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形示義是漢字的基本特點之一,是通過類符來提示和區(qū)別的。通過對《說文解字》部首“彡”的類意義分析,探討出“彡”的類意義在構(gòu)字過程中對“彡”部字的影響,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漢字的特點。
關(guān)鍵詞:彡;彡部字;以形示義;構(gòu)字
作者簡介:王斐(1987-),女,漢族,湖北鐘祥人,華中科技大學(xué)博士在讀研究方向:文字學(xué)方向。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7--02
漢字是一種獨特的文字,它的字形不僅能表音,亦能表義,形兼音義是漢字的特點,是漢字區(qū)別于拼音文字的本質(zhì)特征。而漢字以形示義的基本手段之一,是通過類符也就是所謂的部首來提示和區(qū)別的。許慎在漢字類化的過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創(chuàng)造了部首。歸類在同一個部首下的字,因為擁有相同的構(gòu)字部件,因而這些字的意義與這個部首的意義有著類的聯(lián)系。正如俞樾所述:“文隨義變而加偏旁”,“經(jīng)典之字若斯者眾。山名從山,水名從水,鳥獸草木,無不如是,而字亦孳乳浸多矣?!狈治霾渴住搬辍钡念愐饬x對“彡”部的影響對把握整個“彡”系字有重要的作用。
彡,《說文解字·彡部》:“毛飾畫文也?!毙鞛⒐{:“毛飾畫文者,謂凡毛及飾畫之文。毛如須髟,飾畫如彣彰彫修是也?!饼徏捂?zhèn)認為許慎的義釋是精當?shù)摹?/p>
通過對“彡”部字整體的研究梳理,我認為“彡”的本義就是:毛發(fā)義。而最能代表“彡”表示毛發(fā)意義的字是“ ”和“須”字。
從 得聲的字有一類含有“多盛”的意思:“禾稠曰稹,發(fā)稠曰 ”亦即禾、發(fā)“多盛”?!痘茨献印け杂?xùn)》:“畜積給足,士卒殷軫。”高誘注:“軫,乘輪多盛貌?!薄墩f文》對“ ”字的訓(xùn)釋是正確的,“ ”的本義應(yīng)該就是“稠 發(fā)”,或者是“發(fā)盛貌”。對于“ ”的小篆字形,大徐本分析為從彡從人,段注本分析為 從彡人聲。“彡”,《說文》訓(xùn)為“毛飾畫文也”,從“彡”的“尨”字,《說文》訓(xùn)為“犬之多毛者”;從“彡”的“髟”字,《說文》訓(xùn)為“長發(fā)猋猋”??梢?,彡作為 的形旁,很好的體現(xiàn)了毛發(fā)的本義。
再來看“須”字,《說文解字》“須,面毛也,從頁從彡”。我們知道甲骨文造字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是略圖全形,抽象特點。甲骨文的“須”字就很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總體是一個側(cè)面的人形,突出了頭部,而更為突出的是面部下頜部位出來的三根線條,這三根線條代表著胡須。由此知,“須”的本義是胡須。金文的字形更加的明白,將頭部畫的更為完整,胡須線條也更加明顯,后來隨著字體演變,表示胡須的線條與人首分離開來,就成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獨立的偏旁“彡”。
由于表示胡須的“須”在使用過程中,被借用為“必須”的須,人們就在“須”字上加了一個“髟”字,變成“鬚”來表示胡須義。一般我們?yōu)榱藚^(qū)別原字造新字的時候會選擇添加形符或者音符,這兩者又以形符居多,即是形符,那意義須與原字意義相關(guān)。這里添加的“髟”字因為里面也有“彡”,可知也是毛發(fā)相關(guān)義的。比如用“髟”作構(gòu)字部件的“髯”、“髮”、“髫”、“髦”、“鬂” 都與毛發(fā)相關(guān)便可證明這一點。
已知毛發(fā)義是本義,那其他的意義便是從毛發(fā)義引申出來的。第一層引申義是文飾義。文飾義的文飾,包括,花紋、文采等義。
例如:彪,《說文解字·虎部》:“虎文也。從虎彡;彡,象其文也?!笨幢氲慕鹞摹氨搿?,明顯的看出一邊虎形,一邊彡字,彡本義是毛發(fā),這里是虎的毛發(fā),即虎身的花紋,象虎紋光彩鮮明之貌。進而由言物之光彩鮮明之貌,到言文章、辭藻等華麗出彩之義,因此后來用來借喻文采。如《文選·蜀都賦》“文采彪炳,暉麗灼爍”一句中的“彪炳”正是“文采煥發(fā)”的意思。又如“彥”字。彥表示有才德之士,《爾雅》“美士為彥”《說文解字》“美士有文,人所言也”,古時候把有文采的才德之士稱之為“彥士”。這里的“彡”也是有文采的含義。
再如“形”,《說文解字》“象形也?!边@里的意思是繪畫事物的形體,又指按照事物形體畫成的形體、形狀。這些形體、形狀都是外在的,鮮明的可以表達的,因而引申出了“顯現(xiàn)”義,只有呈現(xiàn)出來了,我們才能看到形狀樣子。如《禮記·樂記》:“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编嵭ⅲ骸靶?,猶見也?!边@里的“見”是呈現(xiàn)的意思,因為有感而發(fā),所以用聲音的音樂的方式去呈現(xiàn)。這就是“形于聲”。
其他如如成語“喜形于色”、“形諸筆墨”中的“形”亦表顯現(xiàn)義。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彡”作為形符對彡部字的意義的影響,但是“彡”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字的聲符。以“彭”為例?!墩f文解字》“彭,鼓聲也。從壴,彡聲?!蔽覀兛梢钥吹健皦浴笔恰芭怼钡男畏?,“彡”是“彭”的聲符,那么“彡”作為聲符除了表示字的聲音以外,是否對字義有所影響呢。那首先要借助古文字字形弄清楚“彭”的本義。甲骨文“彭”,分為兩部分,左邊是“壴”,“壴”是鼓的初文,而右邊“彡”象擊鼓發(fā)出的蓬蓬聲響,因此“彭”本義確是鼓聲。鼓聲蓬蓬的“蓬”和“彭”古今都同音,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那么意味著“彡”不僅是聲符,還兼形符的作用,也有學(xué)者提出,“彡”在這里實非聲符,只是形符而已。不管“彡”是否有表音功能,但是表意功能是確定的。后來“彭”被借用為地名,或者姓,作鼓聲的用法越來越少,但是正因為從“彡”保留了這個類化的過程。
“丹”即丹砂,其上加“彡”而為“彤”,由丹砂而為丹砂之色,色赤則紅亮。這是“以類附聲”而別義以區(qū)別同源詞。“彡”與文飾有關(guān),進而與色彩有很大的關(guān)系,這個色彩不僅是具體意義上的,也有抽象意義上的。例如“彩”,本字為“采”。據(jù)說后人效仿“彣彰”的寫法加上三撇的,古人故意把“文章”寫為“彣彰”,為了表示文字斐然生色。章太炎先生對此曾專門作過解釋:“凡文理、文字、文辭,皆謂之文;而言其采色之煥發(fā),則謂之彣。這種用法,后來并未被社會接受,而“彩字卻流傳開來。這是“以類附聲”而示義以區(qū)別同音詞。
對于“影”從“彡”,歷來不一而論。說文解字將“影”列為“景”的異體字,南北朝的顏之推則認為“景、影”是古今字,“景”是原來的,“影”是后起的。對于這種觀點,王力先生提出了觀點,他認為,后起字,尤其是后起形聲字,添加的形符,也叫意符,不一定表示本義所屬的意義范疇。也就是“景”添加“彡”成為“影”,這里的“彡”不一定采用的是“彡”的本義,毛發(fā)義?!叭绻覀冋`以為后起的‘影字所加的‘彡是意符,那就會百思而不得其解。”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那既然添加“彡”不是用的它的本義,那是什么呢。徐鉉給出了他的看法,段玉裁也同意之:“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景,明也。后人名陽于光,名光中之陰日影。別制一字,異義異音,斯為過矣?!?/p>
我們可以看到,“景”本義是光也,且是日光。又有古語說“景因光而生”,這里的“景”若解釋為“日光”,便是“光因光而生”,顯然是不對的。這里應(yīng)解釋為,陰影是因光的照射而產(chǎn)生的。那么這里的“景”其實就是“影”,所以說“景”是“影”的初文。如“景從”,意思是如同影子般跟隨。可見后來,為了區(qū)分表“日光”的“景”和表“陰影”的“景”,就在“景”的旁邊加上“彡”,表示日光照耀下而產(chǎn)生的斑駁交錯的陰影。那么可以推斷這里的“彡”,早已脫離了它的本義,而是“光影”義。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后起的從‘彡形聲字:“ ,重影也?!保ā队衿め瓴俊罚┐艘嗫蔀椤坝啊睆摹搬辍庇欣碇蛔糇C。所以,我認為“影”從“彡”是有道理的,“彡”在這里是表示光線的符號。
綜上所述,將部首“彡”的類意義總結(jié)如下:彡——毛發(fā)義: 須等部字——文飾-鮮明-顯揚,進而分為六類:表畫飾:修、彫;表聲響:彭;表色彩:彤、彩、(彪);表光影:參、影;表文盛:彣、彥、彬;表性顯:彰、形。
參考文獻:
[1]許慎. 說文解字[M]. 25. 北京:北京市白帆印務(wù)有限公司,2006:184-186.
[2]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1. 上海:出版單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4-426.
[3]鄒曉麗. 基礎(chǔ)漢字形義釋源[M]. 1.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34-35.
[4]劉志基. 漢字體態(tài)論[M]. 1. 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5]李玲璞、臧克和、劉志基. 古漢字與中國文化源[M]. 1.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