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程 雷靂
智能手機已經(jīng)改變了很多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成癮可能會引起青少年的學業(yè)成績下降,導致青少年幸福感降低以及睡眠質量下降等一系列消極問題。因而手機成癮逐漸引起了研究者、父母及教師的重點關注。了解對青少年手機成癮的保護性因素,對預防以及干預青少年手機成癮有著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大多處于接受中學教育的階段,因而他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和同學一起生活在校園中。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及行為有方方面面的影響,而同學關系作為青少年同伴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很有可能對青少年的手機成癮問題產(chǎn)生影響。以王鵬程為第一作者的雷靂教授研究團隊,在《同伴關系與青少年手機成癮: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歸屬需求的調節(jié)作用》(Peer relationship and adolescent smartphone addi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need to belong)中對該問題進行了探討,該文章發(fā)表在SSCI一區(qū)期刊《行為成癮》(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
第一,同學關系可以預測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程度。具體表現(xiàn)為:同學關系越好,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程度就越低。
第二,同學關系通過自尊的中介作用對青少年的手機成癮程度產(chǎn)生影響。換言之,良好的同學關系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而青少年自尊水平的提高可以預測手機成癮程度的降低。
第三,自尊的中介作用會受到歸屬需求的調節(jié)。具體來說,歸屬需求調節(jié)了自尊與青少年手機成癮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在歸屬需求高的青少年中,其自尊水平越高,則手機成癮的可能性越低;在歸屬需求低的青少年中,自尊和手機成癮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
這些研究結果對于理解、預防和干預青少年手機成癮有著重要的啟發(fā)意義。如對于研究者而言,該研究啟發(fā)研究者不要局限于關注個體特質,也要去探索線下環(huán)境對青少年手機使用行為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對于教師而言,該研究提醒教師努力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從而增強學生之間的親密友誼,進而降低青少年手機成癮的可能性,最終,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
資料來源
Wang, P., Zhao, M., Wang, X., Xie, X., Wang, Y., & Lei, L. (2017). Peer relationship and adolescent smartphone addi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need to belo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6(4), 708-717. doi:10.1556/2006.6.2017.079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