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岐 錢芳兵
摘要:講授法雖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但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中仍被廣泛應(yīng)用。其實語文課應(yīng)該在學生需要時講授,在學生疑惑時講授,語文教師要少講而不是不講,要精講而不是濫講。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利用講授技巧,利用自身語言技能適時適量的講授即使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教學智慧的顯現(xiàn)。本文重點論述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講授語言的技巧。
關(guān)鍵詞:新課程;講授語言;技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40-01
筆者通過對于一些教學案例的分析,認為有效講授的條件之一便是教師講授語言的技巧及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一、講授語言要生動親切、披文入情
有效的課堂講授離不開生動親切的語言。美國心理學家、哈佛醫(yī)學院兒童心理學家布魯克斯的研究表明:教師的語言對兒童的學習極富意義。教師的語言如果單調(diào)呆板,兒童不會產(chǎn)生學習興趣。生動親切的語言能很好的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生動親切的語言首先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你這個老師,教師再披文入情,將情感滲透在語言中,“情鑄意”強烈的情感能夠促進意識活動節(jié)奏加快,容量增大,使活動有深度、有境界。聲情并茂的語言,以情激情,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納入到興趣的軌道中。
如于漪講《晉祠》結(jié)尾的時候,是這樣引出最后一句話:“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因為你看的景是自然的原形,聽景是在讀人家的描寫,可以享受到藝術(shù)加工的佳妙。我們現(xiàn)在讀《晉祠》所認識的優(yōu)美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物這些對象外,還領(lǐng)略到了作者進行的藝術(shù)加工、藝術(shù)渲染、藝術(shù)美,這就美上加美。所以,晉祠不愧為我國錦繡山河中一顆璀璨—一璀璨的珍珠?!蹦鞘裁唇小拌病??然后引導學生重新游覽了一遍晉祠美。其實,生動親切的語言來自教師正確的學生觀,教師用恰當?shù)恼Z言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尋找答案,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主動求取。
當然生動親切的語言還表現(xiàn)在語氣、體態(tài)語言上。像親切的微笑,包含鼓勵和期望的目光,將拉近和學生的心靈距離。就如課堂上我們站在學生中間,及時和每一位同學進行目光交流和語言交流,使得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因此,借用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和親切自然的語氣來傳遞強有力的師愛和知識信息,兩者相得益彰,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二、講授語言要節(jié)奏鮮明、自然和諧
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會使讀者興趣濃厚,步入勝境,領(lǐng)略無線風光。課堂講授亦是如此,要有起有伏,有鮮明的節(jié)奏才能引人入勝。如果課堂上老師一個調(diào)調(diào)講解課文,整個過程如流水一般平淡無奇,即使文本解讀的再好,學生也會昏昏欲睡,成為了他們催眠曲。因此,課堂上教學語言陰陽頓挫、高低起伏的節(jié)奏,加上調(diào)控得當?shù)囊袅?,柔和自然的音質(zhì),時而舒緩徐曼,時而高亢激憤,時而停頓間歇,時而一瀉千里的語調(diào)語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和思考空間。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有意注意不可能長時間集中,人的大腦需要緊張松弛的調(diào)節(jié),才能有效率。所以于漪在講《晉祠》的時候,講到需要學生注意的詞語的時候,加重語調(diào),例如講到:“山上一掛|細泉|垂下,就在下面|立著|一個漢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兒,笑瞇瞇的眼神,雙手齊肩,托著|一個石碗接水?!?/p>
對于那些動詞進行強調(diào),尤其是“掛”字,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引發(fā)他們對于這個詞語的思考,進而引發(fā)學生對同類詞語的思考。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習活動真正屬于學生,用教學語言凸顯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講授語言純凈嚴謹、富有邏輯性
講授語言一定要純凈,簡潔凝練,不要冗雜。做到語言嚴謹,就需要做到揭示課文要旨關(guān)鍵詞準確精煉,詮釋概念語句通俗易懂,剖析課文的語句富有邏輯性。講授語言忌蕪雜、拖泥帶水,猶如良莠并生,把表達的思想淹沒在雜草中,大大降低了表達的效果。
例如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老師的口頭禪“這個、那個、嗯、對嗎、啊”等或者不斷的重復,不斷噦嗦,害怕學生聽不懂,這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還體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抓不住主次、詳略之分,胡子眉毛一把抓,學生不知道重難點在那里。他們是純凈嚴謹?shù)拇髷场?/p>
因此于漪在講《晉祠》的時候,課文中涉及寫“水”有四個特點,但她略去水的“清、靜”不講,把語言集中引導學生關(guān)于“多、柔”上,語言簡而明,詳而不枝不蔓,這樣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勢必增加教學的效果。同時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語言中學會詞語的使用,主動積累詞語,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而愛上語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