我做了兩件事:
第一,成立紀檢辦。
把每個崗位的標準掛在墻上,比如上班不準吃零食,有一天有人吃的時候被我發(fā)現(xiàn),一人罰款50元,帶零食來的那個人罰100元。那時后勤人員最高工資也就800塊錢。下班后我私下給了他100元,聲明這是我自己掏的錢,因為你家里困難。
第二,與“關系”作斗爭。
有人違規(guī)被處罰,但他是老板帶來的人,老板就來問我。我說不是我跟你過不去,是他和你過不去,我維護企業(yè)利益,就是維護你的利益。
那年,有人找到我哥哥,希望幫他拿100萬元的空調,他給我哥哥兩三萬元回扣。
從經濟來說,我們企業(yè)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因為賣給誰都是一個價,而且賣給他,經銷商也賺錢,我的哥哥也能得到錢,是三贏局面。
但是,我這樣做了以后,我的員工會想,我們也給我們關系好的經銷商開后門;經銷商會想,到格力只要找關系就行了;而對我,這樣做了怎么再讓員工遵守紀律?最終對所有的商家,我們都會失去誠信。
所以當時拒絕了我哥哥,而我哥哥很生氣,寫了一封絕交信,十幾年不和我來往。去年他生病我去看他,他說我今天終于理解你了,如果我們都去拖你的后腿,格力電器就沒有今天。
如何讓每個員工都愛企業(yè)
我們一線的工人,基本都來自農村,也就是過去的“農民工”。但格力電器從1997年開始就杜絕在公司里面說“農民工”。不能因為崗位不同,我們就歧視。
他們是初中文化,但是我們今天都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管理者。他們作為榜樣,給別人帶來了目標和方向?,F(xiàn)在我們給一線員工一人一房,結婚后可以給兩室一廳,退休后房子歸員工。我們要盡可能給員工帶來安全感。但是我們要他們保證品質與質量,這樣才能給消費者帶來優(yōu)質的產品。否則,一旦傷害了消費者,最終受害的還是員工。
所以要讓每個員工都愛這個企業(yè),只有每個人都愛企業(yè)、都愿意付出,這個企業(yè)才有競爭力。
(王傳生摘自《新華日報》2018年4月13日)
【素材運用】格力能夠走到今天,絕對不是偶然的。作為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董明珠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重視人才,尤其是強調道德與忠誠;一切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不徇私情;尊重員工,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其實,企業(yè)管理核心就在于人事管理,格力的成功告訴我們,把人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速用名言】
1.企業(yè)最大的資產是人。
——日本企業(yè)家 松下幸之助
2.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yè)才是最終的贏家。
——中國企業(yè)家 柳傳志
【適用話題】管理;德才兼?zhèn)洌患?/p>
(特約教師 周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