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巖
歷史上的巴納姆堪稱“多面手”,他投資過房產(chǎn),當過政客,也辦過報紙,但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作為馬戲團主。因為在送上好戲的同時,他總能想出各種稀奇古怪的營銷和宣傳招式,堪稱“廣告界的莎土比亞”。
英國作家毛姆說過:“偉大的藝術(shù)從來就是最富于裝飾價值的?!比绻来嗽u定,正在熱映的電影《馬戲之王》里的主人公巴納姆,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相比起大陸譯為《馬戲之王》,這部電影的臺灣譯名《大娛樂家》似乎更貼切,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比巴納姆更理解“娛樂”這個詞了。戲里,他從一無所有到開創(chuàng)第一家馬戲團,把一群怪人打造成人生贏家;現(xiàn)實中的巴納姆,從投機者到演藝大亨,用光怪陸離的演出制造出一場場人生幻夢。
賺取第一桶金成人生污點
1810年,巴納姆生于美國辛辛那提州。早早就有生意頭腦的巴納姆12歲時在家鄉(xiāng)集會上賣家釀李子酒和小零食,賺下第一桶金。21歲的時候,他手下已經(jīng)握有一家商店、一個彩票店,以及一家報紙。
后來因為家鄉(xiāng)禁止賭博和彩票,25歲的巴納姆清空手下財產(chǎn),來到紐約,正式開啟自己的傳奇一生。
來到紐約后,巴納姆第一件事便是買下黑人女奴喬斯。這個可憐的女人當時已經(jīng)完全失明,除了能說話,兒乎全身癱瘓。在巴納姆之前,她流轉(zhuǎn)在不同的主人手里,被謊稱是美國之父華盛頓的乳母,用來到處展覽。
這謊言現(xiàn)在聽來實在不可思議。因為如果喬斯真是華盛頓的乳母,那么按時間推算,她當時應該有161歲。不過,憑借巧舌如簧、顛倒黑白的忽悠功力,前來巴納姆處參觀的人卻非常多,入手不久,他便賺夠成本。
1836年,在被賣給巴納姆一年之后,喬斯受不了壓榨,勞碌而死。巴納姆再次利用大眾的好奇,宣布公開解剖喬斯確定其年齡,并收取門票,每人50美分。解剖完成后,巴納姆堂而皇之地通過科學手段向公眾“辟謠”,原來喬斯并沒有161歲,只有80多歲。
這是巴納姆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桶金,但也成為他一生不可抹除的污點之一。
開博物館結(jié)識女歌手
五年之后的1841年,巴納姆買下位于紐約市百老匯大街的Scudder美國博物館,并更名為巴納姆美國博物館。善于包裝的巴納姆再次發(fā)揮能事,他裝上燈塔燈,晚上燈火通明;屋脊上插上成排的旗幟,白天彩旗招展,并在墻身貼上巨幅的動物油畫,屋頂更是被打造成空中花園,熱氣球來回運輸游客觀看城市全景,巴納姆美國博物館很快成為百老匯大街上一大景觀。
與此同時,博物館內(nèi)的展品也越來越多,名目也越來越奇怪,其中更是不乏各種夸張到虛假的廣告。比如,所謂的“斐濟美人魚”實際上是一只猴子的頭和一條魚的尾巴縫合而成。問到這些“騙局”,巴納姆曾在自傳中回應:“這只是廣告而已,用以將大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博物館上,我并不覺得我在愚弄大家,在我看來,要想娛樂觀眾,你首先要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為此,巴納姆還專門發(fā)明了一個詞,堅稱自己不是騙人,并自稱“humbug王子”。他不覺得自己在宣傳時夸大甚至作假有任何不妥之處,只要觀眾最終能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前期的宣傳就是正當?shù)?。好笑的是,當時的美國,靈媒大行其道,巴納姆認為那才是赤裸裸的欺騙,他甚至在書中公然挑釁當時著名的靈媒大師們,揚言誰要能真的和死去的人溝通,他就送上500美元。
也是在經(jīng)營博物館期間,大概是1842年,巴納姆找到了侏儒人查理斯,即“拇指將軍湯姆”。當時他只有4歲,巴納姆對外謊稱他已經(jīng)11歲。不僅如此,他還訓練查理斯,教他模仿大力神和拿破侖。在其經(jīng)營下,查理斯成為“大明星”。1843年,借由拇指將軍湯姆,巴納姆來到歐洲巡演,并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聲名更盛。
在英國巡演期間,巴納姆結(jié)識瑞典女歌手珍妮·琳達。這位響徹歐洲的歌劇名伶隨之成為巴納姆傳奇人生的又一個亮點。和電影中不一樣,歷史上,巴納姆和珍妮純粹是商業(yè)伙伴關(guān)系,并無情感糾葛。巴納姆想要利用美國人對于歐洲高雅文化的向往發(fā)財,珍妮則對巴納姆開出的高價動心。當時,巴納姆給出的價錢是,150場演出,每場1000美元。實際上,當時30歲的珍妮其實已經(jīng)宣布退出歌壇,但為了自己鐘愛的慈善事業(yè),她接受了巴納姆的邀請。
1850年9月,珍妮到達紐約。在巴納姆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下,有4萬人前往碼頭迎接這位之前“完全沒有聽過的名人”。當月11日,珍妮首場演出即取得巨大成功。當時一票難求,美國報界為此造了一個新詞,Lindmania(林瘋狂)來形容當時的盛況。
巡演過程中,一個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個是一心為了慈善的歌劇女演員,兩人矛盾越來越大。1851年,在合作不到一年之后,兩人分道揚鑣。據(jù)統(tǒng)計,在兩人合作的短短數(shù)月中,珍妮一共開了93場演唱會,賺了35萬美元,巴納姆則賺了50萬美元,換算到今天,大概是1470萬美元。
進入馬戲團行業(yè)
有了這筆錢,巴納姆開始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商業(yè)抱負。建戲院,辦比賽(諸如選美、最美寶寶之類),建水族館,開辟蠟像專區(qū)。但真正進入馬戲團行業(yè),是在博物館兩次失火之后。1870年,損失慘重的巴納姆在60歲高齡成立了自己第一家馬戲團,名稱兒經(jīng)更改,其中一個便是電影開場曲(“the Greatest Show”)的由來。隨后,巴納姆與James Bailey和James L hutchinson合并,后兩者也是片中扎克·埃夫隆的角色原型。
馬戲團階段,巴納姆的最大招牌則是一頭名叫喬伯的非洲象。這頭大象來自蘇丹,在易主巴納姆之前,曾在巴黎和倫敦的動物園中用于攬客。1882年,巴納姆在倫敦看到后,決定買下帶到美國,據(jù)說當時還有10萬英國小孩聯(lián)名簽字請求維多利亞女王阻止這場交易。
最終,巴納姆花了2000英鎊,成功帶走了喬伯?;氐矫绹?,巴納姆再次發(fā)動宣傳攻勢,謊稱3.23米的大象有4米高,三周即賺足成本,在31周的巡演過程中,喬伯共替巴納姆賺了175萬美元。隨后在1885年9月,喬伯在巡演過程中不幸被火車撞死,巴納姆再次發(fā)揮自己胡編亂造的能力,稱喬伯是因為要救下馬戲團的一頭小象才被撞死,為喬伯死后的標本展覽造勢。
有人稱巴納姆是“廣告界的莎士比亞”,為達目的不惜編造各種故事,后人提到他,也總會詬病其商人屬性,認為他唯利是圖,冷血殘酷。 但其實,巴納姆本人遠比我們想的要復雜得多。在美國內(nèi)戰(zhàn)期間,他不吝表達自己的政見,支持北方,反對南方的奴隸制。也因此,被激怒的南方支持者放火燒了他的博物館。在投資房產(chǎn)失利后,巴納姆一度干夫所指,同時代的著名作家艾默生還公然撰文,稱上蒼終于開眼。但也是這一時期,他仍有朋友站隊力挺,最有名就是拇指將軍,當時已經(jīng)獨立出去的他甘愿回來,幫助他共渡難關(guān)??梢赃@么說,歷史上的巴納姆或許并不如休叔版那般完美。
據(jù)《環(huán)球人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