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柱
【摘要】三相異步電動機由于其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維護方便,堅固耐用等優(yōu)點,因此在工、農業(yè)及其他各個領域中都獲得了廣泛的使用。據統計,我國及世界上一些發(fā)達國家,在所有的電能消耗中,電動機的耗能占60%~67%,而在所有的電動機的耗能中三相異步電動機又居首位。凡是控制三相異步電動機連續(xù)運轉的控制電路中,都包含著接觸器自鎖控制這個基本電路的元素。
【關鍵詞】自鎖控制電路 開關作用 簡化電路作用
【中圖分類號】TM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 11-0034-01
引言
所謂的接觸器自鎖是:當啟動按鈕松開后,接觸器通過自身輔助常開觸頭使其線圈保持得電的作用。接觸器自鎖控制電路不但能使電動機連續(xù)運轉,而且還具有欠壓和失壓(或零壓)保護作用。一是當線路電壓下降到一定值(一般指低于額定電85%)時,接觸器線圈兩端的電壓也同樣下降到此值,使接觸器線圈磁通減弱,產生的電磁吸力減小。當電磁吸力減小到小于反作用彈簧的反作用力時,動鐵心被迫釋放,主觸頭和自鎖觸頭同時分斷,自動切斷主電路和控制電路,電動機失電停轉,起到了欠壓保護的作用;二是失壓保護,由于外界某種原因引起突然斷電時,接觸器自鎖觸頭和主觸頭在電源斷電時已經分斷,使控制電路和主電路都不能接通,所以在電源恢復供電時,電動機就不會自行啟動運轉,保證了人身和設備的安全。
自鎖控制電路除了以上作用外,還具有其它作用。
一、開關作用
自鎖控制電路在電路中起到一個開關作用,尤其是采用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的電路這個作用尤為突出。
1.PLC在工業(yè)上有逐步取代繼電—接觸控制的趨勢
這是因為,PLC中的繼電器,是由虛擬的邏輯器件構成的,每個繼電器實質上是PLC內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位寄存器,故有時也稱為“軟繼電器”;對應的軟觸點數量則是無限的,并且壽命則是無限的;從PLC梯形圖中看,它的工作電流是一種邏輯信號流,其實質是程序的邏輯運算過程,可稱之為“軟電流”,或稱“能流”;PLC中的接線,除輸入、輸出端需要實際物理接線外,內部的所有(軟接線)都是通過程序的編制來完成的,在改變控制程序時,僅需要通過軟件修改程序,其改變的靈活性及其速度,是繼電器控制線路無法比擬的??梢钥闯?,PLC的最大特點是用軟件提供了一個能隨要求迅速改變的“接線程序”,使整個控制過程能根據需要靈活地改變,從而省去了傳統繼電器控制系統中拆線、接線的大量繁瑣費時的工作。它具有可靠性高,設計施工周期短,調試修改方便等優(yōu)點。
2.以工作臺自動往返行程控制線路為例進行探討(如圖a)。
低壓斷路器QF是電源隔離開關;熔斷器FU1、FU2分別做為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短路保護;KM1控制電動機正轉,拖動工作臺向左運動;KM2控制電動機反轉,拖動工作臺向右運動;自動換接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實現工作臺的自動往返,由行程開關SQ1、SQ2來完成的;SQ3、SQ4用作終端保護,以防止SQ1、SQ2失靈,工作臺越過限定位置而造成事故;按鈕開關SB1、SB2是分別做為電動機正反轉啟動按鈕;按鈕SB3做為電動機停止按鈕;熱繼電器KH做為電動機的過載保護。PLC分配表(如圖b),梯形圖(如圖c)
網絡1是關于PLC中間繼電器M0.0的自鎖控制“電路”,通過串聯在網絡2、網絡3的常開觸頭對他們起開關作用。當按下正轉啟動按鈕SB1或反轉啟動按鈕SB2,網絡1導通自鎖,同時使網絡2或網絡3導通,通過PLC輸出端Q0.1或Q0.2使KM1或KM2線圈得電,電動機得電連續(xù)正轉或反轉。當按下停止按鈕SB3時,網絡1這個自鎖“電路”斷開,同時通過M0.0的常開觸頭使網絡2與網絡3“斷電”,通過PLC的輸出端Q0.1或Q0.2使KM1或KM2線圈失電,電動機停轉。特別是當電動機過載、行開關SQ1、行程開關SQ2失靈時,使熱繼電器KH常開觸頭或SQ3或SQ4的常開觸頭閉合,網絡1都“斷電”,由網絡1控制的網絡2和網絡3都“斷電”,即使KH、SQ3、SQ4的常開觸頭重新恢復分斷,網絡2和網絡3也不能恢復“通電”。只有重新按下啟動按鈕SB1或SB2,網絡1才能重新“通電”,網絡2或網絡3也重新恢復“通電”。因此,網絡1這個自鎖控制“電路”起著一個安全、穩(wěn)定、可靠、具有雙重保險的開關作用。
二、簡化電路作用。
在圖C梯形圖中,如果不采用網絡1自鎖控制“電路”,要滿足原電路的控制要求,網絡2和網絡3都要分別增加三個串聯“觸點”,即I0.2、I0.3與I0.6和I0.2、I0.3和I0.7。由此可見,自鎖控制電路能起到簡化電路,大大降低了電路設計(包括梯形圖設計)和安裝過程中容易漏掉觸點的概率。
三、結語
自鎖控制電路在電路控制中有著廣泛的作用,除了以上的作用外,還有很多作用等待我們去開發(fā)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敬梅.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Z],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5]:106-112、132-136
[2]彭金華.電氣控制技術基礎與實訓[Z],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45-51、84-92
[3]徐鐵.PLC應用技術[Z],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13-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