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杭州市鳳凰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小學高效籃球自主學習課程教育理念在于體育教學作為一種輔助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式,以籃球為媒介,通過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籃球技能的訓練、身體素質的強化、認知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的展現、社交能力的突破,教師的策略實施只是作為一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德、智、體、能的全面發(fā)展。通過生物學知道,手布滿各種神降元,而籃球與手的充分接觸,大腦和手部的相互“溝通”,與自主學習的培本身就是相輔相生的,作為教師的“策略”,只不過是幫助學生找到打開“自主學習”的鑰匙 。
根據受教者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向和標準,不再是簡單地對受教者進行技術的指導、理論的渲染。重點是通過教師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鍛煉中學習技能,又因為技能的不斷提升、信心的增加,繼而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能力,學生能夠給自己制定目標?!安呗浴敝惺滓囊粋€環(huán)節(jié),就是及時評價機制,一堂高效的籃球課,首先學生能先在小組中完成第一次評價,再由“他組”學員進行交叉互評、經驗交流,最后實現問題解決。然而整個“策略”的實施過程中,不贊成教師為“游戲”而做“游戲”的方法,而是學生在“嘗試”的情況下,自主地完成了一項技能的訓練,掌握相關技能?!安呗浴绷硪粋€的重點則是讓學生發(fā)現高效率學習方法,突破自己的限制,結合教師教授要領,完成相關重、難點的學習?;@球只是“道具”,如何讓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才是核心,喚醒每位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潛在爆發(fā)力。尤其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AR游戲等多種娛樂形式的出現,學生放學后又多以一人為伴,除了硬性的體育達標鍛煉之外,如何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運動,終身養(yǎng)生良好的健康運動習慣,對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而言,必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讓受教者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還能從解決問題中體驗到快樂。
自主學習首要是教師啟發(fā)作用,讓學生完成對自我能力的認知。高效的籃球課策略的研究,離不開對受教者自主學習力的培養(yǎng)。以小學籃球高效自主學習為例,首先問題分為3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1)以最弱的學生為起點,循序漸進設計3~4個環(huán)節(jié);(2)設計3~4個星級目標(可技術動作目標或能力目標,學生自主選擇目標),如表1。(3)設計挑戰(zhàn)自己的環(huán)節(jié),贏得自己的評價過程。以五年級學生為例,他們對籃球項目并不陌生,善于模仿,好奇心強,喜歡簡單易學的技術動作,對籃球運動有一定的興趣。但由于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有一定的技巧性,相對于其他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較難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耐性不夠,可能導致逃避學習或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的愉悅性,正確引導,及時鼓勵。如熱身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新鮮感標準式的學生之間沒有夠用。轉換一下形式,互動擊掌,擊掌的過程學生放松自我,可以迅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再一般進行球感練習。
策略是建立在大量的教學實踐、課程案例與文獻分析的形式探索研究,獲取精確的數據資料,同時與長期從事一線兒童心理教育的專家進行溝通,最終來闡明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在籃球堂課中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清晰的學習旅程并達成共識。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在把教學內容簡化成學生“聽得懂”“愿意做”“還想來”的“玩”法,層層深入,在與教師對話、同伴交流中不斷提升籃球的能力,解決了在學習中遇到重、難點,教師注入情感的溝通方式指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提升“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變著花樣機械訓練。以籃球課堂自主學習理念設計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既實現了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因此,本文以小學生的籃球課堂為研究對象,梳理出高效的籃球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表1 傳球星級標準
通過2017學年的自主學習教學實踐,一個年級有A、B、C、D班利用同課異構,一周A、B進行策略教學時,C、D常規(guī)教學作為參照;下一周調換,觀察和記錄學生上課的表現和教學反饋。 將籃球自主學習策略運用到籃球實驗班的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比較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籃球基本技術學習效果,從而得出籃球自主學習策略在籃球教學中的影響與效用。(圖1)
實驗組學生要給自己制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與四星的評價標準,自己勝任了自己標準是一星級,同時還要得到同伴的認可才能晉升下一級;除了自己完成標準動作之外,還要求能力強的同學能夠主動幫助弱者進步,才能晉級最高標準。教師在良性的互動中觀察、激勵、調整,這一學年上的課課程,教學內容被學生自主發(fā)現、嘗試通過“游戲”解決,這樣的課堂學生和教師都非常輕松。
自主學習的過程,根據游戲規(guī)則的設定、難度提升標準的設置、游戲項目的豐富、互動式交流的評價,以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研究,實現以籃球為中心點的多項身體能力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包括平衡感、靈敏感、協調性等,不僅課程層次清晰,而且難度做到合理攀升。(圖2)
在傳球的過程中,除了學會了傳球的動作,其實在實際運用中“是學生探討的一個過程”,教師按照不同的區(qū)域讓學生進行挑戰(zhàn)。由小到大,由易到難,這個過程學生自主發(fā)現與感受手部發(fā)力的不同。
在傳球規(guī)則和要求不變的情況下,當距離達到一定程度,手部力量不夠時,學生就需要找方法,進行傳球。而這里即有開放性的問題:“在長距離的傳球情況之下,該怎么辦?”學生此時可以自己嘗試找答案,根據他們的反饋補充或者調整問題如“你應該運用到身體的哪幾個部位?”“哪個部位更有助于幫助你進行長時間長距離傳球?”這樣的過程,學生需要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進行點撥和引導。一般情況下,有些學生會得出經驗,會找到向前邁一步,再向前發(fā)力,有助于提高傳球的長度。找到方法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并得出結論,教師進行補充,最后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學生自主發(fā)現腳的參與對傳球是有幫助的。
在基本動作技能和傳球要求完成后,進一步的目標不局限于個人和雙人傳球,而更偏向于多人傳球,高質量地完成傳球。規(guī)定時間內,在圈內的同伴都可以傳球對象,同學們的必須專注才能減少失誤,最后獲取自己的成功傳球次數,判斷是否可以讓自己進入下一個星級。
圖1 實驗組流程圖
圖2 參照組組流程
在練習過程中,尤其是多人傳球的時候會出現掉球的情況,人數越多問題越明顯,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想闖關就要打敗掉球這個“小怪獸”,學生會想出古靈精怪的辦法,先小組進行試驗,再經過“組與組”互換實驗方法,篩選出1~2種進行全體游戲實驗并且改進。學生會說:“傳球之前先等一等”“呼叫同伴”“提高注意力”等方法提高。而在移動傳球過程中,如何去把控,需要讓學生自主衡量,同時出現“走步”的情況如何解決,運用同樣的探討方式。他們發(fā)明游戲“運球”練習,如圖3。學生提出一下要求:(1)在規(guī)定時間內,不能失球;(2)要單腳踏入圈內,并把球傳給下一位同學等。教師在一旁觀察和計時,組長進行計數,結束后總結問題提出游戲改進方案,教師協助進行解決。
圖3 學生自主設計的運傳球游
增加游戲難度,發(fā)現更多問題,將教學重難點融入游戲的困難中,讓學生既感到好玩,又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挖掘學生的潛能。
每一個小組,都有領導者和管理者,是每個小組的組長、副組長。領導者主要是積極開展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認真聆聽,總結問題得出結論;副組長是管理員的角色,有效管理秩序,開展活動,鑒定同伴是否按照規(guī)則進行練習。(1)在小組內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序號,組長組織組內成員圍成一個圈。在圈內,學生聽教師指令在圈內進行傳球。方法:小組圈內傳球學生練習組內相互傳球后,再進行逆時針移動運球傳球。要求:接到球的同學需移動運球在進行傳球。(2)“實戰(zhàn)”:教師隨機報號,個小組內報到的組員站至圓圈中心運用胸前傳球將球傳至任意隊友,隊友接球后再傳圈中任意一位學生(圈中組員須進行逆時針移動)。(3)“如同時鐘”:在上一個游戲的基礎上,教師隨機報號,報到的組員必須逆時針跨小組進行傳球。在進行多次練習后,可以要求組員進行逆時針移動傳球(拿到球后必須先進行運球),鼓勵學生挑戰(zhàn)在移動中快速進行傳球,在練習中勇于面對困難不斷挑戰(zhàn)自己。(4)挑戰(zhàn)之“鯊魚”游戲。規(guī)定時間內,2組學生同時開始,需要穿越中間的2個“鯊魚”(可移動),并把手中的羽毛球放到圓筒上,迅速折返。如果被抓到就會變成“鯊魚”(固定點),加入與捕捉隊員的行列。隊員完整用時少一方勝。
玩的過程中遵守規(guī)則相互交流,相比過去上籃球課,學生的運動量提升了1倍,興趣增長了,對籃球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更重要的是學生會想出他們自己喜歡的鍛煉方式。甚至會發(fā)出疑問:“老師這堂課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我還想再玩一會兒,我已經快累死了。”
把一堂普通籃球課變成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做好前期準備,潛移默化地帶領學生進入玩樂的空間。游戲活動中嵌入技術動作,根據教學要求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改進。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然本能,通過游戲獲得的技能為學生提供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和互動享受,與他人通過合作或競爭活動,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技術動作+多項能力(社交、創(chuàng)造、健身與健康、個人、認識、肢體)。
結合星級評價,學生提升欣賞他人的能力。運用自主思的考傳球方式和獎勵辦法,以小組為團隊,團隊內部的職能感和責任感通過演示“新方法”而向其他團隊進行傳授,提供發(fā)展特定技能的機會。最初,這些技能是建立起來的個人和配對游戲,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集團內的角色。
教學評價內容多元化,不以技能掌握情況為唯一標準,完成責任轉化并在區(qū)域性練習中對技能產生自我評價,將過程評價納入評價中,將學生參與熱情、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這些內在素養(yǎng)方面的內容納入教學評價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