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朝
摘要:《紅樓夢》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非凡,而且揭示社會現象的手法也讓人拍案叫絕。本文將通過對《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紅樓夢》的宗教思想幾方面探析“紅學”中的經典問題。希望能對“紅學”研究成果的傳播和傳承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紅樓夢;語言藝術;宗教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007-01
一、《紅樓夢》的背景介紹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經典作品之一,自古以來受到頗多贊譽,其文學造詣、藝術造詣和思想內涵都堪稱一絕。作者曹雪芹在還原社會風貌、塑造形象鮮明、風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深刻揭示了許多社會問題,使讀者感受到了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本文將從《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紅樓夢》宗教思想幾方面探析“紅學”研究中的經典問題。
二、《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紅樓夢》,四大名著之一,代表著中國古典小說藝術作品的巔峰水平,不僅思想哲理內涵豐富,而且整體語言藝術表現也極為生動、含蓄、簡潔。作者曹雪芹在該小說中成功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紅樓夢》融合中國文學史上的諸種藝術形式為一體,并運用極具個人特色的語言藝術風格,向讀者呈現出了那個年代的封建貴族生活史和崩潰史?!都t樓夢》的出現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的寫作手法和思路,其蘊含著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思想內涵,語言特點具有個性之美、純真之美及修辭之美。下面將從《紅樓夢》語言的個性化、語言的反諷性、語言的哲理性三方面展開探析。
(一)《紅樓夢》語言的個性化
《紅樓夢》中大量運用詩詞歌賦,在對話藝術和人物語言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作品中這些個性化的詩詞歌賦是文中人物語言的重要表現形態(tài)之一,也是這些人物內心豐富情感的真誠流露。如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出自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該首詩充分表達出了文中林黛玉的率真情感,同時也流露出了林黛玉心碎的滿腔悲怨,令人印象深刻。整本小說中賈寶玉的感傷、叛逆以及癡狂,薛寶釵的端莊、冷漠,鳳姐的奸惡不作、八面玲瓏等形象刻畫充分展現出了作者運用語言的個性化特點。
(二)《紅樓夢》語言的反諷性
《紅樓夢》作品中,通過利用敘述語言充分表達出了自身對那個封建時代貴族生活的諷刺含義,其合理采用似貶實褒、似褒實貶的特殊筆法,有效勾畫出了作品敘事內容與述說語調之間的矛盾,深刻地表露出了自己的反諷意圖,也是作者身處那個時代生活的真實情感經歷表露。在《紅樓夢》中似貶實褒的反諷述說主要體現在賈寶玉與林黛玉這對叛逆兒女的描寫中,反諷性的語言描述在作品中有較多的體現。
(三)《紅樓夢》語言的哲理性
《紅樓夢》中包括了隱喻、明喻、雋永等富有哲理性語言特點的表現手法,這些富含哲理的詞句都是從作者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中提取而出,并未對其有過多的加工粉飾,從而能夠表現出語言藝術的持久生命力。如《紅樓夢》第二回中描寫到“外面架子雖未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又如第八十二回描寫到“不是東風壓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些文中的語言極具哲理性,能夠給讀者以啟迪,細細品味又別有一番風味。
三、《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
《紅樓夢》出現于18世紀中葉,中國最后一個清朝的最后一段興盛時期。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是《紅樓夢》里的中心故事,是貫穿全書的主要線索。雖然曹雪芹并沒有把這個悲劇寫完,但在這部小說的第五回,在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所聽見的《紅樓夢》十二支曲里面,告訴了讀者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將是悲劇。
《紅樓夢》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廣泛而且深刻。對封建社會的道德法律、典章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教育、風俗習慣以及思想觀念等,都做了廣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審視。而其中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最能激起讀者的感慨、同情和深思。作者在表現這一愛情悲劇時,并沒有把悲劇沖突呈現在膚淺的矛盾對立狀態(tài)之中,而是真切細膩地描敘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從兩小無猜、到相知默契乃至生離死別的情感歷程中,呈現了與同周圍環(huán)境的隱含式矛盾沖突?!都t樓夢》愛情悲劇有其產生的歷史根源,包括封建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家庭背景環(huán)境兩方面。
(一)封建社會文化環(huán)境是寶玉黛玉愛情悲劇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根源
《紅樓夢》通過寶玉黛玉愛情悲劇故事,揭露了賈、王、史、薛等封建勢力家族的罪惡和腐朽,在封建社會末期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是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即將沒落的寫照。如《紅樓夢》第四回寫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頭,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竟不敢究問。金陵應天府尹賈雨村初上任不知內情,本想依法辦理,被一個門子止住,并向他介紹了“護官符”的緣由。于是賈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亂斷了此案。“護官符”不僅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個時代的封建社會有著強大的政治勢力,也深刻地揭露了吏治、官場的腐朽。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寶玉和寶釵結合,將能贏得錦繡前程和世俗艷羨,寶玉如果和黛玉結合,他們將無處容身。在這種情況下,世俗只能允許寶玉和寶釵結合,注定了寶玉和黛玉愛情悲劇的必然性。
(二)家庭背景環(huán)境的迥異注成了悲劇的必然性
寶玉和黛玉兩人所具有的叛逆性格和生活理想,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與封建勢力的尖銳矛盾導致了愛情悲劇,映射出悲劇必然性和時代深刻性。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悲劇,因為在那個時代,寶玉和黛玉如果要生活幸福,就必須要找到一塊能夠容納自由戀愛和自由婚姻的地方,找到一塊能夠容納叛逆性格的地方,容納寶玉和黛玉的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的地方??墒?,他們之間巨大的家庭背景差異,注定了寶玉和黛玉愛情悲劇發(fā)展的必然性,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偌大的賈府,上到賈母,下到丫鬟,沒有人支持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沒有人站出來為他們撐腰。并不是由于簡單的門不當戶不對,也不是簡單地由于自由戀愛觸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這一段姻緣本身所包蘊的反封建色彩為社會所不容造,這是曹雪芹作品深刻、耐人尋味的地方?!都t樓夢》中的愛情題材,被用政治性、社會性的內容充實提高起來,全面深刻地對封建社會進行了批判,也是《紅樓夢》震撼人心之所在。
《紅樓夢》通過寶玉和黛玉愛情的悲劇故事,反映貴族叛逆者反對禮教綱常、反對科舉功名、反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給他們設定的生活道路,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尊重個性。故事也是一場讓世人警醒的眾生浮沉之夢。
四、《紅樓夢》的宗教思想
《紅樓夢》中蘊含的儒、道等多家思想交叉糅合、異彩紛呈,在《紅樓夢》各種人物形象的活動環(huán)境和言行描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都t樓夢》中既有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也有燒丹煉汞的道教追求,還有苦集寂滅的佛教理念,各種思想流派均有呈現。
仁義禮智信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封建時代,禮制是調整人與人關系的主要依據。如在賈元春省親及賈家祭祖中就有充分的體現。賈元春本是賈母孫女,賈政之女,但成為皇室妃子之后,她與賈家的血緣關系被籠罩在君臣關系之下了,所以當她省親回到榮國府時,一府之尊的賈母竟然要向自己的孫女跪拜不迭。“賈妃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而賈政見到自己的女兒時,竟然自稱為臣……
不僅儒家思想有異彩紛呈,而從《紅樓夢》人物形象的言行中,也體現了豐富的道家思想。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把莊子《南華經》、老子《道德經》等道家著作當成自己的祖經。賈寶玉就研修過《南華經》,對道教有了解和接觸。寶釵過生日那天,大家一起看戲時,湘云、黛玉開玩笑,惹怒了黛玉,寶玉從中調和,卻在黛玉房門前吃了閉門羹。寶玉在門外想到了《南華經》中情節(jié):“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不想并未調和成功,反而已落了兩處的誹謗”。正合著《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日“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語。
五、結語
《紅樓夢》的藝術價值頗高,文中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描繪,妙筆生花之處比比旨是,上文主要從《紅樓夢》的語言藝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紅樓夢》的宗教思想幾方面探析了其中的經典問題,以期能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