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 11-0019-02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得一定信息的心理過程,是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通過閱讀,學生可學會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生英語閱讀中存在不少問題。那到底有什么問題?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問題?教師又該采取哪些對策呢?下面將對這些問題作一一闡述。
一、高中生英語閱讀中存在常見問題
1.詞匯量缺少,形成障礙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畢業(yè)生“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單詞和3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边@與高考大綱規(guī)定:“考生應掌握3600個左右的英語詞匯”相一致。而高中學生在課外的閱讀量累計應達到30萬詞以上。而有些學生詞匯量卻連1200個左右基本的詞和700個左右的基本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都沒有掌握好。
2.句法知識缺乏,影響閱讀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句法理解方面存在困難。碰到長句時,不清楚句子結構而難以理解句意;碰到較多復合句同時出現(xiàn)在一句話中時,不知是哪部分修飾哪部分;部分學生對于句中的各種指示代詞、省略、倒裝及其他固定的句子結構弄不清楚,容易造成理解偏差而影響閱讀的速度和效力;當多種時態(tài)在文章中交錯使用時,大部分學生容易形成理解上的誤區(qū)而影響對文章的正確理解。
3.智力因素的不同,導致閱讀水平的差異
智力是一個人本身所具有的天賦與能力。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大腦思維能力,而閱讀是一種綜合的素質能力。有些學生閱讀記憶力很差,經(jīng)常讀了后面的文字信息就忘了前面的信息;而有些學生對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難以構成想象;也有些學生在閱讀時難以運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來理解文章內容,或難以由此及彼地推想到其他事物,缺乏閱讀聯(lián)想力。
4.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也會影響閱讀的質量
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非智力因素表現(xiàn)主要包括: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意志、閱讀的態(tài)度和閱讀習慣等因素。如:有些學生時常感到?jīng)]有閱讀的動力和需要,因此很難投入到閱讀中,更談不上理解文章了;有些學生經(jīng)常在剛開始閱讀時能積極投入,但碰到困難就很難堅持下去;有些學生閱讀時經(jīng)常感到緊張、焦慮,從而妨礙對語言的順暢接收;有些學生在閱讀時碰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就興趣盎然,積極投入,遇到不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就失去興趣;還有些學生在閱讀時常存在著許多不良現(xiàn)象,如:出聲讀、指讀、依賴詞典讀、重復讀、回讀、邊讀邊譯、過分注意語法等。
5.閱讀技巧的缺乏
閱讀技巧缺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閱讀時碰到生詞不善于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不善于根據(jù)上文內容去預測下文的內容,即使預測也不一定準確;閱讀過程中不善于尋找句中的關鍵詞,識別重要的語法和標點線索;閱讀段落時,找不準主題句,判斷不好段落、各句子之間的關系;閱讀時不善于略讀、查讀、而善于精讀。
二、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常見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1.教學模式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仍一味地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對文章的講解主要是集中到單詞、句子的解釋上。這是一種重語言、輕理解的閱讀教學法,教師沒有讓學生要從整體上去理解文章。這種教學方法形式單一、枯燥,調動不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極差。
2.不重視閱讀材料的選擇
①所選材料泛而不精,缺乏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②所選材料難度太大,篇幅太長,讓學生望而卻步,導致不愿也不敢去閱讀。
③所選材料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感覺讀而無用。
3.缺乏對學生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
目前,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仍舊把閱讀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放在具體材料的教學上,缺乏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推理判斷的能力低下,對知識的掌握基本停留在對詞匯的記憶上,閱讀效率低。
三、教學應對策略
1.更新理念,敢于創(chuàng)新
新課程標準要求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得到訓練的機會遠遠超過“教師中心教學模式”受訓練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會得到很大的發(fā)揮。因此,教師在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活動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面向全體,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閱讀教學。改變以往的陳舊觀念,敢于創(chuàng)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猜詞能力,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水平
①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如:They are vertebrates,that is animals that have backbones.句子后半部分說明“vertebrates”是“脊椎動物”的意思。
②根據(jù)構詞法。如: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jewel arose great concern.“dis-”是前綴,含否定意思:“appear”意為“出現(xiàn)”因此“disappearance”的詞義應為“消失”。
③根據(jù)同義詞、近義詞或反義詞進行猜詞。如:John suspected we are being watched,“Really”?I asked,“what makes you think we are under surveillance?”在這一句中,“being watched”和“under surveillance”是同義關系。
④根據(jù)常識及生活經(jīng)驗猜詞。如:He went into a hardware store to buy some Nails.例句中買釘子的商店無疑是“五金店”。
3.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必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應關注并介入學生的閱讀過程,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等加以分析、指導和調控。一方面,我們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注意力、閱讀記憶力、閱讀思維力、閱讀想象力和閱讀聯(lián)想力。另一方面要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閱讀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意志、積極的閱讀情感和閱讀自信心、端正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
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時,應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或要求,采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如:略讀、尋讀、跳讀、預測文章、找關鍵詞句或主題句、理解主旨大意、根據(jù)上下文推理、根據(jù)構詞法猜測詞義、運用語法知識或通過辨別語篇標記詞分析長難句結構、閱讀理解監(jiān)控(如重復已讀過的部分)、信息整合以及歸納總結等。如,筆者在教學課文“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時,首先讓學生通過看標題和插圖,可預測本文有兩條線索。主線是student,暗線是wildlife。其次,通過略讀和找重點詞句要求學生找出每段主題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主題句。如:(Para1:How our group studied chimps in the forest.Para2:What Jane discovered about chimps.Para3:What Jane is doing now to help chimps.Para4:Janes achievement.)再次,通過尋讀和細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細節(jié)內容,完成關于細節(jié)理解方面的選擇題。最后,通過歸納把握篇章中心內容,獲得關鍵信息,并且能針對閱讀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
總之,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在閱讀中所碰到的問題,認真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閱讀材料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樂讀;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讓他們愿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技巧,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