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杰
摘要: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面,使學生具備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面,使學生具備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為學生語文學習打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學觀念;豐富閱讀;閱讀興趣
現(xiàn)階段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定義,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學生對于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與此同時這種閱讀能力同樣也是當今社會人們表達自我、產(chǎn)生交流的必要能力之一。因此小學閱讀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小學生提高寫作技能、提高理解能力與領會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工作經(jīng)驗,主要論述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轉變閱讀教學觀念
閱讀是學生積累素材、完善語文綜合能力的過程,因此,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非常重要。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大部分教師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眼中小學生還處于心智發(fā)展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自主閱讀能力相對而言較差,很容易導致課堂時間的浪費。教師會把學生當作閱讀課堂中知識點的被動接收者,一味地對學生灌輸理論內容,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閱讀產(chǎn)生厭惡感,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很難主動參與進來,降低了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及時轉變閱讀教學觀念,改變錯誤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閱讀篇目內容積極向上對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教學如何分辨文章的好壞,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閱讀觀念,保證學生的語文思想厚度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在學會如何分辨書籍之后也會在課外主動尋找好的書目進行閱讀,減少了教師對學生閱讀書目的限制,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從本質上得到提升。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閱讀教學時,我會先讓學生閱讀《武松打虎》這章中武松喝完十八碗酒上山的場景,讓學生對后來故事的發(fā)展產(chǎn)生興趣,接著我會為學生推薦《水滸傳》這本書,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深入閱讀這本書,但是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并不喜歡《水滸傳》這本書,我會發(fā)揮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他們在另外三本名著中挑選一部閱讀,減少閱讀篇目對他們興趣激發(fā)的限制,我也會降低課堂對他們閱讀需求的遏制。在課堂的最后,我要求學生每個禮拜寫一個階段性的讀書筆記,展示自己閱讀中的體悟,將閱讀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未來語文前行道路掃除障礙。
二、豐富閱讀教學開展方式
教師閱讀教學的開展需要不斷豐富,保證學生的注意力能夠一直集中在課堂中,達到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閱讀教學的開展可以從學生的多個特點出發(fā),如小學生的貪玩心理比較重,教師可以以小游戲作為載體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又如小學生普遍有好勝心,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特征設計小競賽,增加閱讀教學的競爭性,使得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更加投入地參與到閱讀知識探究中,幫助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學生開辟新的閱讀學習途徑,完善閱讀教學框架。例如在進行《詹天佑》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我會在課堂中讓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詹天佑先生對中國鐵路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接著我會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這個特點開展一個閱讀演講競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我要求小學生使用課本內容,結合自己使用多種途徑積累關于詹天佑事跡的素材,將它們整理成為一份演講稿,在講臺上進行比拼,并且由學生互相打分。學生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會通過多個途徑尋找詹天佑相關的事跡,大部分學生會閱讀歷史資料的方式完成這個任務,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途徑。在最后的比賽階段,每個學生都展示了自己閱讀成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語文閱讀能力,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豐富閱讀教學開展方式的使用能為學生開辟新的閱讀途徑,讓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對自己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使得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
三、創(chuàng)建良好閱讀氛圍
良好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閱讀課堂。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課堂閱讀氛圍,另外一種是生活閱讀氛圍。課堂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建相對而言比較簡單,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閱讀需求挑選適合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配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生活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建需要教師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了解,讓家長支持學生將閱讀作為娛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學生購買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書籍,同時也要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在家庭成員的陪伴中學生也會更好地激發(fā)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為學生未來語文發(fā)展道路掃清了障礙。
四、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主動思考文章,日積月累,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應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閱讀興趣來規(guī)劃課程安排,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從而逐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應積極開展小學語文閱讀,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夠再按照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不利于新課改要求的實現(xiàn),也不利于學生差異化發(fā)展。在學生不感興趣的下情況下強塞的教學內容,學生是無法全方位消化的,那么學習的目的自然也就達不到。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教師要轉變思想,多融入新的教學方法,對考慮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要用于向教師提出自己對于閱讀的想法,與教師一起激發(fā)出自己的興趣和熱情,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蘆婷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探究[J].中華少年,2017(5):55-56
[2]朱偉金.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天下,201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