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評價及分析評價的結果,是保障和促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旨在對“知識講授--專題研究--課堂匯報--教師點評--發(fā)布分享”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有效教學模式進行問卷調查,并分析調查結果,以此總結教學模式促進藝術史論課程教學。
關鍵詞:藝術史論教學群;教學模式;調查;評價
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的評價是保障和促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管理和改革教學的重要依據。故而,這一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經過教學模式設計,實施之后,應通過評價方案制作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進行調查,以此較為準確地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的基本思路
1.1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中指出: “深化教學改革,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嚴格教學管理,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1]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對引領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高等院校教學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成為大學及學科建設“雙一流”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過去幾年藝術史論課程群教學中,藝術史論課程教學脫離現實。并且,除了繼續(xù)從事理論研究的少部分學生之外,絕大多數學生在完成學業(yè)之后已然很少運用、借鑒藝術史基礎理論中的經驗和資源。這是藝術史論課程群亟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教學內容過多,導致課程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參與度不高;第二,作為藝術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程,歷來不受重視;第三,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法與手段與時代需求吻合度不高;第四,學生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1.2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指導思想
藝術史論課程群教學始終貫穿“德藝雙馨、審美創(chuàng)新、實踐反思”的教學思想,開展“知識講授——專題研究——課堂匯報——教師點評——發(fā)布分享”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有效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發(fā)散思維到創(chuàng)新思維,從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地反思修正,再繼續(xù)指導實踐。讓學生和教師應形成有效的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脫離死板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反思。
1.3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的實施過程
教學模式評價采取課題組研發(fā)的評價方案和相應的評價問卷。以抽樣調查的方式將問卷分為學生版和教師版兩部分進行互評,師生互評的特點使評價問卷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和適用性。評價問卷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興趣、方法創(chuàng)新與合作精神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fā)現、探究和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多方面能力。教師要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要敬業(yè)愛生。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師生通過A、B、C、D四個等級所對應的分值給予對應項內的若干提問進行評判。
評價問卷共18個提問,分屬五個項目,每項20分,A、B、C、D四項分別對應20、15、10、5分分值。
2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結果
本次評價問卷調查由藝術史論課程群的有效教學模式開發(fā)與實踐項目組教師組織實施評價工作,組織藝術史課程班級的師生填寫問卷,再進行結果統(tǒng)計分析。評價時間為考試結束后,評價范圍為本學期開設的藝術史課程。本學期共有16個班開設藝術史課程,6授課位教師與80位學生參與互評,回收有效問卷86份。
2.1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教師評價分值分布
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6份教師評價表中總分分布為:1份60分、2份70分、1份75分、1份80分、1份85分,另外,評價表中的每項評分分布為:自身課堂教學管理項:1份20分、4份15分、1份10分;教學活動設計項:2份20分、3份15分、1份10分;學生的學習情況項:1份20分、2份15分、3份10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情況項:4份15分、2份10分;學生成績構成項:2份20分、3份15分、1份10分。
教師對此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的平均分為73分,在所有選項中,非常滿意6次、很滿意占16次、基本滿意占8次,即對課程群非常滿意度為20%、很滿意為53%、基本滿意為27%。
2.2 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學生評價分值分布
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80份學生評價表中總分分布為:3份65分、8份70分、17份75、23份80分、18份85分、11份90分,另外,評價表中的每項評分分布為:對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情況項:38份20分、31份15分、9份10分;對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情況項:30份20分、37份15分、13份10分;學生對自己學習滿意情況項:20份20分、42份15分、18份10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情況項:30份20分、30份15分、20份10分;學生對成績構成的滿意情況項:23份20分、41份15分、16份10分。
學生對此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評價的平均分為80分,在所有選項中,非常滿意141次、很滿意占180次、基本滿意占80次,即對課程群非常滿意度為35%、很滿意為45%、基本滿意為20%。
2.3 結論
通過對本學期16個開設藝術史課程的班級中6授課位教師與80位學生互評,回收有效問卷86份的情況分析,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藝術史論課程群有效教學模式的總體教學情況良好,初步達到了“知識講授——專題研究——課堂匯報——教師點評——發(fā)布分享”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有效教學模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06):273.
作者簡介:李美(1992—),男,湖南溆浦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