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勻
(陜西理工大學,陜西 漢中 723000)
許慎《說文解字》設立亦聲部首“句”,并轄“拘笱鉤”3個亦聲字。對于亦聲部首“句”是否當立,學術界有不同的意見。薛克謬認為“句”部應當取消,認為部首只表義不表音,亦聲部首有表音功能,不該設為部首[1];劉忠華分析了“句”的形義特點,認為“句”所從之“口”與“句”沒有意義關系,“句”無部可歸,只能自成部首[2]。筆者分析“句”的字形和意義后發(fā)現(xiàn)“句”難以歸部,且有從屬字“拘笱鉤”,因此只能單立一部。從“句”諸字除“句”部“拘笱鉤”3個亦聲字外,另有1個“句亦聲”的“雊”字,“拘笱鉤”3字歸“句”部,“雊”字歸“隹”部,薛克謬認為“句亦聲”4字分歸兩部是《說文》屬字歸部的混亂[1],段玉裁則認為“拘笱鉤”歸“句”部是因為3字字義所重皆在“句”[3]。本文對“從句”的“句亦聲”4字“拘”“笱”“鉤”“雊”的歸部理據(jù)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將字義所重說作為歸部原則過于牽強,應當著眼于字與字的關系,根據(jù)“以類相從”的原則,即意義關系密切的字取共同的構字部件歸部的原則進行歸部,從而分析出“句亦聲”的4字“拘笱鉤”與“雊”分歸兩部是合理的。
《說文解字》對“句”的形和義進行了分析:“句,曲也。從口丩聲。凡句之屬皆從句。”段注:“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句”作為《說文》部首,表曲義。
“句”在《說文解字》中作為部首轄“拘笱鉤”3個“句亦聲”的字,所以“句”是亦聲部首。關于亦聲部首是否當立,學術界有不同的意見。薛克謬認為部首只表義不表音,亦聲部首有表音功能,不該設為部首。他在其論文中表示:“‘某亦聲’的‘某’恰恰是部首,而《說文》部首的性質是表義的,這就造成了矛盾。所以我們認為,在540個部首絕大部分都是表義的情況下,單獨保留35個亦聲部首是與《說文》的立部原則相違背的?!辈⒈硎尽耙嗦暡渴资菦]有根據(jù)存在的”,同時他將亦聲部首“句”作為與其它常規(guī)部首相矛盾的例子。[1]《說文》立部與歸部必須滿足結構和意義兩個條件,即同部類的字都含有一個共同的構字部件,歸為一部的字都與這個共同的構字部件的意義密切相關。[4]亦聲部首雖然有表音功能,但同時也表義,它既是部內字的共同構字部件,也是共同的表義部件,因此具備成為部首的資格?!熬洹笔恰熬畜雁^”3個亦聲字的構字部件與表義部件,“句”滿足立部的形義條件,即使是亦聲部首,也沒有道理取消。
薛克謬還提出:“句部屬字拘可入口部,笱可入竹部,鉤可入金部。而句字則可按許慎解釋入口部,句部取消。或者暫將句部獨立,成為無屬字部首?!盵1]所以可以對“拘笱鉤”的字形和意義進行分析,并嘗試將3字歸入“句”以外的義符。
“拘”,《說文》:“拘,止也。從句,從手,句亦聲。”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庇纱丝芍爸埂庇伞笆帧薄熬洹睍舛鴣?。《字源》:“‘句手’即使手句曲?!盵5]《廣韻·虞韻》:“拘,執(zhí)也?!薄皥?zhí)”,《說文》:“執(zhí)。捕罪人也?!薄皥?zhí)”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個人被束縛雙手,束縛雙手就必定使手曲。從以上分析可知,“拘”與“手”“句”意義密切相關?!绑选保墩f文》:“曲竹捕魚笱也,從竹從句,句亦聲?!北硎局褡幼龅那鸂畹牟遏~物。“笱”與“竹”“句”意義密切相關?!般^”,《說文》:“曲也。從金從句,句亦聲?!北硎拘螤顝澢?,用于探取、連接、懸掛器物的用具?!赌印まo過》:“鑄金以為鉤。”于省吾《新證》:“……其花文多錯金銀以為飾。”[6]由此可知,“鉤”必“曲”但不一定以“金”為制造工具,因此“鉤”與“句”意義密切相關,與“金”意義相關但關系較遠。
經過對“拘笱鉤”3字字形和意義的分析,可發(fā)現(xiàn)3字都有曲義,都與“句”意義密切相關,歸“句”部很合理。假設如薛克謬所言,將“拘笱鉤”歸入它部,那么“拘”與“手”“句”意義密切相關,可歸“手”部,而不是薛克謬說的“口”部;“笱”與“竹”“句”意義密切相關,可歸“竹”部;而“鉤”勉強歸入意義關系較遠的“金”部。此時,“句”部部內無字,要么“句”部取消,“句”字歸“口”部,要么“句”成為空部首。那么,句是否能歸“口”部或成為空部首呢?根據(jù)《說文》:“口,人所以言食也?!薄熬洹北砬x,“句”和“口”意義無關?!熬洹彼鶑闹翱凇?,只是一個與“口”字同形的符號。[2]按常規(guī),部首字與部內字意義有密切聯(lián)系,“口”“句”意義無關,按常規(guī),“句”不好歸“口”部;把“句”設為空部首也不甚合理,設置部首的出發(fā)點是轄字,但空部首沒有屬字,所以空部首多了對《說文》的體系化有所削弱,而“句”本有屬字,卻將屬字歸它部,自行增加空部首“句”,這沒有必要。
由上可知,按常規(guī),“句”不好歸“口”部,“拘笱鉤”3字有共同的構字部件和表意部件“句”,3字歸“句”部既符合歸部原則又避免了空部首,一舉兩得。
按《說文》對“句”的形義分析,“句”既然不好歸“口”,就沒有其他歸部方式了,但有其他學者對“句”有不同的結構分析方式,如朱駿聲認為“句”從丩口聲,王筠則認為“句”是“從口、丩聲兼義”。[7]那么“句”是否可以依據(jù)朱駿聲、王筠的分析方式歸入他們認為的義符“丩”呢?答案很明顯,不行。因為研究《說文》應當以《說文》為根據(jù),不能主觀改變《說文》中對字形的解釋,《說文》對“句”的解釋是“從口丩聲”,根據(jù)形聲字的歸部原則,“句”絕對不能歸入表音符號“丩”。王筠認為“丩”有表義的功能,“丩”,《說文》:“相交繚也。”與“句曲”義相關,但形聲字中聲符表義的有很多,如“賤錢殘淺”中聲符“戔”表“小”義,“經莖脛徑頸”中聲符“巠”表“直而長”義等等,此類形聲字也都不能歸聲符。因此“句”也不能歸聲符“丩”。
綜上所述,“句”字不好歸“口”部、不能歸“丩”部,而“拘笱鉤”3字有共同的構字部件“句”,與“句”都有共同的意義“曲”,滿足歸部的形義條件,可歸“句”,根據(jù)有從屬字必單立一部的原則,“句”部應當設立且轄“拘笱鉤”3字。
《說文解字》中“從句”諸字共有4個,4字都是“句亦聲”的字。除“句”部的“拘笱鉤”外,還有個“雊”字。
“雊”,《說文》:“雄雌鳴也。雷始動,雉鳴而雊其頸。從隹從句,句亦聲?!薄半g”與前文分析過的“從句,從手,句亦聲”的“拘”和“從竹從句,句亦聲”的“笱”以及“從金從句,句亦聲”的“鉤”結構十分相似,但“拘笱鉤”歸入“句”部,“雊”歸入了“隹”部。對于“拘笱鉤”歸“句”部的原因,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拘笱鉤”3字后指出:“按句之屬3字皆會意兼形聲。不入手竹金部者、會意合二字為一字。必以所重為主。3字皆重句。故入句部?!盵3]段玉裁認為“拘笱鉤”3字都有“句曲”義且“句”是字義所重,所以3字歸“句”部。用這個說法來解釋歸部理據(jù),理由不夠充分。首先,經過前文對“拘”的解析,“拘”與“手”“句”兩部分意義關系都密切、“笱”與“竹”“句”兩部分意義關系都密切,兩字很難看出字義所重;其次,《說文》對亦聲字“雊”字與其他3字的構形結構的解釋相似,都是“從某從句,句亦聲”,且《說文》在“雊”后說“雉鳴而雊其頸”,即雞鳴叫要曲頸,“雊”有“句曲”義,但歸入了“隹”部,若非要用字義所重來解釋,就是“雊”的字義所重在“隹”,這種解釋實在過于牽強。
實際上,字義所重說并不是《說文》歸部的主要依據(jù),它的適用范圍非常有限的,大量字的歸部都無法用字義所重來解釋,例如,“右”,《說文》:“口手相助也。從又從口。”段玉裁注:“右者,手也?!睅椭丝捎檬挚捎每?,這時“右”字根本看不出字義所重,歸部兩可,“字義所重”說無法發(fā)揮作用;“班”,《說文》:“班,分瑞玉。從刀,從玨?!薄鞍唷钡膬蓚€構字部件看不出字義所重;“采”,《說文》:“捋取也。從木從爪?!薄安伞钡膬蓚€構字部件也看不出字義所重。此類字在會意字中大量存在,由此說明,“字義所重”難以說明大量字的歸部情況,用來解釋“句”亦聲4字的歸部情況也非常勉強。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著眼于字與字的關系,用“以類相從”的方法,即意義關系密切的字取共同的構字部件歸部的方法來分析《說文》的歸部情況,發(fā)現(xiàn)“以類相從”能解釋《說文》絕大部分字的歸部。
“句拘笱鉤”4字都有“曲”義,4字意義關系密切,取共同的構字部件“句”歸部;“雊”表雞鳴叫,雞鳴叫實際上不一定需要曲頸,因此“雊”與“句拘笱鉤”字的意義關系較遠,“雊”所從的“隹”部內與“雊”相鄰的字是“雉”,“雉”,《說文》:“雉,有十四種:……從隹,矢聲?!薄帮簟北黼u的種類,“雊”表雞鳴,兩字意義密切相關,是動作與主體的關系,構成一個事件,根據(jù)“以類相從”的原則,兩字取共同的構字部件“隹”歸部。薛克謬認為:“雊”字的訓釋和字形分析與“拘笱鉤”三字相同,但卻歸入隹部而不入句部,這是《說文》屬字歸部的混亂。[1]薛克謬之所以認為這是歸部混亂的現(xiàn)象,是因為他并沒有發(fā)現(xiàn)《說文》歸部的通用原則。
另外,以“句”為構字部件的字共有31個,其中除了“從句”的4個亦聲字,還有“句聲”字28個——玽、茍、跔、敂、、鴝、朐、、枸、?、邭、昫、痀、佝、耇、欨、駒、狗、鼩、竘、姁、絇、蚼、?、劬、斪、?、軥。
薛克謬認為《說文》中28個“句”聲字中“軥”“痀”“朐”“跔”都有曲義,但未歸入“句”部,這是許慎亦聲部首立部原則的根本缺陷[1]。實際上,在“句”聲字中,除了薛克謬提到的以上4字有曲義外,還有其他字有曲義?!拌邸保都崱罚骸拌?,木曲枝枸,或省。”“”,《說文》:“,羽曲也。從羽句聲?!边@些字雖然有曲義,但《說文》在對每個字的解釋中都清楚地指出“句”是這些字的聲符不是義符,聲符表義的情況并不少見,如前文在對“句”是否可歸“丩”的論述中舉的幾組例字的聲符都表義,所以意義相關并不是《說文》歸部的決定因素?!墩f文》部首表義的性質決定了形聲字只能根據(jù)形符(義符)歸部。[8]因此,《說文》正文的28個以“句”為聲符的形聲字不管是否有曲義,一律取義符歸部,不能歸“句”部。
《說文》“從句”諸字共有“句亦聲”的字“拘笱鉤雊”4個,根據(jù)“以類相從”的原則分別歸部,“拘笱鉤”歸“句”部,“雊”歸“隹”部。另外,28個“句聲”字不管是否有曲義,一律取義符歸部。
對于“句”部是否當立,應從分析“句”的字形開始,“句”與所從之“口”沒有意義關系,“口”只是一個表形的符號,按常規(guī),“句”不好歸“口”部,更不能歸聲符“丩”,但“句”有從屬字“拘笱鉤”,“句”是3字的共同構字部件和表義部件,根據(jù)有從屬字必單立一部,“句”應當設立為部首?!皬木洹敝T字中共有4字——“拘笱鉤雊”,4字都是“句亦聲”,通通根據(jù)“以類相從”的原則分別歸部,“拘笱鉤”3字意義密切相關,取共同的構字部件“句”歸部,“雊”與“句拘笱鉤”意義關系較遠,與“雉”意義密切相關,取“雊雉”共同的構字部件“隹”歸部。另外,28個以“句”為聲符的形聲字不管是否有曲義,一律取義符歸部,不能歸“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