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秋
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當此之時,落實改革部署、推進事業(yè)發(fā)展,尤其需要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苯衲耆珖皟蓵逼陂g,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這段話,為各級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干事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根本遵循。消極應付、為官不為,這是典型的懶政怠政,應該著力根除。同時,也要警惕一些領導干部打著“積極作為”的旗號,追求一時的政績,在行政上簡單粗暴,搞“一刀切”“一鍋煮”。
“簡單粗暴”看似雷厲風行、轟轟烈烈,實為披著馬甲的懶政怠政。為“維護城市形象”,對所有流動攤販一禁了之;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所有工業(yè)企業(yè)一停了之;為“整合教育資源”,在行政村合并時,對轄區(qū)內學校一并了之,凡此種種,每一個看似合理的目的背后,投射的都是懶政怠政的影子。取締所有流動攤販,比疏導分流、實施持證經營管理省事得多;關停所有企業(yè),比全面排查、分類施策輕松得多;并村時索性一起并校,比為照顧偏遠地方學生保留一定的教學點少操心很多。這種簡單粗暴的行政方式,雖然給自己減少了些麻煩,雖然看起來是有所作為,卻給人民群眾增加了煩惱,透支的是黨和政府公信力,傷害的是黨群干群魚水情。
簡單粗暴的作為,根源在于政績觀的錯位,在于民生至上理念的缺失。一個設身處地為百姓著想的領導干部,看到的不僅僅是流動攤販帶來的城市管理難題,還有他們肩上擔子所挑起的全部生計;一個有著正確政績觀的領導干部,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串串關停企業(yè)的數據,還有這些企業(yè)的工人以及他們背后的家庭;一個以人為本的領導干部,看到的不僅是學校管理的方便,還有偏遠地區(qū)學生每天上學往返的艱辛與不易。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種利益錯綜復雜,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必須兼顧各方訴求,既考量全局又謀之長遠。只有把老百姓裝在心中,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才能避免“簡單粗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把人民群眾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滿意不滿意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根本標尺,不走“簡單粗暴”的捷徑,多下精準精細的功夫,從實際出發(fā),用行動說話,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