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英
“道”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旺藏、尼傲鄉(xiāng)藏族群眾中流傳的一種民間祭祀、飲食文化和歌舞文化相結(jié)合的民俗活動。
“道”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旺藏、尼傲鄉(xiāng)藏族群眾中流傳的一種民間祭祀、飲食和歌舞文化相結(jié)合的民俗活動。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中旬至下旬,迭部旺藏、尼傲藏族群眾為慶祝本年豐收,祈禱來年豐收及全村平安,組織村民歡聚在一起,舉行祭祀、“尕巴舞”、官兵出征和“邀休嗖”,這一系列活動在當?shù)胤Q為“道”。
一、“道”的主要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征。
“道”作為當?shù)厝罕娎^承至今的一種民間祭祀、飲食文化和歌舞文化相結(jié)合的民俗活動,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一朵耀眼的瑰麗浪花。
“道”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征豐富多樣,主要包括:祭祀山水神、跳“尕巴”舞(甘肅省級非遺項目),官兵出征和“邀休嗖”共四部分。其中前三個部分由前“倉爾”(藏語音譯,全村住戶分成兩組,分別稱前“倉爾”和后“倉爾”。)和后“倉爾”的村民分別從十月十七日開始到二十四舉行。由前、后“倉爾”依次表演,前“倉爾”十月十九日表演,后“倉爾”二十五日表演。最后一部分“邀休嗖”是由前“倉爾”和后“倉爾”共同完成。
祭祀山水神。
現(xiàn)以迭部縣旺藏鄉(xiāng)哈崗村為例,講述祭祀山水神的過程。哈崗村將所有住戶分成兩組,稱前后“倉兒”(“倉兒”藏語音譯,因勞動分工需要而將住戶分成組的統(tǒng)稱),在農(nóng)歷十月十三日到二十四日期間,分好的前后“倉兒”依次開展祭祀山水神活動。前后“倉兒”的住戶們依次請來村上的“萊歐”和“俄巴”(“萊歐”和“俄巴”藏音譯,他們是指負責祭祀山、水神的祭師,就被當?shù)厝朔Q為“萊歐”和“俄巴”,)開展祭祀山水神活動。前“倉爾”祭祀時間是十七日到十八日。后“倉爾”祭祀時間是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祭祀山水神主要以是煨桑、誦經(jīng)、驅(qū)魔辟邪等組成,其目的是為村民祈福。
“尕巴”舞
此由前“倉爾”和后“倉爾”依次表演。這期間,前后“倉爾”白天輪流到各組成員家吃飯(這期間不能食用豬肉,因為祭祀時禁用豬肉。),一般每家只杲一刻鐘,喝酒不過兩斤,晚上跳“尕巴”舞。
跳“尕巴”舞時,眾人圍坐在火塘周邊,一邊喝茶,一邊觀看“尕巴”舞表演,間隙相互嬉戲調(diào)侃,插科打諢,有的臉面被抹上鍋墨,有的身上胡亂搭掛些破亂不堪的東西,老少之間盡情放懷玩耍。
“尕巴”舞綜合了許多藝術(shù)門類的表現(xiàn)手法,有擊節(jié)式的純舞蹈形式,歌伴舞形式,說唱、道白、對話的逗樂、表演唱形式等。還有含戲劇色彩的喜劇、滑稽劇及詩、歌、舞三位一體的原始綜合藝術(shù),帶有原始時代的表演藝術(shù)特征。 “尕巴”舞的曲調(diào)包括:酒曲類、山歌情歌類、出征歌等?!版匕汀蔽璞硌菪问接歇毼?、雙人舞、團體舞,也有啞劇、喜劇、雜技等多種形式。歌詞以三句為首,以情歌、神話故事、贊頌事或物等主要內(nèi)容。“尕巴”舞的曲調(diào)原以祭祀為主,但如今其功能有所拓展。如“尕姆”調(diào)只有跳“道”期間可以在村莊里演唱,其余節(jié)慶場合禁唱?!版匕汀闭{(diào)、酒曲類、山歌類、出征歌等多種場合都可以出現(xiàn),禁忌較少??傮w上看,“尕巴”舞的曲調(diào)比較短小,主要以鼓、鈸等打擊樂伴奏,邊舞邊歌。主要有:“搶親”、“狗熊”、“雜技”等內(nèi)容。
搶親。 “尕巴”舞最為有趣的是搶親,新娘是男扮女裝,身著女士禮服,頭戴狐皮帽子,佩戴項鏈、耳環(huán)等女子首飾及假發(fā),新娘裝得羞答答的。由兩名身強力壯的藏族小伙扮演搶親者,兩搶親者一問一答式對歌,最后誰贏誰就把新娘領(lǐng)走。對歌內(nèi)容貶低對方,贊揚自己。
狗熊表演。狗熊由一男性青年表演,頭戴熊頭帽子,身穿黑羊皮襖(穿時毛在外),在室內(nèi)堂屋中間的柱子上做爬樹動作表演,在地面還要進行跳躍、翻滾、喝水等表演,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表露了藏族豪放、憨厚、堅毅、執(zhí)著,而又十分智慧、風趣、技巧的典型性格。
雜技表演。村里的有些麻利的男人,光著腳順著房中間的幾丈高的大木柱子光滑圓溜兀然矗立,看誰能爬上柱頂,誰算英雄。年輕人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些年輕人嗖嗖兩下就爬到房梁上,做些滑稽的動作,還將梁上的陳年舊土恣意拋撒到地面、人頭。塵土飛揚使人睜不開眼睛,趕緊拿手揉揉,但嘴裂開笑著贊揚這些表演者。鼓聲咚咚,雜以人聲鼎沸,一派熱鬧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
官兵出征
官兵出征表演選擇地勢比較平坦寬廣的野外表演,內(nèi)容多是驅(qū)邪除惡、保衛(wèi)山寨之類,出征時伴有鑼鼓等打擊樂器聲,出征者顏面用墨汁胡涂亂抹、頭纏白毛巾、身穿藏袍、腰系彩綢帶,手持藏刀、長矛、木棍和獵槍等,擺出英雄出征的姿態(tài),樣子怪異,一個個猶如兇神惡煞,且有威懾力。官兵出征時領(lǐng)隊率領(lǐng)眾人一路上高聲呼喊,眾人唱和的末尾都帶“瑪哈哈”的語氣襯詞。伴隨襯詞節(jié)奏,將所持棍棒一頭用力朝地面敲打,以此達到驅(qū)邪鎮(zhèn)魔,娛神禳解,消除災難,祈吉求福的目的。每當呼喊一段后便鳴槍放炮,揮舞棍棒,雄風浩蕩氣勢洶洶一路行進。當表演達到高潮時,打那陣勢就如同打仗一樣。
“尕巴”舞結(jié)束時,“萊歐”和“俄巴”還要把前面準備好的祭品抬到指定的地方敬獻給山神。村里的年輕婦女們穿著盛裝拿著祭品、自家釀的上等酒和好吃的熟食到祭祀水神的地方,先煨桑祭祀水神,然后說祝詞,完了一邊吃喝一邊娛樂。
“邀休嗖”(意為福聚)
邀休是“道”的最后部分,十月二十六日前后“倉爾”共同“邀休嗖”。這一天,前、后“倉爾”到各自的“核尼”家聚餐(“核尼”藏音譯,家族的意思),這種聚餐當?shù)胤Q為“邀休嗖”。“核尼”每家每年輪著做飯。“邀休”這天,不但“核尼”們家里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參加,就連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來聚會,“核尼”們聚餐結(jié)束,意味著“道”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