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尼沙·買買提
摘要:當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問題是值得探討的話題,很多專家和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非常好的見解。本文從思想品德課的角度把當代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單獨提出來去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當代中學生的特點及其在思想道德上存在的問題,然后指出了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要遵循的原則,最后提出了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些建議,希望這些研究能給同仁們起到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建設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前提下,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不可或缺,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這項研究中來,為這項研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觀點。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德育科目,旨在把當代初中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教學要做到以德育為目標,以踐行為評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本文試從以下幾點談談看法。
一、當代中學生的特點
當今的青少年視野較開闊,知識面廣,關注范圍廣泛,關注的信息也很廣泛。在一項名為“你對網(wǎng)絡知識了解多少”的調(diào)查中,有近乎80%的同學上過網(wǎng),其中有1/5左右的同學經(jīng)常上網(wǎng)。今天,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中小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超過了成年人,知識更新速度和寬廣程度更是成年人不可比擬的。但是,他們的道德觀念還具有不穩(wěn)定性: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選擇上容易受到現(xiàn)實利益的驅(qū)使,從自我出發(fā),容易走極端;學生在道德誠信方面上易受成人思想的影響;容易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另外,人際關系上也容易形成自我孤立。
二、中學生思想道德上存在的問題
部分中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牢固樹立。目前社會上過分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功利化傾向?qū)Σ糠种行W生產(chǎn)生了錯誤的導向,使他們在人生理想信念的樹立和價值目標的確立上存在較濃的功利色彩,過多強調(diào)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質(zhì)利益。具體表現(xiàn)在:過多考慮金錢地位,穿名牌、圖享受、用高檔手機等現(xiàn)象在部分同學中成為時尚,在班級里同學之間進行攀比。自我意識強烈,只追求權利的享受,不重視盡自己的義務責任。
三、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遵循的原則
1.堅持與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目標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guī)相協(xié)調(diào),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原則。既要體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反應時代特點。
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guī)律,又要適應中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3.堅持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中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
4.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中學生的思想,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
四、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恪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思品教師要關心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無論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還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都要尊重他們,對他們都要平等相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講解。在課堂上,教師不要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填充器,而是要做到有效的互動;在生活中,師生之間要平等友愛,教師要尊重自己的學生,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正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認識到各自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與多樣性。每一位學生都有被理解和尊重的心理。教師要做到眼里有學生,這既包括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包括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把知識的種子撒播在每一片土壤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公平的教育,做學生學習中的貴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了解學生身心和學習狀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將平等、公平、公正的理念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進每個學生的心田。
2. 通過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滲透傳統(tǒng)美德思想。
思想品德課堂是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完善基本素養(yǎng)的主陣地。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思想品德教學應該多關注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提高、緊密聯(lián)系時代發(fā)展,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討論當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德育滲透和探索;在實際教學內(nèi)容中,應該加強遵紀守法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信教育、自律教育、感恩教育等關于傳統(tǒng)美德內(nèi)容的滲透;在生成教學模式中,應該構建體驗式教學,精心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活動內(nèi)容,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科學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美德的自主體驗和互動體驗。重視對學生的激勵促進作用,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拓展生活體驗。研究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挖掘內(nèi)涵豐富的傳統(tǒng)美德因素。
3.立足現(xiàn)實生活,構建多層次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社會生活是課本的理論來源,是思想品德課的實踐來源。思想道德的學習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如學習《學會合理消費》,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設計要明確強調(diào)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消費現(xiàn)象做出理性的思考,讓學生要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避免在消費中的盲目攀比和虛榮的心理;在《追尋高雅生活》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具體的生活情境選擇理性的消費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靈活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講授《難報三春暉》一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當前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感恩情感缺失現(xiàn)象,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父母不僅賦予了自己生命,更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艱辛,教育學生不忘感恩父母,讓學生明白父母為家庭做出的犧牲,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辛苦,自己理所應當回報和孝敬他們。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以學生的道德品德為主要內(nèi)容的科目,就要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公民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努力加強和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玉璠;趙冬.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