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講授法是教師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有多種具體方式: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隨著新課改的要求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多樣性,但是,由于藥物學基礎這門課程理論性很強、概念性內容多,所以在藥物學基礎的教學中,講授法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講授法;藥物學基礎
講授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直接地、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美國當代認知學派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強調講授法本身并不一定導致機械學習 ,只是某些教師對講授法的誤用才導致了機械學習,其特別強調通過講授法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他指出,一堂有效的講座提供給學生的信息是學生花數小時也未必能收集到的[1]。因此在藥物學基礎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講授的藥物都要從藥物的來源、理化性質、藥物作用、體內過程、適應癥、禁忌癥、不良反應等方面一一闡述。注意對基本理論的闡述,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對重點難點講深講透,富有邏輯推理,層層展開。如在講授鹽酸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及其作用機理時,先舉出中樞多巴胺能神經通路及其受體,然后再闡述藥物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最后說明藥物與不同部位的受體結合會產生哪些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
一、講授法與藥物學基礎教學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它是教育史上教師使用最早、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它不僅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用于鞏固舊知識,同時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幾乎都需要同講授法結合進行。講授法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教學的具體目標與任務、教材的內容和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2]。藥物學基礎是藥學專業(yè)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學好藥學或者醫(yī)學專業(yè)課的基礎和前提,其理論性強,概念多,藥物作用機制復雜,而且現(xiàn)在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失,所以,講授法仍然是藥物學基礎中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講授法在藥物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1.語言形象、生動有趣。
在教學活動中,語言是實施的重要手段,在藥物學基礎教學中,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教材進行講解是使學生深入領會和牢固掌握知識的重要因素。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學語言是否生動有趣有直接關系,如果講課時語言平淡不風趣,聲調平直無節(jié)奏,用詞干癟不豐富,就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師要努力提高語言方面的素養(yǎng),要力求做到講起課來形象鮮明、娓娓動聽、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例如在講鈣通道阻滯藥和鉀通道開放藥時候,把細胞內環(huán)境比喻成火車,鈣通道阻滯藥比喻成火車外拉扯鈣離子進入者,后者是在利用下車的大量鉀離子把要進入火車的鈣離子推出去,雙方共同的作用都是阻止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雖然作用機制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這樣的比喻加上形象的語言和多媒體演示,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也能給學生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利用聯(lián)想便于記憶,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2.快慢適度、留有余地。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看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的好壞,即表現(xiàn)在講課的方式上,也表現(xiàn)在講課速度上。講課時必須給學生留下思索、聯(lián)想的余地,使學生有消化、吸收的時間。“講”是為了使學生會,光“講”而不給學生機會“會”自然不是好的教學,學生聽課應該是未聽先想,邊聽邊想,聽后回味。學生聽的往往是新問題,想的也是新問題,如果講的過急過快就沒有仔細思索的余地,所以講課必須快慢適宜、急緩有致。例如:在講解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作用機理時,采用邊講邊寫板書,畫出簡單的示意圖,學生邊聽邊記筆記,講完后再結合多媒體進行總結,當堂小結后又領學生做本節(jié)相關的練習題,這樣既使學生感到速度適宜,有思索和回味的機會,又能突出重點,使他們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重點。
3.循循善誘、實行啟發(f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循循誘導,啟發(fā)學生獲得知識,激發(fā)學生好學的情緒。 如果教師只是平鋪直敘地講述,不發(fā)問,不引導,不把學生引入好學的境界,一起都由教師安排妥貼,教學效果自然不高。如在講授某些章節(jié)如鎮(zhèn)痛藥、解熱鎮(zhèn)痛藥、消化系統(tǒng)用藥等,教師往往在一堂課里要講述好幾種藥物,不得不“蜻蜒點水”,面面俱到。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乏味,有時甚至連藥名都難以記住。對此,引人學導式教學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在講授解熱鎮(zhèn)痛藥一章時,課前提出思考題如下:解熱鎮(zhèn)痛藥作用廣泛,其共同作用機理都與什么有關?用藥時應注意什么問題?解熱鎮(zhèn)痛藥和鎮(zhèn)痛藥在作用、用途、不良反應方面有何異同點?解熱鎮(zhèn)痛藥的解熱作用與氯丙嗪的降溫作用有何區(qū)別?針對以上問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寫出發(fā)言提綱,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思考題進行討論發(fā)言,另一節(jié)課教師用作總結,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易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行有目的地學習,由于思考題中有與前面所學章節(jié)有關的內容,學生可進行對照比較學習,容易融匯貫通,便于復習掌握。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態(tài)度也認真了,能夠帶著問題邊思考、邊學習、邊尋找答案,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積極思維、多思善想。
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單純傳授知識僅僅是完成了教學的一半,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算是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老師既能起到引路架橋的作用,又能防止學生產生消極思想,幫助和鼓勵學生從失敗中找到教訓。例如在講解糖尿病用藥時,首先要講胰腺在人體結構中的作用,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糖尿病人不能夠吃糖?這樣既能檢查學生掌握理論、運用知識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三、小結
講授法從來就是任何教學法體系的核心,因為它是傳授大量知識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在藥物學基礎教學中運用講授法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并迅速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6.
[2]劉學智,代文偉.教學法[M].2 版.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